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守灝

鎖定
謝守灝(1134~1212)為南宋道士。字懷英,紹熙初朝廷賜號“觀復大師”。永嘉 (今浙江温州)人。年少時,博覽羣書,勵精儒業。上庠後,館於曹忠靖公府。時遇清 虛皇甫真人(即皇甫坦,《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續編有傳),因仰慕真人道德,遂脱儒 冠參禮真人,為入室弟子。後遊江海,歷名山,嘗遇道士沈若水,授以《許真君石函記》 (或稱《許真君石函秘文》),前有序雲:“西山玉隆高士謝觀復,洎高弟清虛羽衣朱 明叔,東嘉鄭道全等,遞相授受傳至於今。” [1] 
別    名
觀復大師
懷英
出生地
永嘉
出生日期
1134年
逝世日期
1212年
主要成就
紹熙初朝廷賜號“觀復大師”
主要作品
《太上老君年譜要略》
本    名
謝守灝

謝守灝簡介

遊天台,從皇甫坦十餘年,隨坦入見孝宗。
淳熙十三年(1186)領西山玉龍萬壽宮,紹熙初任壽寧觀管轄高士。紹熙四年(1193)
再任玉隆萬壽宮住持。嘉泰元年(1201)復任焚修,管轄宮事。他認為:“天下無二道,
萬殊同一初,至理昭然,何疑之有?”對金丹之理,愈造妙門,內焉養真,外焉混俗。
光宗與寧宗兩朝(1190~1224)眷遇優渥,平生交友,皆當代大賢,超羣拔俗,人
莫能逮。曾居廬山清虛庵。

謝守灝作品

於紹熙二年著《太上老君混元聖紀》當時亦名《太上老君混元皇帝實錄》,陳傅良為之作序,稱“脱儒冠去為道士,以推尊孔氏者尊老,於是
為書若干卷”。並著有《太上老君年譜要略》《太上混元老子史略 [2]  ,後門人私諡修文
輔教觀復先生。《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續編和《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方士部》皆有
傳。

謝守灝生平

謝守灝 (1134—1212) 南宋道士。永嘉瑞安(今浙江瑞安市)人,字懷英。年少聰慧明敏,博聞強識,善辭辯,十四歲即能聯詞屬文。勵精儒業,博覽羣書,“自六經諸子百家,靡不精究。”遊太學,漸有出塵之想。終脱儒冠而入道門,雲遊方外三十年,多歷名山,自言遇道士沈若水,授之以《許真君石函秘文》。入天台山,師從皇甫坦十餘年,多次隨皇甫坦入京師渴見宋孝宗,對答朝政,備方伎顧 問。淳熙十三年(1186),江西漕使牒請謝守灝主持西山玉隆萬壽宮。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朝廷賜號“光復大師”,充行在壽寧觀管轄高士;四年(1193),再任玉隆萬壽宮主持。宋寧宗嘉泰元年(1201),復任焚修管轄宮事。謝守灝歷宋孝宗、宋光宗、宋寧宗三朝,頗得皇室“眷遇優渥”。而其平生交友,俱當代大賢,論道議學,縱言時政,皆超羣拔俗,“人莫能及”。迄於晚年,守灝相貌清古,鬚髮皓白,“人鹹謂活老君”,復歸永嘉郡瑞安縣,於紫華峯建九星宮居住而終。謝守灝業精於道學,披覽經籍,必洞達玄旨,尤擅金丹理論,“內焉養真,外焉混俗”;而會通儒、釋、道,論説每“勾引三教”,偶或於佛教寺院借座講道説法,令“禪林尊俗亦多歎服”;嘗註解《老子》,又以為歷代有關老君之傳記率多疏略,難窺全貌,或雖記述頗詳,然枝蔓旁引,取捨失當,致使錯亂乖違,首尾不一,每令讀者迷惑,遂“編考三教經典傳記,究其源流,仍序歷代崇奉之事”,撰成《太上老君混元聖紀》九卷。該書卷首為《老君年譜》,以編年體簡記開闢以來,至宋宣和間老君事蹟本末,以及歷代帝王崇奉老君之事。卷二至九詳記老君於歷代垂世立教,應顯變化之靈異。全書旁徵博引,史料豐富,為最詳備之老君傳記。守灝另編有《太上老君年譜要略》、《太上混元老子史略》,內容與《太上老君混元聖紀》卷首之《老君年譜》略同

謝守灝《太上混元老子史略》

卷中、卷下,尚敍及老君自三皇以至周時隨方設教,歷劫為師,西度玉門關及陽關,傳經授道,化胡西域之事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