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論崇高

(羅馬帝國時期美學著作)

鎖定
《論崇高》是羅馬帝國時期傳下的一篇書信體文藝理論著作,通篇由古希臘文書寫。其書寫年代和作者頗多爭議,通常被認為是古羅馬文藝理論家朗吉努斯所寫,大約創作於公元1世紀。 [2] 
《論崇高》是作者寫給羅馬人特倫天的一封信,從修辭學和詩學角度論證崇高問題,認為崇高是體現“崇高的靈魂”,“思想莊嚴偉大”的“一種措辭的高妙”。與後來美學上的“崇高”範疇並不完全等同。其作為研究古希臘羅馬文藝思想的重要文獻,在西方美學史中產生了重大影響。 [2] 
作品名稱
論崇高
外文名
Peri Hypsous [5] 
On the Sublime
作    者
朗吉努斯
創作年代
約公元1世紀
語    種
古希臘文
正文字數
約 1.3 萬字
類    別
書信體文藝理論著作

論崇高內容簡介

與賀拉斯的《詩藝》相似,《論崇高》也是一封書信,分四十四節,每節長短不一,長的逾千字,短的僅百餘字。其中第二,三;八,九;十二,十三;十八,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七,三十八各節間,均有部分散失。 [2] 
全文可分作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第1—7章)是緒論;第二個部分(第8—43章)闡述崇高的五個因素;第三個部分(第44章)是結尾,指出雄辯衰敗的原因在於道德的敗壞、靈魂品質的墮落。
《論崇高》從修飾學角度提出並研究文章風格的“崇高體”,提出崇高風格的藝術作品要具備五個要素:莊嚴偉大的思想、強烈而激動的情感、藻飾的技法、高雅的措辭、堂皇卓越的結構。其中前兩種靠天資,其餘靠技術或人力。在分析這五要素的關係後,作者認為偉大的思想來源於偉大的心靈,指出“崇高風格是偉大心靈的的回聲”,所以藝術家要從古典作品中,從自然中陶冶人格。 [3-4] 
此外,《論崇高》還提出了美的範疇問題,指出崇高就是偉大和不凡,它可以產生提高情緒和自尊感的審美效果。藝術必須具有鮮明的形象,對讀者產生驚心動魄的感染力,從而喚醒讀者的激情。 [3] 

論崇高作品思想

在西方美學史上,崇高範疇的最早提出是和文章風格聯繫在一起的。然而作者所講的“崇高”,其含義比近代以來的崇高概念更為廣泛,其中包括“偉大”“莊嚴”“雄偉”“壯麗”“尊嚴”“高雅”“古雅”“遒勁”“風雅”等。基本來看,作者所認為的崇高風格應該具有以下特徵:高雅、深沉、不同凡響的意味,激昂、磅礴、如火如荼的熱情,曠達、豪放、宛若浩海的氣概,剛勁、雄健、炮擊弩發的勁勢,以及高超、絕妙、光芒四射的文采。
他反對的是因標新立異而產生的浮誇、幼稚、矯情,具體包括:無病呻吟、言不由衷的“浮誇”,瑣碎無聊、想入非非的“幼稚”,誤用感情、矯揉造作的“矯情”。
作者認為,崇高風格的塑造來源於偉大的靈魂,其所談論的崇高風格,歸根結底是要強調崇高的效果,指出崇高能夠提升人的靈魂,讓人的靈魂為真正的崇高所提高,產生一種慷慨激昂的喜悦,充滿快樂與自豪。
概而言之,作者崇高論的基本論點就是他所説的“崇高的風格是一顆偉大心靈的回聲”,亦即崇高的風格來自一顆崇高的心靈,還將造就另一顆崇高的心靈。他的這一闡發將崇高脱離了風格層面,成為一個獨立的文藝理論範疇。 [7] 

論崇高作品影響

《論崇高》在古希臘羅馬和文藝復興之間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9]  自1674年出版後引起人們重視,在西方文藝理論的發展中標誌着文藝風氣由重理智到重感情、由現實主義傾向到浪漫主義傾向的轉變。尤其是它把“崇高”第一次作為審美範疇提出,法國古典主義美學家布瓦洛、17世紀英國詩人和批評家德萊登,18世紀英國美學家柏克、德國古典美學奠基者康德等都明顯受到過該文章的影響,在西方美學史中產生了重大影響。 [8] 

論崇高出版信息

《論崇高》的抄本最早於10世紀被發現,1554年由意大利學者洛伯特羅印行出版時已散失三分之一,而且只在學者中流傳。直到布瓦洛於1674年譯成法文,這篇文章才逐漸受到重視。 [3]  [6] 

論崇高作者簡介

作者的名字,有的抄本寫作“達烏尼錫斯·朗吉努斯”,有的抄本寫作“達烏尼錫斯或朗吉努斯”,使得作者的考究變得較為困難。文章曾指出刻喀利俄斯的同一題目的論文中的錯誤觀點,刻喀利俄斯是西西里人,曾於公元前1世紀末到公元1世紀初之間在羅馬講授修辭學。
以此推斷,文章的作者“朗吉努斯”是公元1世紀或2世紀的希臘人,居住在羅馬,修辭學教師,他還寫過其他文藝理論作品,如《論情致》等。 [6]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會編。 中國大百科全書 15.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9.03.
  • 2.    朱立元.美學大辭典 修訂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04:583
  • 3.    張憲軍,趙毅.簡明中外文論辭典:四川巴蜀書社有限公司,2015.06:226
  • 4.    張德政主編.外國文學知識辭典: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01:1045
  • 5.    羅念生.羅念生全集 第9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384
  • 6.    羅念生.古希臘羅馬文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05:234
  • 7.    高建平,丁國旗.西方文論經典 第1卷 古代與中世紀:安徽文藝出版社,2014.04:428
  • 8.    李思德主編.中外藝術辭典.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1.12:255
  • 9.    李盟.美學的故事:中國言實出版社,2012.04: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