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課田

鎖定
課田,漢語詞語,拼音是kè tián,意思是徵收田賦,出自《晉書·食貨志》。 [1] 
中文名
課田
拼    音
kè tián
解    釋
徵收田賦
出    處
《晉書·食貨志》

目錄

課田解釋

徵收田賦之田。 [1] 

課田出處

《晉書·食貨志》:“男子一人佔田七十畝,女子三十畝。其外丁男課田五十畝,丁女二十畝;次丁男半之,女則不課。”晉武帝平吳後,置「户調式」:“丁男之户,歲輸絹三疋,綿三斤;女及次丁男為户者半輸。男子一人佔地七十畝,女子三十畝。其外丁男課田五十畝,丁女二十畝;次丁男半之,女則不課。”
正丁:男女年十六歲以上至六十歲;次丁:十五歲以下至十三歲、六十一歲以上至六十五歲;老小:十二歲以下、六十歲以上。男子佔田七十畝,女子佔田三十畝,合起來就是一百畝。正好契合古制“一夫百畝”。其次丁男課田五十,丁女課田二十,實則是在所佔一百畝田裏以七十畝為課田,即應繳納田租的那部分田地。
“課”即是課其租收,也就是收其十分之七的田租。即是田租在這七十畝課田裏算,一畝租八升,則一百畝田按七十畝課田則五百六十升,即是一百畝田五百六十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