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誰來跟我乾杯

(2002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誰來跟我乾杯》是古龍去世後,他的好友將他生前所著的散文作品、書序結集成冊,其中有對往事的回憶、人生的思考、對武俠小説的見解、吃過的小吃美食的介紹等。由百花文藝出版社於2002年01月正式出版。
中文名
誰來跟我乾杯
作    者
古龍 [1] 
出版社
百花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2年1月
頁    數
161 頁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30631669 [1] 
副標題
古龍散文選

誰來跟我乾杯作品目錄

誰來跟我乾杯?--總代序
前編:人在江湖
不是幸福
不是離別
不是東西
不是音樂
不是珍貴
不是愛情
不是忘記
不是刀鋒
不是不幸
不是不説
不是感慨
不是張徹
不是派頭
不是推薦--談舞台人生與人生舞台
不是圍城
不是玫瑰
不是平估
不是不能
不是自由
不是不是
不是朋友
人在江湖
酒界轉生
轉變與成型
繁華一夢
多少往事
開始武俠
黃昏時的小夜曲
人生如戲
浪子情懷總是酒
卻讓幽蘭枯萎
台北的小吃
台北小吃
--有關牛肉麪的種種(一)
台北小吃
--有關牛肉麪的種種(二)
老董與小而大
關於牛肉
關於排骨麪(一)
關於排骨麪(二)
再説牛肉麪
唐矮子牛肉麪
排骨大王
鴨肉扁
武昌街上
淞圓食府
秀蘭與東林
後編:談武俠小説及其它
牛哥的“三奇”
看《小李飛刀》第一集
談我看過的武俠小説(一)
談我看過的武俠小説(二)
談我看過的武俠小説(三)
談我看過的武俠小説(四)
談我看過的武俠小説(五)
談我看過的武俠小説(六)
談我看過的武俠小説(七)
另外一個世界--還是有關武俠
雜文與武俠
説説武俠小説--《歡樂英雄》代序
一個作家的成長與轉變--我為何改寫《鐵血大旗》
風鈴.馬蹄.刀--寫在《風鈴中的刀聲》之前
《三少爺的劍》前言

誰來跟我乾杯點評鑑賞

誰來跟我乾杯 誰來跟我乾杯 [2]
誰來跟我乾杯
——讀古龍散文
閒來逛書店,隨手翻開一本古龍的散文集《誰來跟我乾杯》,迎面讀到了這樣幾句話:“酒酣耳熱,好女在座,忽然有鉅額帳單送來,人人俱將失色,某提筆一劃,就已了事,眾家朋友呼嘯而去,付帳至少已在今夜後,豈能不高興乎?”讀來竟大有金聖嘆遺風,甚喜!於是決定拿下此書。
其實我對於買書一向是很苛刻的,過去曾經讀過古龍的武俠小説,雖然讀得不多,但那種來自內心深處的浪漫情懷卻實在讓人無法抵禦,李敖所謂“貪財有道,好色有品,博學有識,讀書有癮——四者俱全,才配做性情中人”,古龍稱得上無一不備。古龍從小即是一個孤獨的人,一個沒有根的浪子,他説自己“身世飄零,無親無故,性格複雜,滿懷悲憤”應該是非常寫實的。古龍雖然以賣文為生,但他與這個世俗的世界卻有着一種本能的隔膜,他的文字也充滿了對商業社會的疏離情緒。平心而論,商業社會的好處固然在於一切都可以用金錢買得,而商業社會的壞處也恰恰在於一切都將用金錢去衡量——古龍顯然是與這樣的世界格格不入的,他像是一個永遠生活在理想之中的大孩子,為人處事本真而不假掩飾。古龍把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活人”,用他自己的話説即“是人的人”,另一種是“死人”,即“不是人的人”,前者“有思想有情感有悲傷有歡樂有感情”,而後者卻“什麼都沒有”。在古龍看來,這個世界之所以沒有真誠與本色,正是因為後者太多的緣故,但即使這些“正人君子”“可以留下流芳千古的名聲,可以留下造福萬世的財富,甚至可以留下一個王國”,可是對於一個“死人”而言,他仍然會一無所有。所以古龍面對自己喜歡的前者,他會盡力展現出自己本真的一面,表現得妙趣橫生,“好玩極了”;而一旦面對那些“不是人的人”,古龍則會橫眉冷對,變得“真的不好玩”了,以至於喜歡古龍的人都認為古龍是天才,而不喜歡古龍的人,則根本不認為古龍是個人!這一切的悖論集中在古龍身上,竟然形成了一種非常和諧的統一。
古龍對於現實的認識無疑是驚世駭俗的,他對人的劃分讓我們不自覺地想起另一位台灣作家林清玄説過的一句話:“一個徹底務實的人正是一個死了一半的俗人,一個只知道名利實務的社會,則是僵化的庸俗社會。”生活在這樣一個名利實務的社會中,古龍未免曲高和寡,所以他只好借酒消愁,但正像他説的那樣“喝酒有名的人,未必真的能喝”,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喝酒對於古龍並非目的,他不是為了應酬和交際,他所注重的只是喝酒的過程。雖然古龍中酒之後常常會叫苦不迭,但對酒當歌時又豈能管得了許多?只要今天“痛快得要命”,也就顧不得明天“難受得要命”了!醒酒之後追想醉酒時的境界,古龍這樣説道:“難受的感覺已經連一點都沒有了,那種歡樂和友情,那一夜的海浪和繁星,卻好像已經被小李的飛刀刻在心裏,刻得好深好深。”——相信多年以後古龍的武俠小説不傳,但他喝酒的精神卻足以不朽了!
作者古龍 作者古龍
古龍以武俠小説名世,對於小説以外的文字,古龍是這樣説的:“寫雜文的時候,你可以什麼都寫,既不必考慮到它是不是有意境,也不必想到它是不是能影響到別人的思想,更不必談什麼大道理。”讀過古龍的小説,再讀他的散文,我們彷彿從瑰麗奇崛的文字世界轉而進入了一個文雅悠閒的天地,古龍的散文洗卻鉛華,素面朝天,他坦言這些文字得之於“牀上,浴中,車裏,樽邊”,常常是在他最不經意的時候,他的思想“好象一隻蛹忽然化作了蝴蝶”。在這些隨意自然的文字中,古龍書寫着自己的人生體驗與趣味,他談自己對武俠小説的認識,告訴我們他筆下的武俠是“一種‘有所必為’的男子漢精神,一種永不屈服的意志和鬥志,一種百折不回的決心。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戰鬥精神。”他談自己的身世對小説人物塑造的影響,他説“風塵中的女孩心裏往往會有一種不可對人訴説的悲愴,行動間也往往會流露出一種對生命的輕蔑,變得對什麼事都不太在乎了,做事的時候,往往就會帶着種浪子般的俠氣。”這種惺惺相惜、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受加深了我們對他小説中女性主人公的理解。他談愛情,談友誼,談音樂,告訴我們他之所以敢寫吃,是因為他好吃,他之所以敢寫酒,是因為自己常常有“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的豪氣。古龍正是以這種成人童話的形式演繹了自己內心的理想,如果説古龍以浪漫與放縱來對抗這個複雜而現實的社會,而他同樣也是以文字的自由來對抗這個社會的不自由! 古龍在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我靠一隻筆,得到了一切,連不該有的,我都有了,那就是寂寞。”可見古龍雖然一生俠士美人、詩酒浪漫,但他內心的寂寞卻從來也沒有因此而稍減;古龍病酒時常説的“死又何妨”,也讓人時時想起一千多年前另一位著名飲者劉伶的“死便埋我”,其實他們都是同樣的“非關病酒”,而是對這個世俗世界的厭倦與唾棄,正是徹骨的寂寞使得他們對生命再無所求!

誰來跟我乾杯作者簡介

古龍,本名熊耀華,籍貫江西,1938年6月7日生於香港,14歲時隨父母從香港移居台灣讀書,不久因父母離異生活陷於困境,靠朋友接濟和半工半讀唸完淡江大學外文系。畢業後,先在台北美軍顧問團任職,後專門從事文學創作。古龍以其大量可讀性極強的武俠小説享譽文壇,代表作有:《風雲第一刀》、《絕代雙驕》、《楚留香傳奇》系列、《陸小鳳傳奇》系列等。1985年古龍病逝於台灣。《誰來跟我乾杯》是古龍散文作品在內地的首次結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