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認知功能下降

鎖定
認知功能下降是指個體的記憶、語言、推理等認知功能的各個方面表現出明顯、可測量的下降或異常。 [1] 
中文名
認知功能下降

認知功能下降發展背景

科學家發現人類能夠感知到自身較之前正常狀態而言有認知功能下降,並且把這種階段稱為“主觀認知功能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簡稱SCD),這個階段隨後被各種研究證實與認知功能障礙密切相關。
許多研究者認為SCD是阿爾茨海默病(AD)的高危階段:約25%的SCD患者在未來4年內發展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簡稱MCI),同時這些個體在五年內的隨訪期內有雙倍發展為痴呆的風險,如果在SCD人羣中有和AD有相同基因(如APOE4)及潛在陽性標誌物(如Aß澱粉樣沉積和磷酸化tau蛋白),那麼這些人羣會更容易進展到MCI和AD。 [2] 

認知功能下降起因

認知功能下降的起因多種多樣,神經退行性病變、腦血管病變、感染、外傷、腫瘤、營養代謝障礙、艾滋病、梅毒、甲狀腺功能異常、抑鬱症等都可能是引起認知功能下降的原因。 [2] 

認知功能下降表現

認知功能下降更像是一種大腦亞健康狀態,遠未到“痴呆”,因此也不易察覺,常常被人誤解為“犯糊塗”。及時發現認知功能下降並採取規範的干預措施至關重要,是防控認知功能相關疾病的重要手段。 [1] 
認知功能下降在實際生活中如果出現以下表現需要警惕:買菜忘了付錢、要買五樣菜只買了三樣菜、不會算賬了、做決定常出錯、容易迷路、學習使用某些日常工具或家用電器(遙控器、微波爐等)有困難、記不清當前的月份、忘記和家人約好的聚會等、自己放置的東西經常找不到、總是提相同的問題、一句話重複多遍等。 [2] 

認知功能下降聯繫

世界上每3秒鐘就有一個新發痴呆症患者,其中大部分是AD。AD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該病會導致神經元逐漸損傷、死亡且不可逆,所以早期發現和干預能夠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而認知功能下降恰恰是這種疾病的前兆。
主觀認知功能下降作為AD的前兆,是防治AD的重要關口。研究發現,如果能從SCD患者中早期發現AD臨牀前期患者,可以通過早期治療將AD的發病推遲5年。
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SCD人羣痴呆年轉化率為2.33%,一些隨訪4年以上的研究發現SCD中有14.1%進展為痴呆,26.6%進展為MCI,伴有SCD者發生痴呆的概率增加1倍。 [2] 

認知功能下降檢查

量表測評是瞭解自身認知功能狀況的重要手段。
醫學專家曾推薦以下量表:簡易精神智能狀態量表(MMSE)、AD8量表、畫鍾試驗(CD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低教育老年人可採用基礎版(MoCA-B)、聽覺詞語學習測驗(AVLT-H)、DSM-V、ICD-10、功能活動問卷(FAQ)。 [2] 

認知功能下降干預

對於認知功能下降的干預,目前分為非藥物干預和藥物干預。 [2] 
認知功能下降非藥物干預主要通過生活方式、行為情緒引導。首先,一定要控制“三高”等基礎疾病,減少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戒煙戒酒等。一定要注意營養均衡,控制體重,保持充足睡眠和良好情緒,適當運動。其次,需要認知鍛鍊。如果人出現記憶力減退,思維能力往往也是減退的,那麼日常就需要鍛鍊如何記憶,例如每天記錄日期,記錄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到晚上覆述、回憶等。 [2] 
認知功能下降藥物干預方面,目前我國已上市新一代腦腸軸機制藥物。該藥物基於腦腸軸理論研究,通過重塑腸道菌羣平衡、減輕腦內神經炎症、減少腦內Aβ沉積,進而改善認知功能。 [2] 

認知功能下降性質

主觀認知功能下降 [1] 

認知功能下降發展經歷

2020年8月14日,全國首個認知功能篩查公益活動正式啓動,該活動旨在提升公眾對認知功能的認識,推動認知功能下降狀態的早辨別、早干預。全國超過30個省市的連鎖藥店內已配備專業人員和認知功能檢測量表,開展全民認知功能免費科普行動、免費認知功能測量服務。 [2] 

認知功能下降應用

1、減少不良的生活習慣。
2、意營養均衡,控制體重,
3、保持充足睡眠和良好情緒,適當運動。
4、認知鍛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