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計算鍾

鎖定
1623年,WilhelmSchickard(1592-1635)製作了一個能進行六位以內數加減法,並能通過鈴聲輸出答案的“計算鍾”。通過轉動齒輪來進行操作。
中文名
計算鍾
外文名
Computational clock
定    義
可以運算的鐘表

計算鍾背景及影響發明

1614年,蘇格蘭人John Napier (1550-1617)發表了一篇論文,其中提到他發明了一種可以計算四則運算和方根運算的精巧裝置。
1623年, Wilhelm Schickard (1592-1635)製作了一個能進行六位以內數加減法,並能通過鈴聲輸出答案的'計算鍾'。通過轉動齒輪來進行操作。
計算鍾
1625年, William Oughtred (1575-1660) 發明計算尺
1642至1643年,巴斯卡(Blaise Pascal)為了幫助做收税員的父親,他就發明了一個用齒輪運作的加法器,叫 “Pascalene” ,這是第一部機械加法器。
1666年,在英國Samuel Morland發明了一部可以計算加數及減數的機械計數機。
1673年, Gottfried Leibniz 製造了一部踏式(stepped)圓柱形轉輪的計數機,叫“Stepped Reckoner”,這部計算器可以把重複的數字相乘,並自動地加入加數器裏。
1694年,德國數學家,Gottfried Leibniz ,把巴斯卡的Pascalene 改良,製造了一部可以計算乘數的機器,它仍然是用齒輪及刻度盤操作。
1773年, Philipp-Matthaus 製造及賣出了少量精確至12位的計算機器。
1775年,The third Earl of Stanhope 發明了一部與Leibniz相似的乘法計算器。
1786年,Mueller 設計了一部差分機,可惜沒有撥款去製造。
1801年, Joseph-Marie Jacquard 的織布機是用連接按序的打孔卡控制編織的樣式

計算鍾相關資料

珠算盤是中國的又一獨創,也是計算工具發展史上的第一項重大發明。這種輕巧靈活、攜帶方便、與人民生活關係密切的計算工具,最初大約出現於漢朝,到元朝時漸趨成熟。
1995年8月23日: Windows '95 發佈。大大不同於其以前的版本。完全脱離MS-DOS,但照顧用户習慣還保留了DOS形式。純32位的多任務操作系統。該版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00年11月12日,微軟宣佈推出薄型個人電腦Tablet PC。 2000年11月20日,Intel正式推出了Pentium4處理器。該處理器採用全新的Netburst架構,總線頻率達到了400MHz
1987年4月: Microsoft和IBM發佈S/2Warp操作系統。但並未取得多大成功。 1987年8月: AD-LIB聲卡發佈。一個加拿大公司的產品。 1987年10月: Compaq DOS (CPQ-DOS) v3.31發佈。支持的硬盤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