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角樹

鎖定
角樹是桑科構屬的喬木。樹皮暗灰色;小枝密生柔毛;葉螺旋狀排列,廣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邊緣具粗鋸齒,托葉大;花雌雄異株,雄花序為柔荑花序,苞片披針形,雌花序球形頭狀,苞片棍棒狀;聚花果成熟時橙紅色;外果皮殼質;花期4-5月;果期6-7月。 [2] 
角樹產分佈在中國南北各地,在錫金邦、緬甸、泰國等國也有分佈。 [2]  喜陽性,抗性強,速生。繁殖方法一般採用扦插、播種的方式繁殖。 [3] 
角樹是觀果型落葉喬木,也可單植、叢植、列植,亦可適合山地景區、觀光果園和休閒農場。 [3]  其韌皮纖維還可作造紙材料。 [2] 
中文名
角樹
拉丁學名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inn.) L'Hér. ex Vent.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蕁麻目
桑科
構屬
構樹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亞    科
桑亞科
構樹族

角樹植物學史

各地別名 角樹(潮汕)、山桑垂(汕頭、潮陽)、谷木、沙子木、楮樹(湛江)、谷木、土升麻、豬鼻彎(惠陽)、構樹(廣州)、谷木(廣東通稱)、鈎勻草(漳州)、五缺連(永安)、楠藤龍巖)、紋板草(福州莆田)、棉藤霞浦)、蕃加拔(泉州南安)。

角樹形態特徵

喬木,高10-20米;樹皮暗灰色;小枝密生柔毛。葉螺旋狀排列,廣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長6-18釐米,寬5-9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兩側常不相等,邊緣具粗鋸齒,不分裂或3-5裂,小樹之葉常有明顯分裂,表面粗糙,疏生糙毛,背面密被絨毛,基生葉脈三出,側脈6-7對;葉柄長2.5-8釐米,密被糙毛;托葉大,卵形,狹漸尖,長1.5-2釐米,寬0.8-1釐米。花雌雄異株;雄花序為柔荑花序,粗壯,長3-8釐米,苞片披針形,被毛,花被4裂,裂片三角狀卵形,被毛,雄蕊4,花葯近球形,退化雌蕊小;雌花序球形頭狀,苞片棍棒狀,頂端被毛,花被管狀,頂端與花柱緊貼,子房卵圓形,柱頭線形,被毛。聚花果直徑1.5-3釐米,成熟時橙紅色,肉質;瘦果具與等長的柄,表面有小瘤,龍骨雙層,外果皮殼質。花期4-5月,果期6-7月。 [1] 

角樹分佈範圍

產中國分佈黃河流域、長江和珠江流域等省區。 [1]  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日本、朝鮮也有,野生或栽培。
角樹

角樹生長環境

本品為桑科楮屬構樹。生於曠野村旁或雜樹林中,喜陽性,抗性強,速生,夏、秋採乳液、葉、果實及種子。冬春採根皮、樹皮。

角樹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一般採用扦插、播種的方式繁殖。 [3] 

角樹主要價值

角樹藥用價值

本品子甘、寒。有補腎、強筋骨、明目、利尿的功用。葉甘、涼,有清熱、涼血、利濕、殺蟲的功用。皮甘、平,有利尿消腫、祛風濕的功用。子主治腰膝痠軟、目昏腎虛、陽痿、水腫。葉治腸炎、痢疾、鼻衄。皮治水腫、筋骨痠痛。外用以樹皮取汁外抹治神經性皮炎、癬症等。
單方驗方:
治肺虛咳嗽:角樹根、毛桃根各60克,檸檬葉3片,水煎服,或和豬肺同煎。
治鼻衄:鮮角樹葉120克,搗爛,調開水200毫升,取汁內服。
治腎虛所致頭昏、腰痛、遺精:角樹果實、枸杞各15克,金英子30克,水煎服。
治頑固性呃逆:角樹枝60克(指頭大者),水煎,衝白糖服,連服2~3天。
治痢疾:角樹葉90克,烘乾研末,每服6克,烏梅湯送下。
治風熱感冒:角樹根60克,水煎服。
治濕火骨痛:角樹根60克,桑枝、枸杞菜根各30克,水煎服。
治梅毒:角樹根120~240克,水煎服。
治白濁、白帶:角樹根60克,木棉樹根、車茶草各30克,漆樹根10克,水煎服。
治筋骨痠痛:鮮角樹根皮(颳去外皮)、滿天星根各15克,水煎衝酒,紅糖服。
治癬:角樹乳汁,外抹患處。
治外傷出血:角樹葉適量,搗爛,敷患處。

角樹觀賞價值

角樹是觀果型落葉喬木,也可單植、叢植、列植,亦可適合山地景區、觀光果園和休閒農場。 [3] 

角樹經濟價值

其韌皮纖維還可作造紙材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