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觀音亭寨

鎖定
觀音亭寨,位於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水門畲族鄉半嶺村東300米。觀音亭俗稱官路亭、半嶺亭。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整座亭呈明代建築風格,清代福寧總兵曾派士兵在此駐守。 [3] 
觀音亭寨依山勢沿東北方向築寨牆,用條石和亂毛石砌築。觀音亭寨古建築有三大部分。“觀音閣”是其一,有前後殿,前殿“文革”時被毀,後重建。殘牆尚存118米長,高5.4米。只設東寨門,門楣石刻楷書“觀音亭寨”4字,每字2尺見方。亭門外,豎有16塊碑刻。觀音亭寨殿對研究當地民俗文化和亭寨建築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 [3-4] 
1986年,觀音亭寨被霞浦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觀音亭寨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觀音亭寨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3] 
中文名
觀音亭寨
地理位置
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水門畲族鄉半嶺村東300米
所處時代
明至清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079-3-37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觀音亭寨歷史沿革

觀音亭寨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
清康熙六年(1667年)8月,修繕觀音亭寨。
2022年09月19日,觀音亭寨修繕保護、環境整治等勘探設計方案招標公佈。 [2-3] 

觀音亭寨建築格局

觀音亭寨依山勢沿東北方向築寨牆,用條石和亂毛石砌築。觀音亭寨古建築有三大部分。“觀音閣”是其一,有前後殿,前殿“文革”時被毀,後重建。前殿大門橫匾“觀音亭”三字系霞浦籍已故著名書法家、考古學家遊壽教授所書。後殿保存較完整,依山鑿巖而建,懸山頂石木結構,建築面積約100平方米。大殿由六根高3.2米的做工精細的石柱支撐,柱上鐫刻“龕火浮青西天月映,爐煙凝紫南海雲聯”等佛教梵語,字體有力。大殿橫樑下書有“福寧地方總都督府法洪阿圖魯主建、清康熙五年荔月”字樣。 [3] 
觀音亭寨內有一觀音亭,位於城門上方18米處,佔地1300平方米,分前後兩座,依山鑿巖建殿。前座“文革”毀後畲民重建,建築面積640平方米,硬山頂石木結構,面闊三開間,進深二開間,左右兩廡。
觀音亭寨建有一個2米高的仿宋代懸臂式條石砌圓形寨門。城垛上還有方形禦敵樓,古代為守兵住所,現僅存牆基。殘牆尚存118米長,高5.4米。只設東寨門,門楣石刻楷書“觀音亭寨”4字,每字2尺見方。亭門外,豎有16塊碑刻。 [3] 
觀音亭寨

觀音亭寨文物遺存

觀音亭寨殿內有一花崗岩雕刻的蓮花佛座,座長15米、高4米,傳説此蓮花座上原塑有百餘尊大小佛像,現僅存一尊觀音塑像。亭內還保存有乾隆年間的鋅鑄燭台、同治光緒年間的石雕香爐。
觀音亭寨還保留有15塊歷代碑刻,其中12塊是明朝以來當地畲民百姓募緣修橋碑記,兩塊系清代府衙通告牌。這些石碑按年代順序在觀音亭前豎成一碑林。“奉憲勒碑”字體端莊、佈局嚴謹。 [3] 

觀音亭寨歷史文化

  • 相關習俗
據里人雲:舊時觀音亭寨是閩浙交通要道,該亭周圍多為畲族村落,歷來為畲族人民聚集活動的場所,每年正月十五,福鼎、福安、霞浦三縣邊境畲民雲集在此盤詩對歌,熱鬧非常,畲民常在亭裏泡茶待客。有外客來,大家互唱互和;沒有外人來,本村人就圍着一起唱。 [4]  [5] 

觀音亭寨文物價值

觀音亭寨殿對研究當地民俗文化和亭寨建築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 [4] 

觀音亭寨文物保護

1986年,觀音亭寨被霞浦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 
2000年,觀音亭寨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2013年3月5日,觀音亭寨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觀音亭寨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觀音亭寨位於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水門鄉半嶺村東300米。
  • 交通指引
霞浦縣人民政府距離觀音亭寨約30千米,駕車前往約50分鐘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