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觀鄉射第二十八

鎖定
觀鄉射第二十八出自《孔子家書》,見第二十八篇。《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傳本《孔子家語》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肅注,書後附有王肅序和《後序》。《後序》實際上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內容以孔安國語氣所寫,一般稱之為《孔安國序》,後半部分內容為安國以後人所寫,故稱之為《後孔安國序》,其中收有孔安國的孫子孔衍關於《家語》的《奏言》。
書    名
觀鄉射第二十八
作    者
孔子

觀鄉射第二十八作品原文

孔子觀於鄉射①,喟然嘆曰:“射之以禮樂也,何以射?何以聽?修身而發,而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則將安能以求飲?《詩》②雲:‘發彼有的,以祈爾爵。’③祈,求也。求所中以辭爵。酒者,所以養老、所以養病也。求中以辭爵,辭其養也。是故士使之射而弗能,則辭以病,懸弧之義④。”
於是退而與門人習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焉。射至於司馬⑤,使子路執弓矢,出列延,謂射之者曰:“奔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⑥者,不得入,其餘皆入。”蓋去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曰:“幼壯孝悌,耆老好禮,不從流俗,修身以俟死者,在此位。”蓋去者半。序點又揚觶而語曰:“好學不倦,好禮不變,耄期⑦稱道而不亂者,在此位。”也蓋僅有存焉。
射既闋,子路進曰:“由與二三子者之為司馬,何如?”孔子曰:“能用命矣。” [1] 

觀鄉射第二十八作品譯文

孔子觀看鄉射禮,長嘆一聲説:“射箭時配上禮儀和音樂,射箭的人怎能一邊射,一邊聽?努力修養身心而發出的箭,並能射中目標,只有賢德的人才能做到。如果是不肖之人,他怎能射中而罰別人喝酒呢?《詩經》説:‘發射你的箭射中目標,祈求你免受罰酒。’祈,就是求。祈求射中而免受罰酒。酒,是用來養老和養病的。祈求射中而辭謝罰酒就是推辭別人的奉養。所以如果讓士人射箭,假如他不會,就應當以有病來辭謝,因為男子生來就應該會射箭。”
於是回來後和弟子們在矍相的園圃中學習射箭,觀看的人們好像一堵圍牆。當射禮行至子路時,孔子讓子路手執弓箭出來邀請比射的人,説:“敗軍之將、喪失國土的大夫、求做別人後嗣的人,一律不準入場,其餘的人進來。”聽到這話,人走了一半。孔子又讓公罔之裘、序點舉起酒杯説:“幼年壯年時能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到老年還愛好禮儀,不隨流俗,修身以待終年的人,請留在這個地方。”結果又走掉一半。序點又舉杯説:“好學不倦,好禮不變,到老還言行不亂的人,請留在這裏。”結果只有幾個人留下沒走。
射箭結束後,子路走上前對孔子説:“我和序點他們這些人做司馬,如何?”孔子回答説:“可以勝任了。”

觀鄉射第二十八作品註釋

①鄉射:指州長於春秋兩季以禮會民,習射於州之學校。
②《詩》:指《詩經·小雅·賓之初筵》。
③以祈爾爵:祈求你免被罰酒。舊注:“祈,求也,言發中的以求飲爾爵也。勝者飲不勝者。”
④懸弧之義:古代風俗,家中生了男孩,便在門左首懸掛一張木弓以示慶賀。此處暗示射箭是男子從事的事。舊注:“弧,弓也。男子生則懸弧於其門,明必有射事也。而今不能射,唯病可以為辭也。”
⑤司馬:官名。掌管軍政和軍賦。子路此時官為司馬,此即指子路。舊注:“子路為司馬,故射至,使子路出延射。”
人後:指過繼給別人作後嗣。舊注:“人已有後而又為人後,故曰與為人後也。”
⑦耄(mào)期:舊注:“八十、九十曰耄,言雖老而能稱,解道而不亂。”

觀鄉射第二十八作品評析

孔子很重視基層禮儀鄉射禮,並親自帶領弟子們去練習。在習射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對民眾進行禮的教育,對遵守禮法者進行鼓勵,並用淘汰的方法教育那些禮義欠缺的人。

觀鄉射第二十八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漢族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人,祖上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這些地區又被稱為儒家文化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