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裾,漢語二級字 [4]  ,讀作裾(jū),本義是指衣服的大襟的意思,也有衣服的前後部分的意思。 [2]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字    碼
基本區 U+88FE
五    筆
pund
倉    頡
lsjr
鄭    碼
wtej
注    音
ㄐㄩ
四角號碼
37264
筆順編號
4523451312251
總筆畫
13
部外筆畫
8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字源演變

jù 見紐、魚部;見紐、魚韻、九魚切。 [1] 
形聲字。從衣,居聲 。本義指衣服的前襟。《説文》:“裾,衣袌也。”段玉裁注:“袌,褱也。褱物謂之袌,因之衣前襟謂之袌。” [1] 

詳細釋義

1.衣服的(前)後襟 [full front and back of a Chinese jacket or gown]
裾,衣袌也。從衣,居聲。——東漢·許慎説文
段注:各本作袍,今依《廣韻》正。上文雲:袌,褱也。褱物謂之袌,因之衣前襟謂之袌。
《爾雅·釋器》:衱謂之裾。郭璞注:衣後襟也。
《釋名·釋衣服》:裾,倨也,倨倨然直,亦然其在後常見踞也。
裾,衣之前襟也。今蘇俗曰大襟。——《説文通訓定聲
楚莊王裾衣博袍。——《淮南子·齊俗》
2.通假“倨”。傲慢 [arrogant]
彼浩裾自順,不可以教下。——《晏子春秋·外篇》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荀子·宥坐
為人廉裾。——東漢·班固《漢書·趙禹傳》。顏師古注:“裙亦傲也。”
飛來飛去襲人裾。——《長安古意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九魚切《韻會》斤於切,𠀤音居。《爾雅·釋器》衱謂之裾。《郭注》衣後裾也。《釋名》裾,倨也。倨倨然直,亦言在後常見踞也。《孔叢子·儒服》子高衣長裾,振襃袖,方屐麄翣見平原君。
《説文》衣袍也。
玉篇》被也。
集韻》求於切,音渠。義同。
又居御切,與倨通。《前漢·趙禹傳》禹為人廉裾。《師古注》裾,亦傲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低卭夭矯裾以驕驁兮。《張揖注》裾,直項也。 [2] 

經籍籑詁

~裒也【淮南齊俗】楚莊王~衣博袍注○衱謂之~【爾雅釋器】○袿謂之~【方言四】又【後漢邊讓傳注】○~倨也倨倨然直亦言在後常見踞也【釋名釋衣服】○~~衣服盛貌【荀子子道】由是~~何也注○~與倨同【荀子宥坐】其流也埤下~拘必循其理注。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