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袼,漢語三級字 [2]  ,讀作袼(gē),[袼褙]用紙或布裱糊成的厚片,多用來做紙盒、布鞋等。 [4]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字    碼
88BC
鄭    碼
WTRJ
字    級
三級
GBK編碼
F1CB
總筆畫
11
筆順編號
45234354251
注    音
ㄍㄜˉ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袼gē
⒈ 〔袼褙〕用紙或布裱糊成的厚片,多用來做紙盒、布鞋等。亦作“隔褙”(“褙”均讀輕聲)〕
⒉ 袖子的腋縫處,俗稱“掛肩”。 [3] 
基本詞義
◎ 袼 gē
〈名〉
(1) 衣袖靠腋下的部分,俗謂掛肩 [sleeve armpit part]
袼,袖也。——《廣雅》
繄袼,次衣也。
(2) 又如:袼褙 [3]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盧各切,音落。䙔袼。《揚子·方言》𧜤袼謂之䙔。《郭注》卽小兒㳄衣也。
《集韻》剛隺切,音各。袖也。《廣韻》袂也。
袼䘸也。《禮·深衣》袼之高下,可以運肘。《注》袼,衣袂當掖之縫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