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袷,漢語二級字 [3]  ,讀作袷(jiá、qiā或jié),袷 (jiá)同“夾”;袷 (jié)古代交疊於胸前的衣領;袷 (qiā)〔袷袢〕無領大衣,中國維吾爾和塔吉克等民族的對襟長袍 [2] 
袷:用於“袷袢”,讀qiā。讀jiá時用“夾”。 [3] 
中文名
拼    音
jiá,qiā,jié
部    首
五    筆
puwk
倉    頡
lomr
鄭    碼
wtaj
筆    順
45234341251
所屬國家
中國
統一漢字
U+88B7
Unicode
CJK
四角號碼
38261
總筆畫
11
部外筆畫
6
筆順讀寫
捺折豎撇捺撇捺橫豎折橫

現代釋義

袷jiá
⒈ 同“夾”。 [2-3] 
其他字義
袷jié
⒈ 古代交疊於胸前的衣領。
其他字義
袷qiā
⒈ 〔袷袢〕無領大衣;中國維吾爾和塔吉克等民族的對襟長袍。 [2]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古洽切《集韻》《韻會》訖洽切,𠀤音夾。《廣韻》復衣。《玉篇》衣無絮也。《韻會》夾衣也。《急就篇注》衣裳施裏曰袷。《史記·匈奴傳》服繡袷綺衣。《注》言繡表綺裏。《潘岳·秋興賦》御袷衣。
《廣韻》居怯切,音劫。曲領也。《禮·曲禮》天子視不上於袷,不下於帶。《疏》朝祭服之曲領也。
《玉藻》袷二寸。
袷輅,次車也。《張衡·東京賦》結飛雲之袷輅。 《玉篇》一作裌。
《集韻》轄夾切,音洽。義同。
乞洽切,音恰,衣縫。一曰衿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