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被動測距聲吶

鎖定
用大孔徑的水聽器基陣,同時接收多個目標的輻射噪聲,以測定目標距離和方位的聲吶。又稱噪聲測距聲吶。
中文名
被動測距聲吶
發佈者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被動測距聲吶也可測定主動聲吶信號的方位、頻率和距離。大量裝備於潛艇,能為潛艇魚雷攻擊提供目標座標數據,使潛艇的隱蔽攻擊能力大為增強。新型岸基浮標聲吶、拖線陣聲吶也具有被動測距功能。
現代潛艇被動測距聲吶水聽器基陣的典型佈設方式是:將水聽器貼鑲在潛艇左右舷側表面,以等間距直線排列,各構成三個子陣;也有在耐壓殼體上部佈設成一列三個子陣的,聲陣孔徑達數十米;左(右)舷的三個子陣分別對左(右)舷範圍內的目標進行測距。被動測距聲吶的測距原理是:當收到目標輻射噪聲時,首先測出三個量,即聲波的入射方向角ϕ,聲波到第1、第2子陣的時間差τ12,以及到第2、第3子陣的時間差τ23;計算兩個時間差之差ε,ε=τ12-τ23,ε描述了接收波陣面的彎曲程度;通過接收波陣面的曲率半徑R與ε的幾何關係得出:R=d2cos2ϕ/cε(c為聲速,d為相鄰子陣的間距),曲率半徑R就是目標聲源到接收基陣的距離。利用上述幾何關係,由三個測量值即可算出目標的距離。
以上方法存在一定的理論測距誤差,誤差值隨目標距離的增加,以四次方規律增大;並隨目標方位偏離基陣法線(線列基陣中心的垂線)方向的角度ϕ的增大而增大。即目標偏離正橫方向的角度越大,測量精度越低。在實際使用中每一次測量值的起伏很大,需對多次測量值進行平均,才能得到可靠的ε值。同時,現代被動測距聲吶需在兩舷30°~150°的舷角範圍內進行測距。對航速為30節的驅逐艦,最大作用距離達10海里以上,目標在正橫方向時相應的測距誤差約10%,當探測距離為8海里時誤差可減小到1%。
被動測距聲吶於20世紀60年代出現,並陸續裝備所有的常規潛艇和核動力潛艇。其發展方向是進一步提高現有被動測距聲吶的遠距離測距精度,利用匹配場技術,發展能夠同時對目標測距和測深的新型被動測距聲吶。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