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袞龍袍

鎖定
袞龍袍是明代皇帝、皇太子親王,所穿的常服,繡着團龍圖案之圓領袍,穿時配翼善冠。皇帝所穿的又稱袞服、袞衣、龍袍、黃袍、吉服,與冕服合稱袞冕
中文名
袞龍袍
定    義
明代皇帝、皇太子親王所穿的常服
時    代
明代
追    溯
袞服最早不是黃色的
開始穿黃袍
隋文帝
袞服最早不是黃色的。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開始穿黃袍的皇帝,《讀通鑑論》:“開皇元年,隋主服黃,定黃為上服之尊,建為永制。”唐高祖武德年間令臣民不得僭服黃色,黃袍遂為皇室專用之服。
明代皇帝袞服主要紋飾為十二章,其中團龍12,用孔雀羽線緙制,前身、後身各3(徑32釐米),兩肩各一(徑29釐米),下襬兩側各二(徑28釐米)。日、月、星辰、山紋分佈在兩肩、盤領背部下方和肩部。四隻華蟲(雉雞)在肩部下側。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織成兩行,相對排列於大襟上。
滿清入關以後,廢除中國傳統的漢服制度,實行剃髮易服政策,袞龍袍與其他漢服一道,成為了歷史的記憶。滿清皇帝所穿的龍袍為滿族服飾改制,配以漢族傳統的紋、章。
京劇中,戲衣有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説法,五爪龍只能用在象徵皇家的黃色龍袍上。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京劇戲衣圖譜》,陳申著,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