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袁白濤

鎖定
袁百濤(1900-1975)原名知炯,字銜,號輔華,湖北竹山人。
1900年出生於竹山縣得勝鎮,中共早期黨員、地下工作者,著名國畫家、長安畫派創始人,市縣歷史名人之一。著有《百花詩集》《謄墨齋詩稿》《落葉詩存》等作品。 [2] 
中文名
袁百濤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北省竹山縣
出生日期
1900年
逝世日期
1975年5月16日
職    業
畫家
代表作品
百花詩集
謄墨齋詩稿
落葉詩存

袁白濤人物生平

袁百濤(1900-1975),原名知炯,字銜,號輔華,湖北竹山縣得勝鎮人。幼讀私塾,家學淵源,故早通經史、詩詞,稍長,學書畫,,習金石篆刻,對國畫尤其專心致志,書法長於行草、隸篆,畫以大寫意花鳥著稱,兼善鑑別收藏古代文物。與趙望雲、張寒彬等一起,為二十世紀中國最大畫派--長安畫派早期創始人之一 [1] 
1924年,袁白濤考入湖北省立農業高級中學。當時,武漢是大革命的中心,讀書期間,他的思想逐漸趨向進步和成熟,經常參加一些外圍革命活動。1926年11月,袁白濤在武昌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武漢工人運動。
1926年底至1927年夏,袁白濤擔任武昌第三工人學校主任兼第一紗廠工會秘書,夏秋間調任武漢造幣廠工會秘書,負責訓教工人、組織巡邏護廠、散發革命傳單、遊行示威、請願罷工。
1927年9月,組織上派袁白濤進入武昌中山大學學習,任山後黨支部書記;1928年2月,任武昌縣委組織科長;4月,武昌縣委被特務破壞,袁白濤與黨組織失去聯繫,被迫逃亡到湖南嶽陽、湖北均縣、老河口等地避險。
1929年,袁白濤任國民革命軍馮玉祥部24師3團2營書記官,年底任陝鄂邊防軍第一縱隊參謀處長、少將副司令。但袁白濤始終惦記着武漢革命鬥爭,遂於1930年夏回到武昌加入革命互濟會,9月任武漢市委交通科長,負責地下組織聯絡和情報傳遞。
1930年底,袁白濤妻子侯秋影(亦為早期中共黨員)因叛徒告密被捕,袁白濤向組織報告後,緊急撤往南京、上海。
1931年,袁白濤任上海互濟總會組織部秘書兼幹事,秋季調任滬東區互濟會主任。“九·一八”事變後,他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兼任上海民眾反日救國聯合會理事,與秘書長黃洛峯(解放後任文化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出版局局長)等一起發動羣眾聲援東北抗日鬥爭。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後,他積極組織發動工人和民眾支援十九路軍奮勇抗擊日寇,堅守上海。8月,他以互濟會指揮的身份組織民眾遊行示威,反對國民政府與日軍簽訂《淞滬停戰協定》,歡送東北義勇軍北上抗日,不幸在上海北站海寧路被捕入獄。
直到1935年12月獲釋,此後他改名白濤。在蘇杭等地短暫停留後,他於1936年夏回到武昌,經介紹恢復黨籍,以武昌航政局書記身份作掩護,繼續地下革命鬥爭。
1936年底,袁白濤奉中共武漢辦事處主任董必武之令,到位於鄭州的十三軍遊擊司令部任中校秘書,參加抗日鬥爭;1937年2月,任洛陽抗敵後援會話劇團團長,與桂濤聲(著名抗日歌曲《歌八百壯士》、《在太行山上》作者)等隨抗戰部隊到太行山一帶宣傳發動民眾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第二次國共合作初期,洛陽成為抗日前沿,第一戰區司令部、河南省政府各機關、軍統、中統組織、八路軍洛陽辦事處、中共河南省委機關都設在這裏。由於國共合作曇花一現,黨組織活動被迫轉入地下。袁白濤受河南省委書記兼八路軍辦事處主任劉子久委派,到河南伊川、洛陽等地從事地下統戰工作。1938年4月,任伊川縣委統戰部長,以伊川縣府建設科科長的公開身份從事地下工作;8月,他的身份暴露後被迫離職。
1938年9月,袁白濤到太行山河北民軍第一遊擊支隊任秘書長,與張之樸(河南省委軍委書記、河南抗日義勇軍司令員,1945年英勇就義)領導的抗日義勇軍一起開展抗日遊擊戰爭。1939年夏,袁白濤與張之樸等同志在洛陽南關貼廓巷八路軍駐洛辦事處旁開設益友商行作掩護,以畫家和經理身份活動於國民黨軍政要員和社會名流之間。其間,配合八路軍辦事處籌集轉運物資,營救掩護過往八路軍幹部和抗日進步人士,組織進步青年到延安和抗日前線參加革命。11月,又兼任河南省衞生處秘書,策應配合洛陽私立行都國醫院院長張少雲等進步人士秘密救治八路軍傷員。
1941年1月,益友商行突遭國民黨特務包圍搜捕,在外辦事的袁白濤逃過一劫,在組織和朋友的幫助下隻身連夜逃往西安。
袁白濤逃到西安後,寄住在朋友家,想方設法與組織取得聯繫,但未果。4月的一天,他在街上遇到原來在上海互濟會時的一位姓沈的同事,不料此人已叛變,並向偽省黨部告了密。袁白濤很快被抓捕,關押於偽省黨部調統室。特務嚴刑拷打,他拒不承認是共產黨。眼見硬的不行,特務又採用叛徒誘降、封官許願等辦法威逼利誘,袁白濤仍毫不心動。經過5個月的審訊,袁白濤始終堅貞不屈,特務們又找不到其他證據,加之景梅九(辛亥革命元老、著名書法家)、田亞民(民盟愛國人士、美術社經理)等西安民主人士多方營救,終被保釋出獄。由於特務長期嚴密監視,幾經努力仍無法與黨組織取得聯繫,他只得在西安以賣畫教書謀生。
欣賞藝術 欣賞藝術
1965年,返回祖籍湖北竹山
1975年5月16日,袁白濤離世。
1979年,竹山縣文化局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30週年書畫展覽,展出他的畫作近30幅。

袁白濤歷任職務

新中國成立後,袁白濤歷任西北文聯美術工作委員會委員、西安市文聯常委兼副秘書長、西安市美協主任、西安清理反革命案件委員會常委、保衞和平大會委員等職。袁白濤一直堅持國畫研究創作,與齊白石、葉淺予、李可染、吳作人等著名畫家交往甚密,同趙望雲、張寒杉、石魯、李梓盛、康師堯、何海霞、方濟眾等畫家致力於西北書畫事業繁榮發展,個人創作花鳥畫數百幅,多次舉辦畫展。《石榴小雞》等多幅作品公開出版發行,繪畫藝術達到頂峯,成為著名花鳥畫家、長安畫派創始人之一,作品流傳到朝鮮和東南亞等地。

袁白濤人物評價

袁系著名花鳥畫家,對舊體詩、書法、篆刻亦頗有研究,著有《百花詩集》、《謄墨齋詩稿》、《落葉詩存》等作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