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行台

鎖定
魏晉至金代尚書枱(省)臨時在外設置的分支機構。“台”指在中央的尚書省﹐出征時於其駐紮之地設立臨時性機構稱為行台﹐又稱行尚書枱或行台省
中文名
行台
外文名
Xingtai
成立時間
曹魏
別    名
行尚書枱
行台省
釋    義
原出征隨駐地設立的臨時政務機構
所屬國家
中國

行台內容簡介

行台地名

xíng tái 行台

行台歷史沿革

(1).台省在外者稱行台。
魏晉始有之,為出征時隨其所駐之地設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務機構,北朝後期,稱尚書大行台,設置官屬無異於中央,自成行政系統。唐貞觀以後漸廢。金、元時,因轄境遼闊,又按中央制度分設於各地區,有行中書省(行省),行樞密院(行院),行御史台(行台),分別執掌行政,軍事及監察權。行省實即繼承前代的行台制度。
(2).舊時地方大吏的官署與居住之所。
黃庭堅《送顧子敦赴河東》詩之三:“攬轡都城風露秋,行台無妾護衣篝。”
《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其時城內早經預備,把個總督行台,做了欽差行轅。”
(3).客寓,旅館。
蘇曼殊《答柳亞子書》:“桐兄前日抵申,同寓行台,今擬明日同作蘇台之遊。”
(4).臨時設立的戲台。
《紅樓夢》第八五回:“這日一早,王子勝和親戚家已送過一班戲來,就在賈母正廳前,搭起行台。”

行台古代魏國

曾任行台兵部尚書的李靖 曾任行台兵部尚書的李靖
曹魏甘露二年(257)﹐司馬昭討伐諸葛誕尚書僕射陳泰中書侍郎鍾會等以行台隨從出征。西晉永嘉之難﹐尚書令東海王司馬越率軍討伐石勒﹐表以行台隨軍。自後尚書省長官出征或出鎮﹐隨軍衙署稱為行台。北魏天興元年(398)﹐魏道武帝拓跋珪攻佔河北諸州﹐以都城遠在平城﹐不易控制﹐於鄴城﹑中山置行台﹐令尚書令秦王拓跋儀鎮守。北魏行台成為皇帝派出的特使﹐下置僚屬﹐指揮軍事﹐不常設﹐不管地方民政。熙平元年(515)﹐北魏軍攻壽春﹐以李平為尚書右僕射﹐別置行台﹐節度諸軍。皇帝委派尚書出使﹐巡視邊境﹐亦稱行台。魏孝文帝元宏遷都洛陽﹐以北方貧困﹐今尚書左僕射源懷為行台﹐加使持節的稱號巡行北邊六鎮和恆﹑燕﹑朔三州。正光五年(524)﹐六鎮﹑關隴起義相繼爆發﹐北魏政權復諸道行台﹐指揮鎮壓各地起義軍。遣尚書僕射元修義為西道行台﹐討伐關中莫折念生起義。元修義病重﹐以蕭寶寅為西道行台﹑大都督﹐自關以西﹐皆受節度。孝昌元年(525)﹐以幽州刺史﹑尚書常景為行台﹐討伐河北杜洛周起義軍。
北魏孝明帝﹑孝莊帝時﹐行台設置較多。出任行台者多兼任當州刺史或都督諸州軍事﹐成為地方性軍事指揮機關。正光年間﹐有曹世表為東南道行台﹑東豫州刺史。魏子建為山南行台﹐梁﹑巴﹑二益﹑兩秦之事﹐皆歸其節度。正光末﹐以薛修義都督華﹑豳、東秦諸州軍事﹐為西道行台。孝昌年間﹐楊津定州刺史兼北道行台。爾朱榮專權,武泰元年(528)孝明帝任命為北道大行台﹐大行台稱號始見於此。其後爾朱氏兄弟子侄各據一方﹐權強莫比﹐多任大行台。
北魏末年﹐高歡執政﹐為大行台﹐其餘行台皆罷。孝武帝欲分高歡之勢﹐以賀拔嶽為關西道大行台﹐都督雍﹑涼﹑梁﹑益等二十州諸軍事﹔以賀拔勝荊州刺史﹑尚書左僕射﹑南道大行台。賀拔嶽死﹐宇文泰繼任。東﹑西魏分立﹐高歡在東魏為丞相﹑大行台﹐駐幷州﹐於州治晉陽置丞相府。宇文泰在西魏亦任大行台﹐都督中外軍事﹐鎮雍州。高歡任命侯景河南道大行台﹐鎮虎牢﹐擁兵十萬﹐專制河南﹐指揮對西魏﹑梁朝的戰爭。梁中大通二年(547)﹐侯景叛東魏降梁﹐上表稱黃河以南﹐皆他所掌管﹐請舉函谷(今河南新安北)以東﹐瑕丘(今山東兗州北)以西﹐豫﹑廣﹑郢﹑荊﹑襄﹑兗﹑南兗﹑濟﹑東豫﹑洛﹑陽﹑北荊﹑北揚等十三州內附﹐所列當即河南道大行台的管轄範圍。

行台北齊行台

北齊行台承北魏制﹐幷州大行台改稱幷州尚書省﹐地位僅在鄴城北齊中央尚書省之下。其餘下台多以州劃分﹐史籍所見有﹕幽州道行台﹐亦稱北道行台﹐駐薊(今北京西北)。朔州道行台﹐駐廣安(今山西朔縣)。晉州道行台﹐駐平陽(今山西臨汾)。建州道行台﹐駐高都(今山西晉城)。東雍州行台﹐駐正平(今山西新絳)。洛州行台﹐亦稱河南道行台﹐駐洛陽。河陽道行台﹐駐河陽(今河南孟縣西)。豫州道行台﹐駐汝南(今屬河南)。東徐州行台﹐亦稱東南道行台﹐駐下邳(今屬江蘇)。揚州道行台﹐駐壽春(今安徽壽縣)。
以上行台之外﹐東魏北齊又有臨時性行台﹐指揮與西魏﹑蕭梁作戰﹐巡視地方﹐事畢即撤。北齊文宣帝時﹐辛術為東徐州刺史﹑東南道行台﹐駐下邳﹐所統十餘州地犯法者﹐悉由術判處。行台始管理地方民政。
西魏行台不常設。除宇文泰自任大行台外﹐獨孤信為荊州刺史﹑東南道行台。王思政為東道行台﹐駐玉壁﹐都督汾﹑晉﹑並諸州軍事。侯景叛東魏﹐王思政率西魏軍入據潁州﹐行台亦移至潁州。北周總管府(實即行台的後身)﹐遂廢行台之制。

行台故事

南朝無行台之制。梁末侯景來降﹐梁武帝蕭衍保留其大行台稱號﹐封侯景為河南王都督河南諸軍事。南朝宋﹑齊時﹐由中央派出催徵賦税之台使﹐往往亦自稱行台。
隋開皇二年(582)於並﹑洛﹑益三州各置河北道﹑河南道﹑西南道行台尚書省﹐文帝以其子楊廣楊俊楊秀各為行台尚書令。後廢洛州行台﹐又於襄州﹑壽春兩地設置山南道﹑淮南道行台。這兩處行台都因伐陳設置﹐事定即罷。大致開皇九年(589)後﹐行台均廢﹐而置並﹑揚﹑益﹑荊四大總管府﹐各統十餘州至數十州。煬帝大業元年(605)諸州總管府盡廢。唐初復置大行台。其陝東道大行台置於洛陽﹐以秦王李世民為尚書令﹐地位在其餘行台之上。其餘行台如益州道﹑襄州道﹑東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均以宗王或親信大將任尚書左僕射﹐為行台主。武德九年(626)﹐諸道行台並廢。
北魏行台的組織雖略同於中台(在中央的尚書枱)﹐有令﹑僕射﹑尚書﹑丞﹑郎等員﹐但都是臨時權置﹐並不完備。行台的首長﹐不一定都有令﹑僕射﹑尚書等官位。隋唐的行台尚書省則以行台尚書令為最高長官﹐若不置令﹐即以左僕射為首。置官大略同中台而人數較少。行台主要為處理軍務而設﹐故以兵部居首﹐又兼綜民事﹐故吏﹑户﹑禮﹑刑﹑工並置﹐卻往往一人兼兩職或三職。行台的統轄地區既廣﹐位重權大﹐不利於中央集權﹐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就予以廢除。
天會十五年(1137)﹐廢齊國﹐於汴京立行台尚書省﹐管理齊國舊地。行台尚書省由朝廷尚書省統領﹐設行台左右丞相。天眷元年(1138)﹐以河南﹑陝西地還宋﹐改設行台尚書省於燕京。三年﹐復設於汴京。天德二年(1150)﹐廢。元有分設各地區的行中書省(行省)、行御史(行台)、行樞密院(行院)。元行台掌監察,與唐貞觀前行台名同實異,行省則相當於古之行台。

行台地名來源

行台省之名,雖始於魏、晉之?,然兩漢初興,高祖所以委蕭何;世祖所以命鄧禹,其權任蓋亦類此。唐天寶以後,以盜賊陷兩京,夷狄侵畿甸,則或以大元帥、副元帥命親王、勳臣為之,然但可任專征之責,而他事則稟朝旨,則亦未嘗備行台省之事也。至其末年,方鎮擅地請節,於是或以侍中、中書令同平章事王爵命之,如錢Α、馬殷王審知之徒,蓋名為奉正朔,而實自為一朝廷矣。然則行台省之名,苟非創造之初,土宇未一,以此任帷幄腹心之臣,則必衰微之後,法制已隳,以此處分裂割據之輩。至若承平之時,則不宜有此名也。建炎時,張魏公樞密使宣撫川陝,趙忠簡謂之曰:“元樞新立大功,出當川、陝,半天下之責。自兵事外,悉當奏稟。”蓋大臣在外,忌權太重也。及魏公得罪,謫詞言:“假便宜行事之制,忘人臣無將之嫌。肖內閣以招賢,擬尚方而鑄印。”然則承製之事易以惹謗,忠簡之言固篤論也。

行台行台郎中

周文帝就把蘇綽召來,任命為行台郎中。蘇綽在位一年多,沒有被周文帝賞識。不過行台的各位官員遇到疑難的問題,都是向蘇綽請教後再決定。各部門發佈的公文,蘇綽又為它們擬定條款格式。行台中的官員都稱讚蘇綽的才幹。周文帝與僕射周惠達討論政事,惠達不能回答,請求出外面找人商議。於是叫來蘇綽,把討論的事情告訴他,蘇綽立即為他酌情裁定。惠達進入裏面呈報,周文帝叫好,問:“誰為你出這個主意的?”惠達説出蘇綽的名字,於是稱讚他有輔佐帝王的才能。周文帝説:“我也聽説他很久了。”不久就任命蘇綽為著作佐郎。有一次,蘇綽跟隨周文帝和公卿們去昆明池看魚,走到城西漢代原來的倉池,周文帝回頭問隨從的人,沒有一個知道的。有人説:“蘇綽知識淵博,見多識廣,請允許問問他吧。”周文帝就叫來蘇綽詢問,蘇綽將有關情況全部作了回答。蘇綽既有口才,應對如流。周文帝更加讚賞他,於是留住蘇綽一直到夜裏,繼續詢問治理國家的方略。周文帝整理衣裳端正地跪坐着,不覺膝行移坐到了坐席的前端。就這樣一直談論到天亮也不覺得厭倦。第二天一早上朝,周文帝對周惠達説:“蘇綽真是個奇才,我現在要任命他處理政事。”立即授予蘇綽大行台左丞職位,參與主管機要事務。從此對蘇綽的寵信日益深厚。
而蘇綽創制的文案程式朱出,墨入,以及其記賬和管理户籍的方法,多為後人所用。
宇文泰任用武功人蘇綽為行台郎中,一年多之後,宇文泰自己對蘇綽還不大瞭解,但是行台官署中的人都稱讚蘇綽能力強,遇上有疑難的事情都去請他幫助決策。宇文泰與僕射周惠達討論一件事,周惠達不能回答宇文泰的問題,就請求允許他出去跟別人一起商議此事。周惠達出門後,把情況告訴了蘇綽,蘇綽為周惠達作了分析解答,周惠達進去後按照蘇綽的意見作出回答。宇文泰認為周惠達回答的非常好,問道:“誰和你一道作出了這番議論?”周惠達説出了蘇綽的名字,並且稱讚蘇綽具有輔佐君王成就大業的才能,宇文泰便提拔蘇綽為著作郎。文泰與公卿一起去昆明池觀賞捕魚,走到漢代傳下來的倉池時,過頭來詢問身旁的人,他們中沒有一個知道倉池的情況。宇文泰就把蘇綽叫來,向他提問,蘇綽把一件件事都講得繪聲繪色。宇文泰很高興,就一直娢實教斕乜即叢旎庇惺裁淳跋螅螅螅聳⒂朊鶩齙木木木綰危危沾率賈對答如流。宇文泰與蘇綽?????一道騎着馬慢慢地並行,到了昆明池,竟然沒有撤網就返回了。在丞相府,宇文泰將蘇綽一直留到晚上,就一些軍政大事徵求蘇綽的意見,蘇綽講述,宇文泰躺着傾聽。當蘇綽指出治理國家有哪些關鍵之處的時候,宇文泰從睡榻上起來,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不知不覺他的膝頭已經在席子上往前移動,蘇綽的話從晚上又持續到第二天清晨,宇文泰還聽得不滿足。第二天早上,宇文泰對周惠達説:“蘇綽真是個奇特的人,我這就讓他管理重要的政務。”他隨即任命蘇綽為大行台左丞,讓他參與掌管處理機密大事從此蘇綽越來越受到宇文泰的寵信。蘇綽開始制訂處理文書的程序如用紅筆批出,用黑筆簽收,還有關於計帳、户籍的一些辦法,這些程序、辦法後來的人大多遵照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