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虓虎

鎖定
虓虎:咆哮的老虎。用於形容將領的作戰勇猛。最早出自《詩經·大雅·常武》讚美周宣王率兵親征徐國,平定叛亂,取得重大的勝利。原文“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厥虎臣,闞如虓虎。”
此外《三國志馬超傳》記載,劉備冊封馬超為斄鄉侯時,説:“希望馬超依舊能如咆哮的猛虎般,統領萬里疆域。” [1]  然後就是陳壽形容呂布“虓虎之勇”的評語。 [2] 
中文名
虓虎
詞    義
咆哮的老虎
人    物
周宣王、呂布、馬超
讀    音
xiāo hǔ

目錄

虓虎涵義

虓 xiāo
虎吼。 勇猛:“前日從陛下平天下,~士爪臣,氣力未衰。”
筆畫數:10,部首:虍,五筆:VHAM 四角號碼:41017 [ 筆順讀寫 ]:撇折豎橫折撇橫折撇折

虓虎引申

虓虎 虓虎
康熙字典釋義: 【唐韻】許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虛交切,𠀤音哮。【説文】虎鳴也。【詩·大雅】進厥虎臣,闞如虓虎。【傳】虎之自怒虓然。【晉書·王戎傳】戎年六七歲,宣武場觀戲,猛獸大檻中虓怒震地。 又【類篇】一曰師子也。 又【韻會】亦作唬。【韓愈·徵蜀聮句】下書遏雄唬。 或作猇。 猛虎怒吼。

虓虎出處

虓虎 虓虎
虓虎,意思是咆哮的老虎
1、《詩經·大雅·常武》:“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厥虎臣,闞如虓虎。”
1、《三國志·魏書·呂布傳》(陳壽評):“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2] 
2、《三國志·蜀書·馬超傳》(劉備評):“以君信著北土威武並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颺虓虎,兼董萬里,求民之瘼。” [1] 
參考資料
  • 1.    陳壽.三國志:晉,晉朝:《三國志·蜀志·馬超傳》:“以君信著北土,威武並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颺虓虎,兼董萬里,求民之瘼。”
  • 2.    陳壽.三國志:晉朝,晉朝:《三國志·魏書·呂布傳》卷末陳壽評語陳壽:“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三國志——呂布臧洪傳第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