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虎灘鄉

鎖定
虎灘鄉位於山東省利津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9.5公里,轄45個自然村,40個村民委員會。有5022户,總人口16624人,其中男8333人,女8291人,非農業人口88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7‰。全鄉總面積83、5平方公里,有耕地3733公頃,其中有效灌溉面積1793公頃。
中文名
虎灘鄉
行政區類別
地理位置
山東省利津縣境東北部
人口數量
16624人

虎灘鄉地理環境

位於山東省東北部,渤海西南岸,黃河近口段左側。地跨東經118°07′~118°54′,北緯37°22′~38°12′。東依黃河,東北瀕臨渤海,東與墾利縣、東營區為鄰,東南與博興縣隔河相望,西與濱州市濱城區、沾化縣接壤,北與河口區相交。縣境呈西南至東北向狹長帶狀,南北長102.5公里,東西寬8.5~25公里,總面積1665.6平方公里。
虎灘鄉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城30公里,北與河口區相鄰,西與沾化縣接壤,版圖面積68.96平方公里,耕地7.5萬畝,轄40個行政村,4799户,16401人,是一個以冬棗、棉花、畜牧為優勢產業的傳統農業鄉鎮,素有“林果之鄉”的美稱,全鄉擁有冬棗密植園13000畝,林果4000畝。該鄉郭西村曾被國家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榮譽稱號。2006年,全鄉實現生產總值2.1億元,同比增長23.5%;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05.15萬元,同比增長33.8%;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36億元,同比增長20.4%;農民人均純收入4837元,同比增長14.2%。

虎灘鄉發展思想

虎灘鄉 虎灘鄉
近年來,虎灘鄉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重點發展工業經濟,突出發展高效特色農業,完善配套小城鎮基礎設施,搞好弱勢羣體救助,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工作思路,全鄉幹部羣眾解放思想,團結一致,搶抓機遇,艱苦創業,在積極實施高效生態農業建設的同時,堅持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一齊抓,建成了英華紡織、海巖紡織、農樂塑料等多家初具規模的工業項目,發展起崔莊塑料和王莊紡織兩個專業化民營園區,實現了工業經濟新的突破,譜寫了一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時代頌歌。下一步,虎灘鄉將緊緊抓住被列為全市欠發達鄉鎮予以重點幫扶、威烏高速路互通式立交位於虎灘境內以及擁有豐富農產品等機遇和優勢,積極啓動內力,藉助外力,推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再上新的台階。熱情、樸實、勤勞的虎灘人民真誠的歡迎社會各界有識之士來虎灘創業,共謀發展。

虎灘鄉轄區介紹

轄45個自然村,40個村民委員會。有5022户,總人口16624人,其中男8333人,女8291人,非農業人口885人。全鄉總面積83、5平方公里,有耕地3733公頃,其中有效灌溉面積1793公頃。

虎灘鄉歷史沿革

虎灘鄉 虎灘鄉
歷史悠久。早在周秦時代縣境西南部是古陸地,屬齊國。漢代屬千乘郡漯沃縣、蓼城縣地。東漢後黃河前來域地入海,隨着黃河三角洲的形成和發展,域地不斷向渤海灣擴延。隋代建永利鎮,屬蒲台縣。唐宋屬渤海縣永利鎮。金代明昌三年十二月(公元1193年1月)升鎮為縣,因邑有東津碼頭,故稱為“利津”,屬山東東路濱州刺史郡。元明時屬山東濟南府濱州。清代、民國時期屬山東武定府。1941年建立抗日革命政權,1944年8月18日,解放全縣。新中國建立後屬惠民專署。1961年恢復利津縣建制,仍屬惠民專署。1983年10月15日成立東營市劃為市轄縣,同時原羅家公社的4個自然村和原六合公社劃歸新建的河口區。
2010年1月,虎灘鄉撤銷,併入鹽窩鎮。

虎灘鄉經濟概況

虎灘鄉 虎灘鄉
2007年,虎灘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三年解困、五年變強”的奮鬥目標,突出工作重點,加大推進力度,千方百計加快經濟發展。一是實施“一園兩線”帶動戰略,落實《幹部幫扶創業項目責任制》,新發展民營項目6家,新增民營企業7家。二是突出冬棗為主的高效生態農業建設,建成優質棉生產基地5萬畝、冬棗生產基地1.5萬畝,生產“利津虎灘”無公害冬棗,擁有“富硒冬棗”、“套袋冬棗”、“大棚冬棗”等特色鮮果,新建高温蔬菜大棚55個,發展蔬菜基地2000畝,建成麻灣等6處標準化規模養殖園區。三是實施了“三網”綠化建設工程、畢莊3800畝土地整理工程、1500米城鎮中心街排水、亮化、綠化工程、18000米的鄉村道路建設工程、70000米的集中供水工程、2800平方米的虎灘汽車站建設工程、27套安居房建設工程、240個户用沼氣池建設工程、中心超市進鄉鎮、放心店進村工程,農民羣眾的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年內,全鄉可實現地方生產總值2.6億元,同比增長23.8%;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5億元,同比增長21.3%;地方財政收入達到400萬元,同比增長3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00元,同比增長10%以上。

虎灘鄉特色產業

虎灘鄉 虎灘鄉
近年來,虎灘鄉郭西村在市、縣林業部門幫扶下,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冬棗生產,逐步走出了一條發展特色種植致富的成功之路,先後多次被授予“全國綠化千佳村”、“綠化專業村”等榮譽稱號,郭西冬棗園也被授予“東營市冬棗科技示範園”。郭西村冬棗產業的成功發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也為全鄉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有效載體。
一、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情況
郭西村位於虎灘鄉東南部,距虎灘駐地3公里,耕地面積1726畝,全村人口639人,183户,是一個出名的冬棗專業村。2006年,全村冬棗種植面積達到1500畝,人均2.3畝冬棗園,僅此一項,全村人均年增收5600元。
二、發展旅遊業具備的優勢和條件
1、郭西村擁有1500畝的冬棗密植園,這為我鄉發展生態農家遊提供了難得的基礎資源條件。
2、郭西村擁有2.6公里的綠色通道。從鹽虎路到郭西村道路兩旁全是縱霄雲間的速生楊,使人抬頭不見天日,行走期間,讓人彷彿置身於綠色的海洋,獨特的天然景觀是郭西村發展旅遊業的又一籌碼。
3、日漸完善的產業鏈條為發展旅遊業注入了活力。郭西村冬棗產業從種植、批發、儲存到加工,逐步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全村擁有農民技術能手80多人,建設冬棗保鮮庫10座,冬棗批發市場1處,不出郭西村就能讓遊客完整地看到冬棗的整個種植、管理、銷售消費過程。
4、標準化冬棗生產為郭西村發展旅遊業開闢了廣闊的空間。郭西村充分發揮冬棗協會的自律作用,按照《東營市冬棗生產技術規程》,實行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技術管理、統一進貨渠道、統一市場銷售“四統一”措施,做到有機化施肥、無害化用藥,搞好冬棗標準化生產。同時積極申報無公害質量認證,目前,已完成了產地認證,10月份對產品進行認證。無公害質量認證證書,將是郭西冬棗的又一名片。
三、發展方向及目標
藉助豐富的冬棗資源,充分發揮虎灘羣眾純樸的民俗風情優勢,迎合城市居民追求綠色、追求與大自然融合返樸歸真的心態,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業,讓人們充分享受農家休閒的樂趣。
四、主要推進措施
1、科學規劃、突出特色、提升品位。聘請上級規劃設計院對郭西旅遊區進行高標準科學規劃。整合自然、人文資源,突出景區綠的特色,實現自然生態環境與羣眾風土人情底藴完美融合,形成“生態遊、農家民俗遊”競相發展的格局
2、加大投入,加快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多方籌集資金對村內及冬棗園道路等設施進行配套建設,同時完善配套服務設施。
3、強化宣傳推介,提高景點知名度。通過組建宣傳推介隊伍,印製宣傳畫冊和展板,利用報刊、電視、互聯網等現代傳媒,廣泛宣傳,提高郭西冬棗旅遊區的知名度
虎灘鄉 虎灘鄉
2005年9月份,麻灣村羣眾開始發展櫻桃谷蛋種鴨養殖,5户羣眾投資50萬元,建起2500平方米的鴨棚5個,引進種鴨4000只,5個半月種開始下蛋,每枚蛋市場價格平均在2.1元左右,最高時達到每枚2.75元,濰坊臨朐、昌樂等地客户每2天來該村回收一次,按每隻鴨每天投入0.6元、每枚鴨蛋按市場平均價格2.1元計算,1只鴨每天可為農户創造1.5元的利潤。穩定的市場、客觀的收入,更加激發了羣眾發展蛋種鴨養殖的積極性。2006年11月,該村又新發展蛋種鴨養殖户5户,新建鴨棚10個,12月份引進種鴨10000只,今年5月中旬已開始產蛋。目前,全村擁有鴨棚20個,總投資180萬元,養殖規模18000只,每天可產蛋9000枚,每年可創經濟效益260萬元。
今年6月份,該村羣眾又與臨朐客户簽訂了雛鴨回收合同,投資60萬元建起雛鴨孵化廠一處。目前,佔地500平方米的廠房已經建成,同時購進孵化箱7個,近期裝箱孵化。每個孵化箱可孵化雛鴨1.2萬隻,每28天孵化1批,每隔4天裝1個孵化箱,7個孵化箱滾動孵化,孵化出苗率可達80%以上,每隻雛鴨的孵化成本為0.5元,每隻雛鴨可賣3.8元,淨賺1.1元,僅孵化一項,兩個養殖户年可增加收入88萬元。

虎灘鄉民營經濟

近年以來,虎灘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民營經濟工作,進一步統一全鄉上下的思想認識,更新觀念,落實政策,強化措施,細化目標,突出紡織和塑料加工兩個園區建設,促進了全鄉民營經濟的發展。我們立足實際,以棉花加工紡織、塑料加工、鑄造、建材四個行業為重點,突出棉紡織企業的發展。目前,已新上項目11家,計劃固定資產投資2100萬元,已到位投資1060萬元。其中,紡織企業2家、塑料加工5家、新型建材2家、葦板加工2家。
1、海巖紡織公司:由季立春投資建設,項目一期投資260萬元,新上175型織機40台套。
2、英華紡織公司:由李保華投資建設,項目一期工程計劃投資500萬元,新上280型無梭織機40台套,。
3、崔莊民營園區:位於崔莊村北,一期規劃佔地100畝,主要發展廢舊塑料加工項目。目前,已入園6家,一期工程投資60萬元。採用股份制合作方式,加工塑料顆粒。
4、樹澤新型建材廠:項目總投資120萬元,主要生產新型牆體材料。
5、新城建材廠:由劉偉虎與他人合資建廠,項目總投資100萬元。
6、葦板廠:振海、宏建兩個葦板廠,一期投資均為30萬元。

虎灘鄉農業概況

2004年,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197038萬元(現價,下同),同比增長7.8%;農業總產值93082萬元,比上年增長0.7%。其中,穀物及其他作物總產值52138萬元,糧食總產70137噸,總產值9966萬元;林業總產值2146萬元;畜牧業總產值48305萬元;漁業總產值34740萬元。全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4678萬元,同比增長4.7%。其中,農業58492萬元,增長11.5%;林業1400萬元,增長37.8%,畜牧業19956萬元,增長24.0%;漁業17733萬,增長14.9%。各業佔農林牧漁業的比重分別為:農業55.9%,比上年降低了1.6個百分點;林業1.3%,提高了0.2個百分點;畜牧業19.1%,提高了1.5個百分點;漁業16.9%,與上年持平。農民人均純收入3870元,比上年增加502元。
現有耕地3.41萬畝,農業機械557部,總動力?7461.02?千瓦。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花生、小雜糧等。1991年13000人上陣,開挖疏通溝渠21條,長80公里,完成土方130萬方,溝、渠、路、林、橋、涵、閘綜合規劃,合里布局優化水利結構,提高了灌溉能力。在主幹渠(二幹)建了5座揚水站,全鄉水澆地面積擴大到3萬畝,比1990年增1萬畝,全鄉95%的耕地能灌能排。鄉政府在王窪村搞了“國家計委萬畝棉田開發”項目,成效顯著,為全鄉農業綜合開發創出了路子。1991年全鄉糧食總產11078噸,比1990年的5503噸增長101.3%,創歷史最好水平,其中小麥總產6687噸,比1990年增長32.9%,一季完成全年交售任務171萬斤。全鄉2.38萬畝棉田總產皮棉829噸,比1990年的248噸增長243%,向國家交售皮棉16000擔。農民有種植小雜糧的習慣,1991年全鄉種綠豆1000畝,產品供外貿出口。1991年末,全鄉大牲畜存欄2824頭,生豬存欄2833頭,羊存欄1004只,家禽5.7萬隻,產蛋量52噸。灘塗開發養蝦870畝,產值28.6萬元。林業是該鄉一大優勢,現有果園6600畝,年產果品80萬公斤。1991年新植果樹1500畝,90200株,林業育苗150畝,溝渠路綠化10公里,植樹1萬株,四旁植樹7萬株,全鄉林木覆蓋率達到14%。榮獲“全縣林業冠軍”稱號。1991年林牧漁業產值達265.6萬元。 [1] 

虎灘鄉鄉村企業

主要項目有建築建材、安裝、運輸、鹽業、農機具維修、飲食服務等。從業人員1154人,年總產值1020萬元。其中鄉辦工業產值143萬元,獲利潤4.55萬元,比1990年增長12%。骨幹企業虎灘建築、安裝公司年生產能力220萬元。鹽業生產從產量到質量居全縣之首,有鹽場6000畝,年設計生產原鹽3000噸,年內產滷水30萬方,產原鹽200噸。年內新上1處手套廠。 [1] 

虎灘鄉行政區劃

利津縣虎灘鄉七里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東虎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東風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前豐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北蘇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單一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單二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南蘇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后豐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小牟裏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小街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小陳莊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張旺一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張旺三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張旺二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張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張草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扈家灘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拾隊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新興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新華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新城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楊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林河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畢莊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牛家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王屋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王莊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王窪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甜水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聯一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聯二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西虎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郭東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郭西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陳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青邊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順河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麻灣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虎灘鄉崔莊村村民委員會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