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家崮

鎖定
蘇家崮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城南29公里處,平邑縣鄭城鎮轄區內,海拔498米,面積2平方公里。山體由寒武系、奧陶系的灰巖、砂岩、頁岩構成。原名抓九山,後歸蘇姓管理,遂改今名。
中文名
蘇家崮
地理位置
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
佔地面積
2 km²
原    名
抓九山

蘇家崮蘇家崮概況

蘇家崮風光
蘇家崮風光(8張)
蘇家崮是一略呈東北西南向的長形山崮,該崮的地形特點是臨到山頂有數十米高的陡巖峭壁,能上下通行的道路很少,只有北門和南門兩條山道,山頂為較平坦。蘇家崮只有北頭及南頭有路,東西兩側均為20—40米高的崖壁,山頂平地北低南高,長約1800米,北頭寬80—100米,中部以南寬達200米左右,南頭隆起為一小高地,與西南側的曬書枱相連。山頂中部稍凹,有十幾間舊房殘壁。 崮頂渾圓平坦,樹木甚少,只長有側柏。崮下生有刺槐、酸棗、荊棵等,再向下梯田邊、地頭上,種有金銀花、梨樹、板栗等經濟樹種。蘇家崮周圍地區--鄭城鎮有種植金銀花的傳統,因種植面積大被稱作“沂蒙金銀花之鄉” [1] 

蘇家崮蘇家崮血戰

血戰蘇家崮 血戰蘇家崮
1941年12月8日,日軍發覺中共山東分局黨校轉移到蘇家崮山區。敵隨即糾集6000餘人,從城後、白彥、地方、平邑等地,分10路向蘇家崮山區“奔襲合擊”。八路軍山東縱隊一旅三團掩護山東分局黨校轉移。12月8日3時許,二營與城後出動之敵接火。5時許,三營與白彥方向來敵打響。5時半,黨校突出包圍圈。當團長王吉文率一、四連和特務連一部向木頭崖前進時,發現敵人正集中兵力尾追黨校人員。為牽制住敵人,確保黨校安全轉移,團長王吉文即令一連搶佔蘇家崮山頂,並率四連登上北頂。雙方展開激戰。一連長壯烈犧牲。12時許,團長王吉文由北頂突圍,團政治部主任陳曉峯光榮殉國,年僅24歲,一、四連仍堅守北頂。下午3時被迫突圍,因地形險峻,兩面受敵夾擊,除30多名戰士衝出包圍圈外,其餘120名同志壯烈犧牲。此役,斃傷敵旅團長福田以下400多人,保衞了山東分局黨校的安全突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