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藉田賦

鎖定
《藉田賦》是西晉文學家潘岳創作的作品。初入仕途時,作者為稱頌晉武帝躬耕之事而作此賦,詞藻清豔,聲震朝野,但也因此遭人嫉恨,以致仕途受阻長達十年之久。
作品名稱
藉田賦
作    者
潘岳
創作年代
西晉
出    處
潘黃門集
作品體裁

藉田賦作品原文

伊晉之四年正月丁未,皇帝親率羣后藉1於千畝之甸,禮也。於是乃使甸帥清畿,野廬掃路。封人堰宮,掌舍設枑。青壇蔚其嶽立兮,翠幕2黕以雲布。結崇基之靈趾兮,啓四塗之廣阼。沃野墳腴,膏壤平砥。清洛3濁渠,引流激水。遐阡繩直,邇陌如矢。葱犗服於縹軛兮,紺轅綴於黛耜。儼儲駕於廛左兮,俟萬乘之躬履。百僚先置,位以職分。自上下下,具惟命臣。襲春服之萋萋4兮,接遊車之轔轔。微風生於輕幰兮,纖埃起於朱輪。森奉璋以階列,望皇軒而肅震。若湛5露之晞朝陽,似眾星之供北辰也。於是前驅魚麗,屬車鱗萃。閶闔洞啓,參塗方駟。常伯陪乘,太僕秉轡。后妃獻穜稑之種,司農撰播殖之器。挈壺掌升降之節,宮正設門閭之蹕。天子乃御玉輦,蔭華蓋。衝牙錚槍,綃紈綷粲。金根照耀以炯晃兮,龍驥騰驤而沛艾。表朱玄於離坎,飛青縞於震兑。中黃曄以發揮,方採紛其繁會。五輅鳴鑾,九旗揚旆。瓊鈒入蕊,雲罕晻藹。蕭管嘲哳6以啾嘈兮,鼓鼙硡隱以砰磕。筍虡嶷以軒翥兮,洪鐘越乎區外。震震填填,塵騖連天7,以幸乎藉田。
蟬冕熲以灼灼兮,碧色肅其千千。似夜光之剖荊璞兮,若茂松之依山巔也。於是我皇乃降靈壇,撫御耦。坻場染屨,洪縻在手。三推而舍,庶人終畝。貴賤以班,或五或九。於斯時也。居靡都鄙,民無華裔長幼雜Ш以交集。士女頒斌而鹹戾。被褐振裾,垂髫8總髮。躡踵9側肩,掎裳連袂10。黃塵為之四合兮,陽光為之潛翳。動容發音而觀者,莫不抃舞乎康衢,謳吟乎聖也。情欣樂於昏作兮,慮盡力乎樹藝。靡誰督而常勤兮,莫之課而自厲。躬先勞以説使兮,豈嚴刑而猛制之哉!有邑老田父,或進而稱曰:蓋損益隨時,理有常然。高以下為基,民以食為天。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後者慎其先。夫九土之宜弗任,四人之務不壹。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無儲畜以虞災,徒望歲以自必。三季之衰,皆此物也。今聖上昧旦丕顯,夕惕若慄。圖匱於豐,防儉於逸。欽哉欽哉,惟谷之恤。展三時之弘務,致倉廩於盈溢。固堯湯之用心,而存救之要術也。若乃廟祧有事,祝宗諏日。簠簋普淖,則此之自實。縮鬯蕭茅,又於是乎出。黍稷馨香,旨酒嘉慄。宜其民和年登,而神降之吉也。
古人有言曰,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夫孝,天地之性,人之所由靈也。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繼之者,鮮哉希矣!逮我皇晉,實光斯道。儀刑孚於萬國,愛敬盡於祖考。故躬稼以供粢盛,所以致孝也!勸穡以足百姓,所以固本也。能本而孝,盛德大業至矣哉!此一役也。而二美具焉。不亦遠乎,不亦重乎!敢作頌曰。思樂甸幾,薄採其茅。大君戾止,言藉其農。其農三推,萬方以祗。耨我公田,實及我私。我簠斯盛,我簋斯齊。我倉如陵,我庾如坻。念茲在茲,永言孝思。人力普存,祝史正辭。神祇攸歆,逸豫無期。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1] 

藉田賦註釋譯文

藉田賦詞句註釋

1.藉:借。 [8] 
2.翠幕:翠色的帷幕。 [9] 
3.清洛:指洛水。洛水清澈,故將洛水稱為清洛。
4.萋萋:華麗的樣子。
5.湛:濃重。 [11] 
6.嘲哳:形容繁雜細碎的聲音。 [13] 
7.塵騖連天:塵埃連天。 [10] 
8.垂髫(tiáo):指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故以“垂髫”代指兒童。 [7] 
9.躡踵:猶接踵。 [12] 
10.掎裳連袂:牽裙連袖。形容人多。 [14] 

藉田賦白話譯文

晉泰始四年正月丁未日,皇帝親自率領羣臣前往千畝田疇的郊野上耕種藉田,這是禮。於是就命甸師清理四周廣大地面,野廬氏掃清道路,封人設立社壇行宮,管理房舍設置欄障。青色的台壇如山嶽聳立,翠綠的帷幕像烏雲密佈。修築高壇的靈基,大開四方的廣階。豐美的原野土地肥沃,富饒的大地平坦如砥。清澈的洛水渾濁的溝渠,引來流水激起浪花。遠處南北向的田道如繩拉般筆直,近前東西向的田路像箭飛似劃出。青灰色的犍牛駕着青色的車軛,天青色的車轅連着青黑的耒耜。耕牛整齊待馭于田邊,等候萬乘之尊親臨。文武百官先行到齊,按其職務分班列位,上上下下,都是朝廷命臣。穿着繁華盛美的春服,連起轔轔作響的遊車。微風吹動輕柔的車幔,紅色的車輪揚起細塵。眾多的官員手捧玉璋按官階列定,等望皇帝的車駕而肅穆惶恐。如濃露被朝陽曬乾一樣敬畏,似羣星拱衞北極星一樣肅穆。
前導之車富麗堂皇,跟從之車如魚鱗密聚,京城的閭闔門三門大開,四馬之乘三路並出,常伯陪着車乘,太僕執着繮繩。後宮嬪妃獻上種種谷種,司農手拿播種栽植工具,拿壺氏掌握上下高低的調度,宮正負責護衞開道的職責。天子駕坐玉輦,遮蓋於華蓋之下,衝牙佩玉錚鎗觸碰,輕紗細絹悉索有聲。金根車駕耀眼明亮,龍馬搖首昂奮奔騰。南北紅黑之旗鮮豔,東西青白之旌飛揚。中央黃旗光耀生輝,四方彩幟華麗錦簇。五路鑾鈴鳴響清脆,九種旌旗揚起垂旒,雪亮之戟如花蕊密集,雲罕之車似雲氣繚繞。簫聲管聲嗚嗚啞啞,大鼓小鼓呯呯嘭嘭,鐘磬高架于飛馳的車上,洪亮鐘聲響徹在區域之外。紛紛喧喧,塵霧漫天,以備天子駕幸親耕。蟬綢皇冠光芒閃爍,碧玉色澤濃綠欲滴。好似夜光之璧剖自荊山璞石,如同繁茂之松依倚高山之巔。
於是我皇臨幸靈壇,手持御用耜耦,足踏鬆土,手攬長繮。三推而罷,隸人耕畢其餘。按貴賤依次耕作,或五推或九推。這個時候啊,不管住在都城還是小邑的,不論是華夏還是外族之民,老少紛紛聚集,男女相雜而至。穿粗衣的挽後裾的,垂短髮的束長髮的,接踵擦肩,拉衣連袖。黃塵因之而四處飛揚,陽光為此而受到遮蔽。喜形於色歡呼喧嚷的人,無不在大路上擊鼓舞蹈,謳歌吟頌這聖明之世。心情愉快而勤勉勞作,一心只想盡力耕植。無人督促而常自勤勞,不加課税而自行努力。天子率先親耕而百姓樂受驅遣,何用嚴刑和苛法!
鄉邑老農中,有人走上前稱讚道:“收成的增減隨天時而行,其中的道理自有常規。高以低為基礎,民以食為天。端正本業才能擺正末業,慎待先行之事才能善待後緩之事。而九州的事務不能承擔,士農工商各業不專,民間饑民臉有菜色,朝廷不能支足官吏俸祿。沒有防備天災的儲蓄,空望年成可以自足。三代的衰弱,全是這種情況。當今聖上天未亮即行大明之道,夜晚警惕小心,豐裕時思慮匱缺,安逸時提防貧乏,可敬啊可敬,惟以憂慮五穀糧食為重。春夏秋三季大興農務,使倉廩五穀充滿流溢,實在是堯湯那樣的用心,防備應急的重要措施。”至於宗廟祭祀,祝禱擇日,祭器中的黍稷,便是耕種得來的收穫,行祭時焚蕭縮酒,也是由此而來。黍稷芳香,美酒佳慄。正是時節和順年成豐收,神明降賜的吉福。古人説:“聖人的大德,沒有再能超過孝的了!”這孝,就是天的本性、人的靈魂。從前聖明的君王用孝來治理天下,而能對此加以繼承的,實在太少了。到了我皇晉,的確光大這一道義,其制度被萬國所信服,其敬愛之意極盡於祖先。故而天子親耕以供奉祭祀穀物,這是用來表達孝心的;鼓勵農作以使百姓豐足,這是用來鞏固國家基礎的。有了堅實的基礎又行孝道,大德偉業可謂極至了。這一藉田之舉,而兩項美事顯明,其意義深遠重大。冒昧作頌道:“歡樂郊野,採摘香茅。君王到來,藉田親耕。耜耦三推,萬國敬仰。耕耨公田,施及私田。簠中盛滿,簋裏充實。倉廩如山陵,谷堆似小島。想此念此,歌詠孝義。人力普存,祝史正告。神靈享祭,安樂無邊。一人有福,萬民仰賴。” [14] 

藉田賦創作背景

泰始四年(268年),晉武帝率羣臣躬耕藉田,入仕不久的潘岳見證此一盛事,進而寫下《藉田賦》以謳歌武帝藉田之場景。 [4] 

藉田賦作品鑑賞

藉田賦文學賞析

從鋪敍的角度,《藉田賦》只是從點的角度提及藉田的禮儀,即“撫御耦,坻場染屢,洪縻在手,三推而舍,庶人終畝,貴賤以班,或五或九”,而把重點放在場面的鋪排上,創造宏大壯麗的景象,盡情體現賦的鋪採搞文的特長。
寫藉田的準備工作用了大量的筆墨:“甸帥清畿,野廬掃路,封人趲宮,掌舍設桓”。“青壇蔚其嶽立,翠幕耽以雲布,結崇基於靈址兮,啓四塗之廣阼,“沃野墳腴,膏壤平砥,清洛濁渠,引流激水,遐阡繩直,邇陌如矢。“甸帥,野廬,封人,掌舍的準備工作用繁筆刻畫,藉壇的設制以及藉田的位置和環境都濃墨重彩地描寫。寫百官簇擁的場面,如眾星捧月:”襲春服之萋萋兮,接遊車之轔轔。微風生於清皖,纖埃起於朱輪,森奉璋以階列,望皇軒而肅震,若湛露之唏朝陽,似眾星之拱北辰也。”百官簇擁聲勢浩大,“萎萎”,“轔轔”二詞形象地展示了隨行人員之多,車騎隊伍之龐大,後幾句更渲染出皇帝車騎的富麗,莊嚴。寫陪行:“常伯陪乘,太僕秉轡,后妃獻撞穆之種,司農撰播殖之器,挈壺掌升降之節,宮正設門閭之蹕。”常伯,太僕,后妃,司農,挈壺,宮正的所作所為顯然是作者的有意鋪寫,目的是表示對藉田的重視。寫天子的禮儀:“衝牙錚槍,綃紈繹絛,金根照耀以炯晃兮,龍驥騰驤而沛艾,表朱玄於離坎,飛青縞於震允,中黃曄以發揮,方彩紛其繁會,五輅鳴鑾,九旗揚旆,瓊鍛入蕊,雲罕日奄靄,蕭管嘲哳以啾嘈兮,鼓鼙硡隱以砰磕,笱簏嶷以犴翥兮,洪鐘越乎區外,震震填填,塵騖連天.”這段描寫極鋪排誇張之能事,天子豪華的儀仗令人眩目,詞藻華麗,最能體現賦的特色。寫農人勞作的場面:“長幼雜遢以交集,士女頒斌而鹹戾,被褐振裾,垂髫總髮,躡踵側肩,掎裳連卡,黃塵為之四合兮,陽光為之潛翳,動容發音,而觀者莫不撲舞乎康衙,謳吟乎聖世,情欣樂於昏作兮,慮盡力乎樹藝。”
這些場面的鋪排既表現了雍容華貴的氣勢,也表明天子藉田的象徵性,誇飾而不失事實。語詞華美,多用四六句式,對偶、排比的手法大量運用,充分顯示了賦體物鋪張,宏大壯美的一面,同時又是以”藉田“這一主題為歸宿,使”賦”與“藉田”這一重大的、嚴肅的禮儀有機地結合起來,二者可謂珠聯璧合。但是,賦的作用還沒有表現出來,作者寫作《藉田賦》的目的並不僅僅是歌頌藉田場面的宏大,還要有勸諫的作用。因此,賦的後
半部分先以“田父”的口吻稱頌司馬炎行此藉田禮的意義:“蓋損益隨時,理有常然,高以下為基,民以食為天,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後者慎其先。”此説明治國之道,以商為末,以農為本,以貨為後,以食為先的道理。此藉田所得物產用於“圖匱於豐,防儉於逸”,乃”固堯湯之用心,而存救之要術也。”同時,此事又可以資“廟桃有事,祝宗諏日,籃簋普淖”,”縮鬯蕭茅”,即可以救饑荒,祭祀祖宗,祀天地,此意義重大。次又引古人言説明藉田禮關係到“以孝治天下”,安民固本的國政方針,因此,盛讚“此一役也,而二美具焉。“這恰是古代藉田禮的意義之所在,同時也實現了賦的讚頌與勸諫的雙重功效。文章的最後作頌歌結束全篇,恰當地體現了賦的體制特點。此《藉田賦》重在現場莊重,熱烈場面的鋪寫,對準備情況包括擇日、齋戒,耕田後的宴會等情況則省略,體現了賦體的實用性特色以及勸百諷一的目的。 [6] 

藉田賦名家點評

明末清初藏書家、文學家孫琮:前敍事,後議論,次第而來,不促不舒,極有節奏。其揚詡壯麗,真是賦中之頌。 [2] 

藉田賦作者簡介

潘岳 潘岳
潘岳(247—300),字安仁,滎陽中牟(今河南中牟縣東)人,西晉文學家。青年時以聰慧多才而聞名鄉里。早舉秀才,因“為眾所疾”,十年沒有作官。後為河陽令,又轉懷縣令。他的詩大多缺乏深厚內容,只追求辭藻華麗,故為當時形式主義詩風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悼亡詩》三首,堪稱佳作。潘岳“尤善為哀誄之文”,《懷舊賦》《寡婦賦》等都以善敍哀情著稱。 [3]  今存《潘黃門集》輯本。 [5] 
參考資料
  • 1.    吳雲.漢魏六朝賦精華注·譯·評:長春出版社,2008:244-253
  • 2.    趙俊玲編著,文選匯評 1,鳳凰出版社,2017.11,第173頁
  • 3.    西北師範學院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簡明文學知識辭典》 :甘肅人民出版社 ,1985-10-01:第105頁
  • 4.    黃水雲. 論潘岳《藉田賦》之創作背景及其時代意藴[J]. 長安學術, 2020(1).
  • 5.    王增文. 潘黃門集校注[M].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2.
  • 6.    羅瑩. 古代的藉田禮和《藉田賦》[J]. 殷都學刊, 2007(1):4.
  • 7.    劉向羣. 古代年歲稱謂[J]. 中學生閲讀:中考版, 2019(3):2.
  • 8.    劉九偉. 五臣注《文選》註釋體例考[J]. 天中學刊, 2008, 23(6):6.
  • 9.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J]. 語文世界:教師之窗, 2004(Z2):1.
  • 10.    孫良明. 漢語辭書成語引源要破除傳統史學觀念——讀《東觀漢記》札記及其他[J]. 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982(1):5.
  • 11.    王力等.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490
  • 12.    王利鎖. 《達莊論》與阮籍後期的人生態度[J]. 史學月刊, 2012(3):7.
  • 13.    周小芹. 指隨琴動調妙音——注重有效反饋 促進語文課改[J]. 新課程:小學, 2016(3):1.
  • 14.    趙逵夫 編.歷代賦評註 3 魏晉卷.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275-27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