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城遺址

鎖定
蕭城遺址,又稱為駐馬城、歇馬城、盔安城,位於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北館陶鎮東南蕭城村,總面積約169萬平方米,是宋代遺址。 [2-3] 
蕭城遺址建於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主要用於駐馬歇兵,囤積糧草。199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察隊來進行勘探發掘。城址平面呈方形,邊長約1340米,四面城牆正中各有一門,城牆系夯土築建,城牆四周及城門附近均有箭樓遺址,城內西北部有“點將台”遺址,城東1米深處挖出一具戰馬骨架。蕭城遺址,保存有比較明顯的城牆輪廓,夯層清晰可辨,是遼代城池,城中還有多處歷史古蹟,有着較高的考古與研究價值。 [2]  [4] 
2013年5月,蕭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蕭城遺址
地理位置
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北館陶鎮東南蕭城村
所處時代
宋朝
佔地面積
約 169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259-1-259

蕭城遺址歷史沿革

蕭城遺址 蕭城遺址
據記載,蕭城遺址建於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主要用於駐馬歇兵,囤積糧草。 [2]  [3] 
196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該處發掘出明隆慶年間山西按察司楊師震的墓誌銘,銘中有“葬於肖城之源字樣”,故命名為蕭城遺址。 [3] 
蕭城遺址 蕭城遺址
199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派考察隊來蕭城遺址,進行了兩個月的勘探發掘。 [4] 

蕭城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蕭城遺址 蕭城遺址
蕭城遺址,又名駐馬城、歇馬城,南與黃河故道毗鄰,北距北館陶鎮(舊館陶縣城)約3千米。蕭城雖然是座空城(不是人口眾多居住城),卻有突出的防護特點。 [2] 
城牆與城門
蕭城遺址 蕭城遺址
蕭城遺址為正方形,東西南北各設一門,相向對應。城門居中而設。四面城牆各長約1340米,底寬約26米,城牆頂端寬窄不一由於長期風雨剝蝕,殘垣斷壁,城牆高處有11.4米,原高應達13~15米。城角各凸出城牆6米設角樓,均殘缺,角樓形狀大小是從東北角樓地基探知的。四門設甕城,扭頭門,東甕城外弧半徑50約米,內徑約30米,甕城城牆底寬約20米,殘0.8~1.2米。南城門外弧半徑約57米,內弧半徑約36米,牆寬約21米;北城門外弧半徑約48米,內弧半徑約24米,牆寬約24米。城門直簡狀,應為磚砌券頂。南、北、東三甕城基礎保存基本完整,道路基礎更好,路寬8~10米,甕城門均左扭頭,出扭頭門後直對護城壕,應該是從對應扭頭門的城壕設橋直接出入甕城。這種形式與聊城古城甕城扭頭門方向不一樣,設橋的位置也不一樣。其他城市古代修牆時,是在平地上挖出基槽,然後回填土一層層夯打,地基堅固。蕭城是平地起夯,沒有挖城牆基槽。平地起夯,也就是從地平面夯打牆基的形式。城牆基現地面以下0.8米,是歷年城牆塌土造成的。
蕭城夯打城牆的夯具是木棍痕跡,這種夯具在大汶口、龍山文化到商周春秋時期較為普遍,戰國時期見小平底金屬夯具,漢代見石制大平夯具,大平石夯具一直延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木棍夯具是一種就地取材、比較原始的夯具。蕭城的木棍夯痕窩徑0.5~11釐米不等,小夯窩成組,像是成捆木棍夯打的痕跡,大夯窩單體,應該是單棍夯打形成。在蕭城夯層內,只發現木棍夯具一種,沒有見到其他夯具的痕跡。 [2] 
城壕
蕭城的城壕圍城牆一週,修城牆取土形成。城壕規整,在城牆外20米左右,由於甕城外凸,城壕至甕城也外弧,距甕城16米左右,城壕寬度勘探數據80米左右,底距現地表6米餘。從原地表算起,約4~5米。 [2] 
烽火台
蕭城每一個城角外約300米,即護城壕以外約150米,築有高台,均夯打而成。夯築方法和夯具均與城牆一樣,僅存城西北角外一處,其餘三處均破壞無存。據當地羣眾回憶局面高台毀於20世紀70年代。西北角外土台殘高約3米、長約17、寬約10米。當地人在其上建了一座小廟,稱其台為烽火台。 [2] 
點將台
蕭城遺址 蕭城遺址
蕭城遺址城內西北部有一個夯築土台,當地人稱之為點將台。據明萬曆年間《館陶縣誌》記載:城內有兩個點將台,東西平行分佈。東邊點將台已不存在,考古勘探在有可能的位置加密了探孔,沒有發現台基遺蹟。東邊點將台可能是平地起夯,當地人已取土平地。西北部夯土台也受到人為破壞,殘存夯土台東西長約32米、寬約26米、高約5.5米,築方式、具都與城牆、烽火台一樣。 [2] 
馬槽
另外,在城西北部探出了三個馬槽,馬槽用三合土製成,即用石灰、土、糯米汁拌勻拍打形成,完整堅硬。東北角早年發現過一具完整馬骨,所以羣眾認為此地是養馬場。 [2] 
蕭城遺址傳説有72眼井,考古勘探也發現了6眼井,均為磚井。直徑大小不一,有的1~2米,有的達近5米,井口距現地表比較深,均在現地表2米以下。 [2] 
蕭城遺址的考古勘探發現遺蹟很少,除去城的防護功能建築外,其他均很少見,人們居住的建築基礎一處也沒見到。 [2] 

蕭城遺址文物遺存

蕭城遺址北甕城採集幾片白瓷碗片,白瓷碗圜足底施白釉,碗底圜足露胎,是宋代典型定窯器;從夯土層內出土多枚北宋祥符通寶銅錢。 [2] 

蕭城遺址研究價值

蕭城遺址,保存有比較明顯的城牆輪廓,夯層清晰可辨,是遼代城池,城中還有多處歷史古蹟,有着較高的考古與研究價值。 [2] 

蕭城遺址保護措施

蕭城遺址 蕭城遺址
2013年5月,蕭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蕭城遺址旅遊信息

蕭城遺址地理位置

蕭城遺址位於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北館陶鎮東南蕭城村。

蕭城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東省聊城市冠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蕭城遺址,路程約17.9千米,用時約30分鐘。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核定公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3-06-13]
  • 2.    孫俐君,範新建.濰坊文化遺產 物質文化遺產卷、非物質文化遺產卷[M]:濟南出版社,2017:155.
  • 3.    戴曉健,於守超,王志保.山東蕭城遺址公園保護策略研究[J].居業,2023,01:92.
  • 4.    王巍.中國考古學大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