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仲

(西周時期諸侯國蔡國第二任君主)

鎖定
蔡仲,姬姓,名胡,周文王之孫,蔡叔度之子,周武王的侄子,西周時期諸侯國蔡國第二任國君,亦稱蔡仲胡。
周成王初年,蔡仲的父親蔡叔度與管叔鮮霍叔處因不滿周公旦攝政,便一同挾持武庚作亂,史稱三監之亂。不久,周公旦平定叛亂,誅殺武庚和管叔鮮,流放蔡叔度,降廢霍叔處。
蔡仲因不與其父同流合污,而且遵守德訓,與人和善。於是周公旦提拔蔡仲擔任魯國卿士,輔佐其子魯公伯禽。後來,周公旦因蔡仲輔佐伯禽治理魯國的政績卓著,便將蔡仲續封蔡國,以奉祀蔡叔度。蔡仲死後,其子蔡伯荒繼位。
概述圖片來源: [1] 
全    名
姬胡
別    名
蔡仲胡
所處時代
西周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前    任
蔡叔
繼    任
蔡伯荒
主要成就
續封蔡國
本    名
姬胡

蔡仲人物生平

蔡仲父親作亂

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6年),蔡仲的二伯父周武王滅亡商朝,建立周朝政權,史稱西周
周武王建立周朝後,為鞏固周朝政權,實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賢后代,於是將五弟、蔡仲的父親蔡叔度封在蔡地,建立蔡國,居住上蔡 [2]  (今河南省上蔡縣)。周武王還將商朝的遺民封給商紂王(帝辛)之子武庚(祿父),與諸侯同等地位,以奉持他祖先的祭祀不致斷絕。周武王因武庚還未心悦誠服,恐其有異心,於是便讓蔡叔度和三弟管叔鮮、八弟霍叔處協助監督武庚,一起治理商朝遺民。 [3-4] 
周武王死後,其子周成王繼位。 [5]  周成王登基時少不更事,不能獨立處理政務;當時周朝因是初定天下,政局還不是十分穩定,蔡叔度的四哥、蔡仲的四伯父周公旦便當國攝政,代行周成王之職,處理國家大事。蔡叔度和管叔鮮、霍叔處懷疑周公旦要篡奪王位,三人心裏憤憤不平,便到處散佈流言。 [6-7]  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041年),三人扶持武庚一起叛亂。 [8-10] 
周成王四年(公元前1039年),周公旦以周成王的名義東征叛軍。不久,周公旦便平定叛亂,誅殺武庚和管叔鮮;將蔡叔度流放 [11-12]  到郭鄰;將霍叔降為庶人,三年不許錄用。周公旦流放蔡叔度時,只配給他十輛乘車(《尚書》作七輛乘車) [13]  和刑徒七十人作為隨從。 [14] 

蔡仲續封蔡國

蔡國故城 蔡國故城 [15]
當時蔡仲不僅能認識到父親的過錯,不與之同流合污,而且遵守周文王德訓,與人和善。周公旦聽説後,便提拔蔡仲擔任魯國卿士,輔佐自己的兒子魯公伯禽,蔡仲輔佐伯禽將魯國治理的很好。後來,蔡叔度在郭鄰去世 [16]  ,周公旦因蔡仲政績卓著,於是奏請周成王將蔡仲封於蔡國 [17]  ,以繼奉蔡叔度的祭祀,史稱蔡仲 [18]  或蔡仲胡。
蔡仲死後,其子蔡伯荒繼位。 [19]  蔡國亡國後,蔡仲子孫散居各地,以國為姓,稱蔡氏。蔡叔度被後人尊為蔡姓的得姓始祖;蔡仲為蔡姓的二世祖。 [1] 

蔡仲為政舉措

蔡國故城 蔡國故城 [15]
蔡仲受封蔡國後,勵精圖治,放着豪華的宮殿不住,而是在崗坡上結草為蘆。他脱下華麗的錦袍和朝靴,換上粗糙的布衣和草鞋,手執木杖,帶着隨從人員在境內實地考察,結果發現幾尺厚的地表頑石、砂礓下竟是可長莊稼的黃黑土壤。於是蔡仲就發動臣民開荒種地,一年後,當人們看到黃土地上長出綠油油的莊稼時,才明白蔡仲的良苦用心,紛紛向他磕頭稱謝。接着蔡仲率領人們繼續修建蔡國城。 [15] 

蔡仲歷史評價

周成王:“小子胡,惟爾率德改行,克慎厥猷” [20] 
尚書》:“蔡仲克庸祇德” [20] 
司馬遷史記》:“胡乃改行,率德馴善。” [21] 
司馬貞史記索隱》:“胡能改行,克復其爵。” [21] 

蔡仲史籍記載

尚書·卷十七·蔡仲之命第十九》 [20]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 [21] 

蔡仲家庭成員

父親:蔡叔度
兒子:蔡伯荒

蔡仲蔡仲墓

蔡仲墓,位於河南省上蔡縣蔡侯路東段蔡叔度石像北側500米處,墓高4米,底部直徑11米,總面積95平方米。墓前刻有《蔡仲之命》、《蔡仲之墓》等石碑三通。1992年,上蔡縣人民政府對該墓進行一次重修。200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蔡仲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2] 
參考資料
  • 1.    蔡氏始祖——蔡仲——胡公  .蔡氏宗親網[引用日期2014-11-20]
  • 2.    《史記集解》引《世本》:“居上蔡。”
  • 3.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功臣昆弟。於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於蔡:二人相紂子武庚祿父,治殷遺民。
  • 4.    《史記·卷三十七·衞康叔世家第七》:武王已克殷紂,復以殷餘民封紂子武庚祿父,比諸侯,以奉其先祀勿絕。為武庚未集,恐其有賊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庚祿父,以和其民。
  • 5.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周武王)後而崩,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
  • 6.    《尚書·卷十七·蔡仲之命第十九》: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羣叔流言。
  • 7.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管叔及其羣弟流言於國曰:“周公將不利於成王。”
  • 8.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專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為不利於成王,乃挾武庚以作亂。
  • 9.    《史記·卷三十七·衞康叔世家第七》: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代成王治,當國。管叔、蔡叔疑周公,乃與武庚祿父作亂,欲攻成周。
  • 10.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國。管叔、蔡叔羣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
  • 11.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
  • 12.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興師東伐,作大誥。遂誅管叔,殺武庚,放蔡叔。
  • 13.    《尚書·卷十七·蔡仲之命第十九》:乃致闢管叔於商;囚蔡叔於郭鄰,以車七乘;降霍叔於庶人,三年不齒。
  • 14.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而放蔡叔,遷之,與車十乘,徒七十人從。
  • 15.    蔡國故城:穿越風塵三千年  .河南旅遊政務網[引用日期2014-11-20]
  • 16.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蔡叔度既遷而死。
  • 17.    《尚書·卷十七·蔡仲之命第十九》:蔡仲克庸祇德,周公以為卿士。叔卒,乃命諸王邦之蔡。
  • 18.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其子曰胡,胡乃改行,率德馴善。周公聞之,而舉胡以為魯卿士,魯國治。於是周公言於成王,復封胡於蔡,以奉蔡叔之祀,是為蔡仲。
  • 19.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蔡仲卒,子蔡伯荒立。
  • 20.    《尚書·卷十七·蔡仲之命第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1-19]
  • 21.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1-18]
  • 22.    蔡仲墓  .河南新農村信息網[引用日期2014-11-2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