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蔚縣重泰寺

鎖定
蔚縣重泰寺,又叫三聖寺、羅漢寺,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湧泉莊鄉閻家寨村北,佔地面積13100平方米,始建於遼代,歷代均有重修。 [4-5] 
蔚縣重泰寺整座建築坐北朝南,由前、中、後三大院及東西跨院、塔林組成,中軸線上依次排列着戲樓、山門、彌勒殿、千佛殿、地藏殿、釋迦殿、三教樓和後禪房。蔚縣重泰寺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它以佛教內容為主,兼有道教、儒教文化的內容,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流由互融互補到三教合一的趨勢。 [4] 
1982年,蔚縣重泰寺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  2013年5月3日,蔚縣重泰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3] 
中文名
蔚縣重泰寺
地理位置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湧泉莊鄉閻家寨村北
所處時代
明至清代
佔地面積
131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759-3-05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蔚縣重泰寺歷史沿革

遼代,始建蔚縣重泰寺,歷代均有重修。
明弘治九年(1496年),真慧和尚改建名為“三聖寺”。
明嘉靖九年(1530年),經山西路城王整修賜名“蔚縣重泰寺”。
清光緒年間,曾一度改稱“羅漢寺”,後恢復“蔚縣重泰寺”。
1999年,經張家口人民政府批准恢復了蔚縣重泰寺的宗教活動。 [4]  [2] 
2022年5月,通過蔚縣重泰寺搶險修繕工程設計方案。 [6] 

蔚縣重泰寺建築格局

蔚縣重泰寺結構

蔚縣重泰寺佔地面積13100平方米,整座建築坐北朝南,由前、中、後三大院及東西跨院、塔林組成,中軸線上依次排列着戲樓、山門、彌勒殿、千佛殿、地藏殿、釋迦殿、三教樓和後禪房。中軸線兩側對稱佈置:鍾、鼓樓、二郎廟、關帝廟、羅漢堂、閻王殿、藏經樓、碑廊及配殿等。寺院以兩道東西向的院牆和磚砌門樓分成三進院。東、西跨院分別位於寺的東北角和西北角,是寺內僧眾、道士的生活之所。
釋迦殿後為蔚縣重泰寺最高的建築三教樓,單檐歇山布瓦頂,前出抱廈。建在高7米、長和寬各6.8米的磚砌台基上。22級台基下巧設一人高孔道,台階東西僧舍,台上磚砌十字孔女兒牆。三教樓為單檐硬山布瓦頂。 [2]  [4] 
蔚縣重泰寺

蔚縣重泰寺特點

蔚縣重泰寺內建築體量均不大,建築形式均屬單檐硬山布瓦頂,磚木結構,建築形式包括硬山、懸山、歇山、樓台、亭閣等形制,主要建築檐部用一斗二升斗拱。 [4] 

蔚縣重泰寺文物遺存

釋迦殿內有保存完整的清代壁畫,壁畫多為儒、釋、道三教創始人畫像,色彩明快圖像清晰,繪畫風格與石家莊比盧寺壁畫大致相近。在硬山的磚活上,處理精細,尤其是堰頭、博風等處的磚雕,既顯地方特點又具較高的藝術水平,代表了當地工匠在瓦做上的較高水平和設計者的成熟匠心。 [4] 

蔚縣重泰寺歷史文化

  • 傳説軼事
據説,遼太子曾因厭殺伐,皈依佛門,入蔚縣重泰寺修持。寺院最後一座院落,建有九間一排的北房。大約是因為貴為太子,即使出家,也當以九五之尊禮遇的寓意。另據説三教樓曾稱做“太子樓”,就是為遼太子所建。有關人士認為,可能是在明代重修時,為消弭前朝的影響,才改為供奉孔子、老子與釋迦牟尼。 [4] 

蔚縣重泰寺文物價值

蔚縣重泰寺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它以佛教內容為主,兼有道教、儒教文化的內容,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流由互融互補到三教合一的趨勢。在建築規模上,給人以庭院深深、殿宇重重、亭台錯落的大規模建築羣的感覺,具有小體量、大規模的佈局特點。在建築藝術方面,追求簡而不繁,精而不俗,尤其對門樓的設計獨具匠心。
蔚縣重泰寺選址獨特。它靜居高丘,遠離村莊人家,交通不便,是難得的避世清靜之所。這樣的位置和環境也是它多年來一直保持完整,較少遭受人為破壞的重要原因。 [4] 

蔚縣重泰寺保護措施

1982年,蔚縣重泰寺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 
2013年5月3日,蔚縣重泰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3] 

蔚縣重泰寺旅遊信息

蔚縣重泰寺地理位置

蔚縣重泰寺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湧泉莊鄉閻家寨村北。 [2] 

蔚縣重泰寺交通指引

蔚縣人民政府距離蔚縣重泰寺22千米,可駕車前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