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蓮花崮

鎖定
蓮花崮全稱九頂八堡七泉蓮花崮,位於山東省蒙陰縣岱崮鎮駐地南8.1公里處,西鄰安平崮,北與蠍子崮相對,海拔約534.5米。
蓮花崮山頭眾多,共有九頂,有連綿起伏之勢,如蓮花之盛開;北面兩個山頂更為緊湊,位於一個山包之上;山勢迴環,每一處轉角均有一山泉靜卧,明顯出現於路邊的有七個,所以蓮花崮被稱“七泉八堡九頂蓮花崮”。但泉眼似乎七個還多,有的隱於山野中,總計有十二個,故本地又有“十二堡突泉”之説。崮上雄列的九頂過去未被綠化,自然植被稀少,山體裸露,又名九頂火焰山。現在九頂已栽滿松柏、紫荊等樹木。八堡極似八瓣蓮花綻放,氣勢宏大,極為壯觀。
中文名
蓮花崮
全    稱
九頂八堡七泉蓮花崮
地    點
蒙陰縣岱崮鎮駐地南8.1公里處
海    拔
約 534.5 m

蓮花崮崮頂人家

在蓮花崮西崮台,有一户人家。門口不大,很普通的石頭砌的門垛子,也沒有大門樓子。這是一個較為寬敞的農家園,房子建設的很地道。堂屋五間,中間三間略高些,左右各有一間。東西兩廂各有兩間平房。大門朝向東南。院子中間一個自來水,自來水旁邊堆着一個小假山,上面堆滿大小不一的奇石。地處崮頂的崮上人家,雖然不應當家徒四壁,但是也不會豪華到讓人吃驚的地步。但是看到他們家那台嶄新黑亮的高清電視,一圈新鮮的高級沙發,玻璃茶几,大理石地面,明淨的頂棚,完全可以與城市生活相媲美。崮頂原來有三十多户人家,在鎮政府動員下,大多數都把家搬到崮下靠近公路的山坳裏去了,只有他們為了種地方便,還堅守在崮上。

蓮花崮點將台

薛剛是唐朝大將薛仁貴的後代,武則天取代李唐建立大周王朝,薛剛是站在反對武則天當皇帝的一方的忠於李唐王朝的猛將,當然還有徐敬業、駱賓王等。駱賓王還寫了一篇著名的《討武曌檄》呢!但是薛剛他們的兵馬太少,薛剛就到山東來招兵買馬,就來到了沂蒙山區,岱崮地界。明明是“反周保唐”,説書唱戲的卻説是“薛剛反唐”,還大説特説,真是耐人尋味。
點將台在蓮花崮西面的山坳裏,我們站在山岩上向下望去,但見一片片楊樹林,縱橫排列,如一隊隊威武的士兵整裝待發。正面那塊樹林所在的較為平整的地面,就是薛剛當年的點將台了。兩面的山坡上,棵棵松樹傍山而立。山坳不小,足以容納一兩萬兵馬。但是這點兵馬,遠遠不足以和朝廷的兵力相抗衡。
向東北方向前行,一棵蒼老的古槐,歪斜在路邊。下面的山坳,是“藏兵萬”。當年武則天派兵來圍剿薛剛,薛剛就把兵力藏在這裏。此處屬沂水縣地界,山坳東南方樹林中紅瓦隱隱的小村莊叫藏兵萬村,藏兵萬村南面的山包,是九頂蓮花崮中的一頂,頂上較為平整,像個鞋底橫在那裏,那叫“演操頂”,是薛剛演練兵馬的操場。遙想一千多年前,薛剛為維護李唐正統,帶領兵馬演練崮頂,是何等的意氣風發,鬥志昂揚!“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如今只剩下這些歷史傳説,在山谷間流轉激盪。

蓮花崮大石棚

在蓮花崮北崮台有一個大大的石壁橫在那裏,它的顏色比兩邊的山崖深許多,下面是一個洞,但是看不出洞有多深。 大石棚足有30米高,200米長,洞深約四米,可容納四五千人。大石棚下的洞中原來有一個石磨,山上的住户曾來碾米;還有一個兩米多高的石臼子,像搗蒜的那種東西;還有一對石蛤蟆,一雄一雌,非常逼真,兩隻蛤蟆所對的方向的村子叫柳樹頭,據説那兩個蛤蟆每叫喚一次,柳樹頭村就會同時死一個男人一個女人,柳樹頭村的人越來越害怕,就請一個南方來的風水先生看,風水先生來一看,説是大石棚下有兩隻蛤蟆,正對着你們村,它們每叫一次你們村就死一男一女,於是柳樹頭村的人義憤填膺,當天來了一批爺們把那兩個石蛤蟆用鎬頭給刨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