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蒼頭

鎖定
蒼頭,是一個漢語詞語,該詞的意思是指以青巾裹頭的軍隊、奴僕、年老的人。
中文名
蒼頭
拼    音
cāng tóu
注    音
ㄘㄤ ㄊㄡˊ
性    質
漢語詞語

目錄

蒼頭解釋

1. 指以青巾裹頭的軍隊。
戰國策·魏策一》:“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力二十餘萬,蒼頭二千萬。”四庫本《戰國策·廿二》作:“蒼頭二十萬。 [2] 
史記·項羽本紀》:“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蒼頭特起,言與眾異也。蒼頭,謂士卒皂巾,若赤眉、青領,以相別也。” 清 趙翼 《擬老杜諸將》詩:“萑苻未掃一年遲,特起蒼頭又幾支。”
2. 指奴僕。
《漢書·鮑宣傳》:“使奴從賓客漿酒霍肉,蒼頭廬兒皆用致富。”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漢名奴為蒼頭,非純黑,以別於良人也。” 前蜀 貫休 《少年行》:“卻捉蒼頭奴,玉鞭打一百。”《老殘遊記》第九回:“話言未了,蒼頭送上茶來。”
3. 言頭髮斑白。指年老的人。
王維送高判官從軍赴河西序》:“蒼頭老將,持漢節以臨戎;白面書生,坐胡牀而破賊。”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後人有詩讚黃忠曰:“蒼頭臨大敵,皓首逞神威。力趁雕弓發,風迎雪刃揮。雄聲如虎吼,駿馬似龍飛。獻馘功勳重,開疆展帝畿。”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王六郎》:“蒼頭稚子畢集,祖送出村。” [1] 

蒼頭辨析

因以青巾裹頭而得名。 戰國系主人戰旗下的軍隊,多以鄉黨的青年組成。至漢代,戰事減少,逐漸淪為奴隸,操持貴族邸宅的雜務。遭逢戰亂,仍不失主人近侍軍隊的性質。魏晉以後,則純為私家奴僕。《漢書·霍光傳》:“[霍]雲當朝請,數稱病私出,多從賓客:張圍獵黃山苑中,使蒼頭奴上朝謁,莫敢譴者。”《晉書·石崇傳》:“有司薄閲崇水碓三十餘區,蒼頭八百餘人,他珍寶貨賄稱是。”《明會要·民政三》:“景泰中,楊傑上言:‘臣家蒼頭得官者十六人,乞停蒼頭楊釗等職。’詔許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