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蒲城考院

鎖定
蒲城考院,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城關鎮東槐院巷17號。蒲城考院始建於明代。1999年至2002年期間,陝西省文物局先後對東西兩邊的號舍及門廳進行了大規模的整體修繕,基本恢復了考院的原貌。 [2-4] 
蒲城考院,坐北朝南,結構嚴謹,佈局合理,佔地面積6200平方米,是中國國內保存較完整的清代考院建築羣。臨街原有一座長十多米的大影壁,兩邊各有一道轅門,門內兩邊建有小型鐘樓、鼓樓(先後被拆除)。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門廳、二門、甬道、東西號舍、論秀堂、東西廂房、內堂等,基本保持着舊時考院的風貌。 [2] 
1983年7月15日,蒲城考院被蒲城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4月20日,蒲城考院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19年10月7日,蒲城考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中文名
蒲城考院
地理位置
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城關鎮東槐院巷17號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62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編 號
8-0467-3-27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蒲城考院歷史沿革

蒲城考院始建於明代。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姜興齊任蒲城知縣,當時考棚年久失修,他到任三年後,捐俸銀力倡重修,並立碑作記。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知縣汪元仕捐俸又修考棚。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春,申請提用地方上長餘的公款三千緡(串),購買王氏的莊房兩院,街房一院,定下考院的地基,規劃各個建築物的位置。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知縣張榮升安排動工修建。考院歷時一年修建完工,總共用錢12200多串,其中知縣張蘭亭捐薪俸200 兩銀子,加上部分地方公款,其餘都是縣內人士捐資聚集。
1949年10月,蒲城縣人民政府在考院設立“蒲城縣東槐院小學”。
1996年,陝西省文物局撥專款3萬元,對後院西廂房進行了搶救修繕。
1998年,蒲城縣委、縣政府建成了東槐院小學新址,遷出全部師生,併成立了清代考院文管所。
1999年至2002年期間,陝西省文物局先後撥專款60餘萬元,由陝西省省文保中心古建築公司負責對東西兩邊的號舍及門廳進行了大規模的整體修繕,基本恢復了考院的原貌。 [2] 

蒲城考院建築格局

蒲城考院,坐北朝南,結構嚴謹,佈局合理,佔地面積6200平方米,是中國國內保存較完整的清代考院建築羣。臨街原有一座長十多米的大影壁,兩邊各有一道轅門,門內兩邊建有小型鐘樓、鼓樓(先後被拆除)。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門廳、二門、甬道、東西號舍、論秀堂、東西廂房、內堂等,基本保持着舊時考院的風貌。
蒲城考院大門廳三間,南北兩面流水,東西長13.3米。兩扇朱漆大門厚重結實,高4米,寬3米,安裝在兩個雕刻成鼓形的門墩石上。門墩石的側面,有兩排石釘及刻成獅子頭的提環,石鼓朝門道一面,還雕刻着一朵凸起約二寸的蓮花,門房檐下有鏤空木刻。大門外兩側修築“八”字磚牆,上面刻有“金雞報曉”“鳳凰展翅”“猿猴攀枝”“老鼠拉葡萄”等磚質浮雕。
蒲城考院二門廳距大門約8米,二門高3.3米,寬2.5米,南北兩面流水。進入二門,迎面是一道可啓閉的木雕屏門,寬3.1米,高3.4米,主要用於重要活動及上級來人巡視使用。由屏門兩邊進入便是一個狹長的小庭院,中間是磚鋪甬道,長33.3米,寬2米。兩邊是對稱分佈考試用的“號舍”各十二間,東西兩面流水,號舍南北長38.3米,西邊號舍寬5米,東邊號舍寬5.5 米。庭院盡頭有一月宮門,直徑2.36米。
蒲城考院出月宮門是一座五間寬的高大建築,南北兩面流水,東西長16.3米,南北寬13.88米,舊稱“論秀堂”,是考官向考生宣告法規、閲卷、開會、議事和武生應考的場所。靠西面東,建有試武台,東西寬4.1米,南北長7米,高0.8米。論秀堂後有東西廂房各五間,單面向裏流水,南北建築長15.6米,東西寬6.5米,內堂三間,南北兩面流水,東西長11.55米,南北寬10米。
蒲城考院廂房、內堂是舊時省府巡視官員及考院工作人員休息、辦公的場所。由“論秀堂”前向西有一延伸出去的狹長地段,建有一排平房十間,南北兩面流水,門朝南,東西長29.8米,南北寬6.5米,西頭一間為井房,內有古井一口,舊稱“浴室院”。是考生試前沐浴的場所,沐浴後換上考試服,意在防止考生挾帶相關資料,書籍或將有關答案寫在手臂或身上帶進考場作弊。 [2]  [4] 

蒲城考院文物遺存

  • 匾額
月宮門上方南北兩面各有一磚雕匾額,南面額書“騰蛟起鳳”,為文考場,北面額書“紫電青霜”,為武考場。南北兩面書額均為隸書大字,盡顯剛柔並蓄。這兩個詞引自唐初著名詩人王勃所著《滕王閣序》一文的“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一句,用意是要考生們成為文武全才。 [2] 

蒲城考院歷史文化

明萬曆年間,縣署西邊建有考棚,凡華州考生都來參加院試(省學政主持的考試)。後因戰亂,加之道路不暢,在華州(治所今陝西華縣)另設考場,渭河以南各縣考生,均在華州參加考試。同州(治所今陝西大荔縣)所屬五縣考生,都在蒲城考棚參加考試。蒲城考院作為清朝科舉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選拔人才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有許多人經過考院考試後,逐級應考,成為國家和民族的優秀人才。著名水利科學家李儀祉就是其中的代表。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廢除科舉,考院改為蒲城縣高等小學堂,內附師範傳習所,專收初等小學堂畢業生,肄業年限為4年。 [2] 

蒲城考院保護措施

1983年7月15日,蒲城考院被蒲城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4月20日,蒲城考院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19年10月7日,蒲城考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蒲城考院 蒲城考院

蒲城考院旅遊信息

蒲城考院地理位置

蒲城考院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城關鎮東槐院巷17號。 [2] 

蒲城考院交通路線

從蒲城火車東站乘坐102路公交車到縣政府下車即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