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葦莖湯

鎖定
葦莖湯,中醫方劑名。為清熱劑,具有清臟腑熱,清肺化痰,逐瘀排膿之功效。主治肺癰熱毒壅滯,痰瘀互結證。身有微熱,咳嗽痰多,甚則咳吐腥臭膿血,胸中隱隱作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臨牀常用於治療肺膿腫大葉性肺炎支氣管炎肺熱痰瘀互結者。
中文名
葦莖湯
功    用
清肺化痰,逐瘀排膿
主    治
肺癰,熱毒壅滯,痰瘀互結證
分    類
清熱劑-清臟腑熱
出    處
《外台秘要》

葦莖湯歌訣

葦莖瓜瓣桃仁,清肺化痰逐瘀能,熱毒痰瘀致肺癰,膿成未成均勝任。

葦莖湯組成

葦莖、瓜瓣、薏苡仁、桃仁。

葦莖湯用量

葦莖60g,瓜瓣60g,薏苡仁30g,桃仁24g。

葦莖湯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葦莖。得五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當吐膿。

葦莖湯功用

清肺化痰,逐瘀排膿。

葦莖湯主治

肺癰,熱毒壅滯,痰瘀互結證。身有微熱,咳嗽痰多,甚則咳吐腥臭膿血,胸中隱隱作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葦莖湯方義

本方多由熱毒壅肺,痰瘀互結,血敗肉腐成癰所致,治療以清肺化痰,逐瘀排膿為主。痰熱壅肺,氣失清肅則咳嗽痰多;《內經》説:“熱盛則肉腐,肉腐則成膿”,邪熱犯肺,傷及血脈,致熱壅血瘀,若久不消散則血敗肉腐,乃成肺癰;癰膿潰破,藉口咽而出,故咳吐腥臭黃痰膿血;痰熱瘀血,互阻胸中,因而胸中隱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皆痰熱內盛之象。方中葦莖甘寒輕浮,善清肺熱,故為君藥。瓜瓣清熱化痰,利濕排膿,能清上徹下,肅降肺氣,與葦莖配合則清肺宣壅,滌痰排膿;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熱而排膿,下利腸胃而滲濕,二者共為臣藥。桃仁活血逐瘀,可助消癰,是為佐藥。方僅四藥,結構嚴謹,藥性平和,共具清熱化痰、逐瘀排膿之效。

葦莖湯加減化裁

若肺癰膿未成者,宜加金銀花、魚腥草以增強清熱解毒之功;膿已成者,可加桔梗、生甘草貝母以增強化痰排膿之效。

葦莖湯附註

葦莖湯附方

桔梗湯

葦莖湯組成

桔梗、甘草

葦莖湯用量

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4] 

葦莖湯用法

上兩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葦莖湯功用

宣肺止咳,祛痰排膿。

葦莖湯主治

肺癰。咳而胸痛,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

葦莖湯重要文獻摘要

①《成方便讀》:癰者,壅也,猶土地之壅而不通也。是以肺癰之證,皆由痰血火邪,互結肺中,久而成膿所致。桃仁、甜瓜子皆潤燥之品,一則行其瘀,一則化其濁;葦莖退熱而清上,苡仁除濕而下行。方雖平淡,其散結通瘀、化痰除熱之力實無所遺。以病在上焦,不欲以重濁之藥重傷其下也。 [1] 
②《金匱要略論注》:此治肺癰之陽劑也。蓋咳而有微熱,是在陽分也;煩滿,則挾濕矣;至胸中甲錯,是內之形體為病,故甲錯獨見於胸中,乃胸上之氣血兩病也。故以葦莖之輕浮而甘寒者,解陽分之氣熱;桃仁瀉血分之結熱;薏苡下肺中之濕;瓜瓣清結熱而吐其敗濁,所謂在上者越之耳。
[2-3] 
參考資料
  • 1.    張秉成.《成方便讀》: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年03月
  • 2.    鄧中甲.《方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年9月
  • 3.    汪昂.《湯頭歌訣》: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9月
  • 4.    桔梗湯  .知網百科[引用日期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