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敬忠

鎖定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國家級人才計劃特聘教授 [3] 北京市社會學學會副會長、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學會農村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學會發展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主編。
研究領域包括國家發展與農政變遷、發展干預與社會轉型、勞動力流動與留守人口、小農農業與土地制度 [12]  、農村教育與社會問題等。主要著作包括《發展的故事》《別樣童年》《阡陌獨舞》《靜寞夕陽》等。譯著包括《遭遇發展》《農政變遷的階級動力》《新小農階級》等。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分別獲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社會學學科的一等獎、三等獎、二等獎,北京市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四屆、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二等獎、一等獎 [4]  ,以及第四屆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九屆青年教師獎、寶鋼優秀教師獎、國家林業局優秀專家稱號等。
關於中國農村留守人口、新農村建設、小農扶貧、鄉村振興的研究均產生重要的政策和社會影響。撰寫的政策建議多次獲得中央領導的重要批示。
自2011年,組織主辦【農政與發展】系列講座(至2019年已舉辦95講)和【學術漫談】系列(至2019年已舉辦45講),在社會科學界引起較大反響。 [1] 
中文名
葉敬忠
畢業院校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發展社會學
任職院校
中國農業大學

葉敬忠人物經歷

葉敬忠教育經歷

1997-2002 社會學博士,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發展社會學專業
1994-1996 理學碩士,荷蘭勞倫斯坦國際農學院/英國裏丁大學,國際發展專業
1992-1993 碩士研究生班,德國多特蒙德大學,區域發展規劃與管理專業
1984-1988 農學學士,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業化學專業 [2] 

葉敬忠工作經歷

2002-2014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 教授、副院長
1998-2002 中國農業大學農村發展學院 副教授、副院長
1996-1998 中國農業大學國際農村發展中心 講師、副主任
1993-1994 北京農業大學國際農村發展中心 教師
1988-1992 北京農業大學綜合農業發展中心 教師 [1] 
2023年12月,人文與發展學院召開教職工大會,免去葉敬忠同志人文與發展學院院長職務。 [13] 

葉敬忠學術兼職

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全國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農村發展領域分委員會組長
中國社會學會農村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社會學會發展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際農政研究會(ICAS)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
中國農村觀察》編委
婦女研究論叢》編委
《The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副主編
《Journal of Agrarian Change》國際編委
《Development Studies Research》國際編委
《Russian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國際編委 [1] 

葉敬忠研究領域

國家發展與農政變遷;發展干預與社會轉型;勞動力流動與留守人口;小農農業與土地制度 [5]  ;農村教育與社會問題等 [1] 

葉敬忠教學課程

《發展概論》、《發展研究經典導讀》、《發展研究方法》、《發展研究前沿》、《農政與發展專題》 [1] 

葉敬忠主要獲獎

2021年北京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6] 
2020年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2019年國家級人才計劃特聘教授 [7] 
2018年全國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研究生實踐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17年北京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15年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2013年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
2010年第四屆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專著獎
2010年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10年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
2008年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07年寶鋼優秀教師獎
2006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03年國家林業局優秀專家稱號 [1] 

葉敬忠主要課題

1. “從脱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與轉型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20-2025 [9] 
2. “扶貧車間案例研究”,國務院扶貧辦,2020-2021 [10] 
3. “2020年後產業扶貧長效機制建設探索與展望研究”, 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發展中心,2020-2021 [11] 
4.“中部區域縣、村脱貧攻堅經驗總結項目”,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 2019-2020年
5.“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農村變遷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013-2016
6.“中國農村留守人口社會支持項目”,國際合作,2017-2019
7.“替代性食物體系與減貧項目”,國際合作,2010-2019
8.“中國農村留守人口研究”,國際合作,2007-2016
9.“貧困與社會影響分析:人口流動的性別維度”,世界銀行,2013
10.“環境、健康與發展研究”,國際合作,2009-2011
11.“參與式新農村建設政策研究”,國際合作,2008-2011
12.“縣級發展規劃中的社會參與研究”,國際合作,2007-2009
13.“外出務工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影響研究”,國際合作,2004-2005
14.“政府幹預農村發展的切入點研究”,農業部軟科學課題,2003
15.“社區發展中的兒童參與研究”,國際合作,2001-2004
16.“發展干預與社區轉型研究”,國際合作,2000-2007 [1] 

葉敬忠代表論文

  1. 葉敬忠、賀聰志,基於小農户生產的扶貧實踐與理論探索——以‘巢狀市場小農扶貧試驗’為例”,《中國社會科學》2019年第2期
  2. 葉敬忠、吳存玉,“馬克思主義視角的農政問題與農政變遷”,《社會學研究》2019年第2期
  3. 葉敬忠,“農村留守人口研究:基本立場、認識誤區與理論轉向”,《人口研究》,2019年第2期
  4. 葉敬忠、張明皓、豆書龍,“鄉村振興的多元理論視角”,《社會科學戰線》2019年第11期
  5. 葉敬忠、王丹,“新古典與新制度經濟學視角的農政問題及農政變遷”,《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
  6. 葉敬忠、張明皓,““小農户”與“小農”之辯——基於“小農户”的生產力振興和“小農”的生產關係振興”,《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
  7. 葉敬忠、賀聰志、許惠嬌,“生計框架視角的農政問題與農政變遷”,《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
  8. 葉敬忠,“‘三農問題’:被誇大的學術概念及其侷限”,《東南學術》,2018年第5期
  9. 葉敬忠,“鄉村振興戰略:歷史沿循、總體佈局與路徑省思”,《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
  10. 葉敬忠、豆書龍、張明皓,“小農户和現代農業發展:如何有機銜接?”《中國農村經濟》,2018年第11期
  11. 葉敬忠、王維,“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勞動力鄉城流動與農村留守人口”,《農業經濟問題》,2018年第7期
  12. 葉敬忠、汪淳玉,“後現代與後結構主義視角的農政問題及農政變遷”,《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6期
  13. 葉敬忠,“作為治理術的中國農村教育”,《開放時代》,2017年第3期
  14. 葉敬忠、吳惠芳、許惠嬌、蔣燕,“土地流轉的迷思與現實”,《開放時代》,2016年第5期
  15. 葉敬忠、李華,“關於轉基因技術的綜述與思考”,《農業技術經濟》,2014年第1期
  16. 葉敬忠,“沒有小農的世界會好嗎?——兼序《新小農階級》中譯本”,《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農業經濟研究》(人大複印資料),2013年第11期
  17. 葉敬忠、王為徑,“規訓農業:反思現代農業技術”,《中國農村觀察》,2013年第2期;《農業經濟研究》(人大複印資料),2013年第7期
  18. 葉敬忠、丁寶寅、王雯,“獨闢蹊徑:自發型巢狀市場與農村發展”,《中國農村經濟》,2012年第10期
  19. 葉敬忠,“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的社會宏觀背景分析”,《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
  20. 葉敬忠、孟英華,“土地增減掛鈎及其發展主義邏輯”,《農業經濟問題》,2012年第10期;《農業經濟研究》(人大複印資料),2013年第2期
  21. 葉敬忠,“一分耕耘未必有一分收穫——當農民雙腳站在市場經濟之中”,《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農業經濟研究》(人大複印資料),2012年第7期
  22. 葉敬忠,“發展的西方話語説:兼序《遭遇發展》中譯本”,《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23. 葉敬忠,“留守人口與發展遭遇”,《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
  24. 葉敬忠、賀聰志,“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對留守老人經濟供養的影響研究”,《人口研究》,2009年第4期;《社會保障制度》(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09年第12期
  25. 葉敬忠、安苗,“農業生產與糧食安全的社會學思考”,《農業經濟問題》,2009年第6期
  26. 葉敬忠,“發展干預中的權力滴流誤區與農民組織”,《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27. 葉敬忠、汪淳玉,“新農村建設的優先序”,《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農業經濟導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08年第6期
  28. 葉敬忠、潘璐,“農村小學寄宿制問題及有關政策分析”,《中國教育學刊》,2008年第2期
  29. 葉敬忠,“新農村建設中的多元性現實”,《中國農村觀察》,2007年第6期
  30. 葉敬忠、楊照,“參與式思想與新農村建設”,《中國農村經濟》,2006年第7期
  31. 葉敬忠、王伊歡,“留守兒童的監護現狀與特點”,《人口學刊》,2006年第3期
  32. 葉敬忠、王伊歡、張克雲、陸繼霞,“父母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情感的影響”,《農業經濟問題》,2006年第4期
  33. 葉敬忠、王伊歡、張克雲、陸繼霞,“父母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生活的影響”,《中國農村經濟》,2006年第1期
  34. 葉敬忠、王伊歡、張克雲、陸繼霞,“對留守兒童問題的研究綜述”,《農業經濟問題》,2005年第10期
  35. 葉敬忠、程恬淑、楊照、趙小宇,“造林治沙項目設計中的社會經濟分析”,《中國軟科學》,2005年第8期
  36. 葉敬忠、王伊歡、張丙乾、饒靜、董強、楊照,“農產品價格上漲對不同類型農户的影響”,《中國農村經濟》,2004年第11期;《農業經濟導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05年第3期
  37. 葉敬忠,“農民發展創新中的社會網絡”,《農業經濟問題》,2004年第9期
  38. 葉敬忠、朱炎潔、楊洪萍,“社會學視角的農户金融需求與農村金融供給”,《中國農村經濟》,2004年第8期
  39. 葉敬忠,“創造變化的空間——農民發展創新的原動力研究”,《中國農村觀察》,2004年第4期
  40. 葉敬忠,“國際發展項目中婦聯組織的無賦權參與”,《婦女研究論叢》,2004年第6期
  41. 葉敬忠、陸繼霞,“論農村發展中的公眾參與”,《中國農村觀察》,2002年第2期
  42. 葉敬忠、王伊歡,“對農村發展的幾點思考”,《農業經濟問題》,2001年第11期;《農業經濟導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02年第2期
  43. 葉敬忠、張雪梅、史麗文,“論參與式社區發展規劃”,《農業經濟問題》,2001年第2期
  44. 葉敬忠、林志斌、王伊歡等,“農民、農村與科學技術:認識與現實的衝突”,《科技導報》,2000年第10期;《科技管理》(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01年第1期
  45. 葉敬忠、劉曉昀,“現代發展的內涵及其在國際發展項目中的應用”,《農業經濟問題》,2000年第11期 [1] 
  46. Jingzhong Ye, Jan Douwe van der Ploeg, Sergio Schneider and Teodor Shanin. 2019. The incursions of extractivism: moving from dispersed places to global capitalism. The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47. Jingzhong Ye. 2018. Stayers in China’s “hollowed-out” villages: A counter narrative on massive rural-urban migration. 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 DOI: 10.1002/psp.2128.
  48. Jingzhong Ye. Guest Editor. 2017. GRASSROOTS VOICES/Left-behind elderly: shouldering a disproportionate share of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supporting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44(5): 971-999.
  49. Jingzhong Ye. Guest Editor. 2016. GRASSROOTS VOICES/Left-behind women: gender exclusion and inequality in rural-urban migration in China. The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43(4): 910-941.
  50. Huifang Wu and Jingzhong Ye (corresponding author). 2016. Hollow Lives: Women Left Behind in Rural China. Journal of Agrarian Change, 16(1), 50–69.
  51. Jingzhong Ye. 2015. Land Transfer and the Pursui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Agrarian Change, 15(3), 314–337.
  52. Lu Pan and Jingzhong Ye (corresponding author). 2015. Family Care of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 Rural China: A Magnified Responsibility.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28, 352–366.
  53. Jan Douwe van der Ploeg, Jingzhong Ye (corresponding author) and Lu Pan. 2014. Peasants, time and the land: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farming in China.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36, 172-181.
  54. Congzhi He and Jingzhong Ye (corresponding author). 2014. Lonely Sunsets: Impacts of Rural-Urban Migration on the Left-behind Elderly in Rural China. 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 20, 352-369.
  55. Chunyu Wang, Jingzhong Ye (corresponding author) and Jennifer C. Franco. 2014. Local State Corporatism or Neo-Guanxilism? Observations from the county level of government in Chin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23(87), 498-515
  56. Jingzhong Ye, Chunyu Wang, Huifang Wu, Congzhi He & Juan Liu. 2013. Internal migration and left-behind populations in China. The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40(6), 1119-1146.
  57. Jan Douwe van der Ploeg, Ye Jingzhong (corresponding author) and Sergio Schneider. 2012. Rur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nested, markets: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from China, Brazil and the European Union. The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39(1), 133-173.
  58. Ye Jingzhong. Guest Editor. 2011. GRASSROOTS VOICES/Left-behind children: the social price of China’s economic boom. The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38(3), 613-650.
  59. Ye Jingzhong and Pan Lu. 2011. Differentiated childhoods: impacts of rural labor migration on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hina. The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38(2), 353-375.
  60. Jan Douwe van der Ploeg and Ye Jingzhong (corresponding author). 2010. Multiple job holding in rural villages and the Chinese road to development. The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37(3), 513-530.
  61. Ye Jingzhong, Rao Jing and Wu Huifang. 2010. ‘Crossing the river by feeling the stones’: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Rivista di Economia Agraria 65(2), 261-294.
  62. Ye Jingzhong, Wang Yihuan and Norman Long. 2009. Farmer Initiatives and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From the Collective to a Market Economy in Rural China. Journal of Agrarian Change, 9(2), 175-203.
  63. Ye Jingzhong. 2008. The disempowered participation of the Women's Federation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s.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40 (4), 38-48. [1] 

葉敬忠代表著作

1. 《農政與發展當代思潮》(第一、二卷),葉敬忠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10月
2. 《發展的故事:幻象的形成與破滅》,葉敬忠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8月
3. 《雙重強制:鄉村留守中的性別排斥與不平等》,葉敬忠、潘璐、賀聰志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1月
4. 《別樣童年: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葉敬忠、潘璐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2014年11月(第二版)
5. 《阡陌獨舞:中國農村留守婦女》,葉敬忠、吳惠芳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2014年11月(第二版)
6. 《靜寞夕陽:中國農村留守老人》,葉敬忠、賀聰志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2014年11月(第二版)
7. 《農民視角的新農村建設》,葉敬忠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11月
8. 《參與式發展規劃》,葉敬忠、劉燕麗、王伊歡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12月
9. 《發展項目教程》,葉敬忠、王伊歡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2月
10.《關注留守兒童》,葉敬忠、(美)詹姆斯·莫瑞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9月 [1] 
  1. Jan Douwe van der Ploeg, Jingzhong Ye. 2016. China's Peasant Agriculture and Rural Society: Changing paradigms of farming. London: Routledge.
  2. Norman Long, Ye Jingzhong and Wang Yihuan. 2010. Rural Transformations and Development China in Context: The everyday lives of policies and people.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Cheltenham, UK. Northampton, MA, USA).
  3. Ye Jingzhong. 2002. Processes of Enlightenment: Farmer Initiatives in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Wageningen: Wageningen University (PhD thesis). [1] 

葉敬忠代表譯作

  1. 《小農與農業的藝術:恰亞諾夫主義宣言》,(荷)揚·杜威·範德普勒格著,潘璐譯,葉敬忠譯校,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6月 [8] 
  2. 《新小農階級:帝國和全球化時代為了自主性和可持續性的鬥爭》,(荷)揚·杜威·範德普勒格著,潘璐、葉敬忠譯,葉敬忠譯校,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10月
  3. 《農政變遷的階級動力》,(英)亨利·伯恩斯坦著,汪淳玉譯,葉敬忠譯校,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10月
  4. 《遭遇發展:第三世界的形成與瓦解》,(美)阿圖羅·埃斯科瓦爾著,汪淳玉、吳惠芳、潘璐譯,葉敬忠譯校,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7月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