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國體育場

鎖定
萬國體育場是位於在復旦大學與虹口體育場之間的體育活動場所。
中文名
萬國體育場
用    途
供華人賽馬之用
地    處
江灣鎮東首
位    置
復旦大學與虹口體育場之間
在復旦大學與虹口體育場之間,有一處滬上屈指可數的六叉路口——大柏樹,由於邯鄲路、曲陽路、東體育會路、中山北一路、水電路、逸仙路在此匯聚,故而是上海東北角陸路交通之樞紐。過去五叉路口的大柏樹曾被叫作“大八個(“十”加走字底)”(日語)、“大八寺”等名,究其諸名之來歷,則可引出一段不尋常的歷史。
舊上海早期的跑馬場不僅均為外國人所設,而且有條歧視中國人的規定:總會大樓和看台只對西僑開放,華人只能在欄杆外觀看。為此,中國浙江商人葉貽銓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毅然集股在滬創辦“萬國體育場”。該場地廣一千餘畝,中有三圈跑馬道,外圈鋪成草地,主要供華人賽馬之用。因其地處江灣鎮東首,又因上海人習稱為跑馬廳,所以亦呼“江灣跑馬廳”。這是上海歷史上最大的跑馬場。
萬國體育場為實現《子華子·晏子問黨》所説:“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達,遊士之所湊也。”於是不遺餘力闢築馬路。恰好,由時稱翔殷西路,東、西體育會路,體育會西路,水電路在距其七八華里西南處交會,形成一個五叉路口,因如五隻觸角伸出而得名“小五角場”。不料,1937年10月27日小五角場淪陷,侵華日軍見其地處衝要,旋即派兵把守,並在每個路口崗亭豎起木牌,公然用日文標“大八個(“十”加走字底)”地名。關於這日寇強加之地名所出何義,據上海解放後有關部門考證有二種説法:一是翻譯成中文為“很大的多叉路口”;二是紀念被中國守軍擊斃的日軍軍官“林大八”。但當時這一帶村民既不識日文,又不知內情,就用滬語將其叫作“大八個十”,進而簡稱“大八十”。抗戰勝利後,上海祥生交通公司為重振雄風所需在此設站,遂以大八十諧音定站名為“大八寺”。嗣後,曾一度更名“逸仙路站”,但時人習稱難改,還是俗呼大八寺。
上海解放後的五十年代,市測繪機構在不明真相情況下,見此五叉路口形如“大”字,竟在上海地圖上標“大八字”。而北郊工務所則以祥生公司站名大八寺在此設立地名牌。從此,形成了大八字與大八寺“音同字不同”之地名。隨着上海東北部飛躍發展,加上寶鋼之崛起,車水馬龍的大八寺聲譽日隆。一時間,海內外知情的仁人志士相繼籲請更名,1982年寶山縣人代會與1985年上海市政協會議均有代表提出更名提案。為了捍衞中華民族尊嚴,有關部門通過一系列考證、徵名.等工作後,1988年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命名為“大柏樹”。
如今,大柏樹高樓林立,一派現代化都市風貌。我想,有關部門若能在此立碑紀事,不失為教育後代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