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佛石塔

鎖定
萬佛石塔,原名禪師塔,位於江蘇省蘇州市鎮湖西華的西涇村(西京村),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作為鎮湖之物,為舊時“西華十八景”之一。 [3-4] 
萬佛石塔坐落在江南名剎秀峯附近,坐北朝南,通高11.2米,分台基、塔身、塔剎三大部分。萬佛石塔既不同於漢族傳統的樓閣式寶塔,也不同於元代盛行的由印度傳入我國的喇嘛塔(瓶型塔),自成一體。 [4] 
2013年5月3日,萬佛石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萬佛石塔
地理位置
江蘇省蘇州市鎮湖西華的西涇村(西京村)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955-3-25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萬佛石塔歷史沿革

萬佛石塔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作為鎮湖之物。
元大德十年(1306年),高僧昕日重建。
明朝成化年間,對塔進行洗刷整修。
民國年間,民間迷信“取石佛頭煮湯治病”,塔室內眾多佛像頭毀壞。
1976年,塔剎被颱風吹落。
1978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撥款整修,並增築圍牆加以保護。
1996年,萬佛石塔全面維修加固。 [3] 

萬佛石塔建築格局

萬佛石塔坐落在秀峯附近,坐北朝南,通高11.2米,分台基、塔身、塔剎三大部分。塔朝南闢一近似火焰的塔門,門高2.1米,闊0.72米,正面額上刻有“古塔重興”四個大字,東西兩面均刻有“阿彌陀佛”四字。塔門兩側鐫有楹聯一副,上聯是“造塔功德願眾生”,下聯為“發菩提心同成佛道”。塔室似圓形井壁,上小下寬。底部直徑2.14米,頂部直徑1.65米,壁高3.75米,下部設有0.74米高的須彌座。須彌座正中束腰處有修塔題記:“澄覺精舍記”字樣,為考證建造年代提供了線索,左側刻有“吳門石匠吳德謙昆仲造”,右側刻“院道者志園同共斡緣”,上梟部飾有“惹草如意頭飾”。
萬佛石塔須彌座上環築十層武康石塊,並刻滿一排排浮雕小佛像。正對塔門有一尊高約30釐米,寬20釐米的佛像,它雖不算大,但在這裏卻是羣龍之首,此像為佛祖釋迦牟尼,以示萬佛端坐恭聽佛祖在講經説法。塔剎是一個石雕葫蘆狀花瓶,寶珠結頂,下設覆蓮、相輪和四角起翹的佛龕,佛龕四周的壼門各鐫刻一尊坐佛,安放在由八層寬窄不等的石塊所組成的剎台上。頂部為寶蓋、相輪、寶瓶。該塔形制特殊,屬中國塔中的孤例。 [3] 
萬佛石塔由石灰石石塊砌成,作單層造。塔體外方內圓,造型簡潔,比例適度,堅固樸實。萬佛石塔既不同於漢族傳統的樓閣式寶塔,也不同於元代盛行的由印度傳入我國的喇嘛塔(瓶型塔),自成一體,別具一格。 [4] 
萬佛石塔

萬佛石塔文物遺存

萬佛石塔須彌座上刻滿小佛像。佛像高4.5釐米,寬3.5釐米,僅雞蛋大小,一個個衣冠清晰,五官可辨,結跏趺坐在蓮座上。這些小佛像每排平均有180尊,共60排,計10800尊,“萬佛寶塔”名稱由此而來。 [3] 

萬佛石塔歷史文化

  • 藝文
萬佛石塔
趙子昂
萬佛石塔很古老,元代大德十年造。
鎮湖之寶美名耀,訪古探幽遊客到。
塔呈方形很靈巧,萬尊佛像浮雕妙。
寶瓶覆盆石刻好,別具一格藝術高。 [2] 
  • 石塔由來
萬佛石塔面對太湖,隔湖與光福窯上山相望。太湖水患多,而塔是佛的象徵,佛是威力無比的化身,為了消災鎮邪,南宋紹興年間始建該塔,作為鎮湖之物。 [4] 

萬佛石塔文物保護

1956年,萬佛石塔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2013年5月3日,萬佛石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萬佛石塔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萬佛石塔位於江蘇省蘇州市鎮湖西華的西涇村(西京村)。
  • 交通指引
蘇州市內乘坐公交車43路、330路、352路、352路支線、358路、370路東線、370路西線、441路,西華路北站下車步行前往。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核定公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04-24]
  • 2.    朱水生著. 詩詠姑蘇[M]. 蘇州:古吳軒出版社, 2018.05:225.
  • 3.    羅世平,如常主編. 世界佛教美術圖説大典 建築 1[M]. 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2017.04:96.
  • 4.    吳志明編著. 江蘇文史資料 第85輯附錄 江蘇旅遊大觀[M]. 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 1995.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