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萊西葫蘆雕刻

鎖定
萊西的葫蘆雕刻源於明代,興盛於清代,衰落於清末民國,二十世紀中期再度發展,流傳,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中文名
萊西葫蘆雕刻
原    料
大瓢瓜,大丫丫和扁圓葫蘆
地    點
青島市萊西
起源時間
明代

萊西葫蘆雕刻起源

[1] 

萊西葫蘆雕刻雕刻原料

萊西的葫蘆雕刻的原料主要有大瓢瓜,大丫丫和扁圓葫蘆三種。葫蘆雕刻的選料,要求是皮殼光潔無疵,造型勻稱,雕刻前先用鉛筆起搞,然後刻線,最後鏤空。刀具有平刀、斜刃刀、三角刀和刺針等。

萊西葫蘆雕刻雕刻風格

萊西的葫蘆雕刻最具特色和影響力的是鏤空工藝,藝人們又親切的稱之為“鏤花”。它是受萊西花邊抽紗工藝的啓發,而創作出來的。無論是瓢瓜或是丫丫,都取三個鏤空帶,排生出三個開光面,開光面的處理或彩繪、或浮雕或烙畫,大丫丫葫蘆的雕刻分上下兩個鏤空區,上區一般出“滿花鏤”。
在裝飾上有的或把鏤空部位用大紅顏色鋪蓋,或用花青顏色鋪底,上邊掃金,出現仿古銅色。此外還有線刻敷彩、剔地着色等技藝,工藝特色鮮明,別有風格。
萊西的葫蘆雕刻的內容豐富多彩,有傳統的吉祥符號、歷史故事、神話傳説、祀福納祥和鎮宅避邪等,頗受人們的歡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