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鰁

(鯉科鰁屬動物)

鎖定
華鰁,是鯉形目鯉科華鰁屬中下層魚類。 [8]  體側扁,口下位,呈馬蹄形;有吻褶,下唇溝中斷;下頜的邊緣光滑,有很發達的角質層;吻部鼻孔前有一凹陷,具短鬚1對;背鰭不分枝鰭條基部硬,起點在腹鰭基部之前,稍近吻端;臀鰭短,肛門近腹鰭末端;體灰黑色,側面有4條寬闊的黑色斑塊;鰭黑色,邊緣為白色。 [9] 
華鰁分佈於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區,湖北境內長江和湖泊中都產此魚,而以湖泊中為較多。 [9]  華鰁棲息於河流湖泊及溪流中水流平緩開闊的水域。為雜食性魚類,主要攝食底棲動物藻類及植物腐屑等。1冬齡性成熟,5-6 月為繁殖期,繁殖時期,雄性的吻部出現珠星,雌性的產卵管延伸腹外。 [8] 
華鰁肌肉鮮用或醃幹均可入藥,有安胃和中、利小便、解熱毒的功效;主治水腫脹滿、黃痘、瘡毒等症。 [10]  華鰁個體小,數量較多,有一定的經濟價值,是一種小型的食用魚類。華鰁可食肌肉鮮樣中含有18種氨基酸和14種脂肪酸,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豐富。此外,其體色較鮮豔,有作為觀賞魚開發的潛力。 [11] 
中文名
華鰁
拉丁學名
Sarcocheilichthys sinensis
別    名
花石鯽,黃棕魚,山鯉子
外文名
Northeast fat Minnow、Chinese fat minnow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鯉形目
鯉科
鰁屬
華鰁
亞    門
脊索動物亞門
亞    綱
輻鰭亞綱
亞    科
鮈亞科
亞    種
2 [1] 
命名者及年代
Bleeker,1871
保護級別
(IUCN 2011年 ver 3.1)——無危(LC) [2] 

華鰁形態特徵

背鰭Ⅲ-7;臀鰭Ⅲ-6;胸鰭Ⅰ-14~17;腹鰭Ⅰ-7。側線鱗40~42;背鰭前鱗11~14;圍尾柄鱗16。第一鰓弓外側鰓耙7~8。下嚥齒1行,5~5。脊椎骨4+36~37。 [3] 
華鰁
華鰁(7張)
體長為體高的3.1~3.7倍,為頭長的4.3~4.8倍,為尾柄長的5.2~6.5倍,為尾柄高的6.4~7.4倍。頭長為吻長的2.5~2.9倍,為眼徑的3.8~4.8倍,為眼間距的2.0~2.4倍,為尾柄長的1.1~1.4倍,為尾柄高的1.4~1.7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0~1.2倍。 [3] 
體略高,稍側扁,頭後背部顯著隆起,以背鰭起點處為最高,腹部圓,尾柄寬短,側扁。頭短小。吻圓鈍。口甚小,下位,馬蹄形,口寬大於口長。唇簡單,稍厚,下唇僅限於口角處。下頜前緣具甚發達的鋭利角質緣。唇後溝中斷,間距較寬。須1對,位口角,極微細。眼稍小,側上位,距吻端較至鰓蓋後緣為近。眼間寬,隆起。體被圓鱗,中等大,胸、腹部具鱗,鱗略細小。側線完全,平直。 [3] 
背鰭末根不分枝鰭條基部較硬,上段柔軟分節,外緣幾平截,背鰭起點距吻端與其基部後端至側線最後一個鱗片的距離相等。胸鰭較長,末端略圓,向後伸達或超過胸鰭基至腹鰭起點間距離的2/3。腹鰭短,起點位背鰭起點之稍後的下方,末端伸達肛門。肛門靠近臀鰭,約位於腹、臀鰭間的後1/3處。臀鰭較短,起點距腹鰭起點較至尾鰭基為近。尾鰭分叉淺,較寬闊,上下葉等長,末端圓鈍。 [3] 
下嚥齒稍側扁,第一、二枚末端鈎狀。鰓耙短小,排列稀疏。腸管較短,為體長的0.9~1.0倍。鰾大,2室,前室卵圓形,後室粗長,末端稍尖,後室為前室的2.3~2.5倍。腹膜灰白色。 [3] 
體灰色,背部灰黑,腹部灰白。體側具寬闊的垂直黑斑4塊,各斑塊的寬度與其間隔相等或稍大。各鰭灰黑色,邊緣淺黃或呈白色。生殖時期黑斑塊和鰭均呈深黑色,雄魚吻部具白色珠星,雌魚產卵管稍延長。 [3] 

華鰁生活習性

華鰁為江河、湖泊中常見魚類,一般生活在水流緩慢的中下層水體,常棲息於水質澄清、底層多泥沙的流動或靜止的水域中,以在小溪、小江中生活為多。食性雜,用下頜刮食附着在礫石上的底棲無脊椎動物、着生藻類、植物碎屑及水生昆蟲。幼魚喜食搖蚊幼蟲。 [4] 

華鰁分佈範圍

國家地區:分佈於中國(貴州、河南、廣西、四川、吉林、湖北、浙江、湖南、江蘇、重慶、黑龍江、江西、北京、安徽、廣東)、韓國、朝鮮、俄羅斯。 [2] 
水域範圍:在中國分佈甚廣,除西北高原的部分地區外,幾遍於各主要水系,在平原地區的江河、湖泊均有分佈。 [3] 
華鰁分佈圖 華鰁分佈圖

華鰁繁殖方式

華鰁自然繁殖

華鰁1齡即達性成熟,絕對懷卵量為1040~5580粒,相對懷卵量為83.3~209.6粒/克;繁殖季節為4月下旬至7月中旬,繁殖高峯期在5月中下旬,卵具黏性。 [4] 

華鰁人工繁殖

  • 親本的來源與培育
採用的華鰁親本均為上海淀原水產良種場自繁自育。華鰁是將其日常培育套養在“四大家魚”親本池中,每畝養殖密度不超過300尾。採用花魚骨人工配合飼料進行投餵,投飼量為華鰁體重量的3%。每年12月,採用乾塘捕撈法挑選出華鰁,並開展單池強化培育,建議根據華鰁的生物學特性,模擬其自然棲息生境,並保持水體中有一定量的底棲無脊椎動物、蝦、昆蟲幼蟲等生物,同時投餵水蚯蚓、魚漿等,為其生長髮育提供充足的餌料,以促進其性腺良好發育,保證培育出優質充足的華鰁親本,為人工繁殖作準備。 [5] 
  • 親本挑選
由於華鰁產卵模式為連續產卵,產卵週期較長。大規格雌性華鰁的繁殖可持續到8月份,但生殖高峯期在4~5月,9月後華鰁的性腺開始退化,這增加了其人工繁殖的難度,不易掌握其適宜的繁殖時間。為此,自3月下旬起,需定期採樣檢測華鰁親本性腺發育情況,挑選成熟度好的親本進行繁育。成熟華鰁雌魚具有的特徵是產卵管伸長至9毫米以上、腹部膨脹柔軟、體色略淺;成熟華鰁雄魚具有的特徵是吻端具有明顯追星、體色較深、輕擠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因華鰁精巢小且魚體小,靠擠壓雄魚腹部通常流出精液不明顯,且易造成親本受傷,故生產上通常只憑追星判斷雄魚性腺的發育狀況)。同時,應儘量選擇個體大、成熟度好的華鰁作為繁殖親本。 [5] 
  • 人工催產
人工催產時間為整個4月,此時水温一般在20℃左右,對性成熟的華鰁親本用地歐酮(DOM)和促黃體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二合一激素催產(成熟較好的親本則不催產直接擠卵)。採取一次性胸鰭基部注射法,雌魚注射藥物及劑量為地歐酮3~5毫克/千克+促黃體素釋放素(LHRH-A2)5~8微克/千克,雄魚注射量減半。催產後放入圓形玻璃鋼產卵池(直徑為2.0米,水深為70釐米,水温為20℃左右,溶氧量為8.0毫克/升左右,pH8.5左右,氨氮含量為0.15毫克/升左右,亞硝酸鹽含量為0.004毫克/升左右)內,用微流水刺激,並觀察雌、雄魚的發情情況。經10小時的效應時間後,將親本捕起,採用人工擠卵的方式(用手輕捏雌魚腹部將黃色卵粒排出),將收集到的卵子放入已消毒的白瓷盆內,並對所取的卵進行稱量。與此同時,用殺雄取精法獲取精巢,然後將精巢用篩絹包住,用少量稀釋液進行碾碎稀釋後,倒入盛有卵子的容器中,隨後用羽毛輕輕攪拌促使卵子受精。 [5] 
  • 孵化
成熟的華鰁卵子屬於非黏性卵,呈透明的淡黃色,卵的比重略大於水,在充氣狀態下呈漂浮狀,卵膜透明,具有彈性,吸水膨脹後會出現較大的卵黃周隙,但水流過大易使魚卵發生碰撞而破裂,故應採用微流水方式進行孵化。將受精卵放入直徑為70釐米、水深為80釐米的圓柱形孵化桶中孵化,密度控制在80萬粒/立方米以內。孵化水的流速以看到卵粒上下翻滾為宜,魚卵脱膜後適當減小流速。孵化階段,每天上午8:00和下午14:00各測一次水温、溶氧含量、氨氮含量等關鍵水質指標(整個孵化過程中水質指標為水温21.5±1.9℃、溶解氧含量8.08±0.47毫克/升、pH8.5±0.2、氨氮含量0.15±0.07毫克/升、亞硝酸鹽含量0.004±0.004毫克/升),且在仔魚沒有孵化出膜前,每天清污1次。仔魚開始孵化出膜時,不再清污,並及時清除死卵(可用吸管吸出水中的死卵),以免死卵發生水黴病而感染好卵。在水温為22℃條件下,經過大約90小時,仔魚迅速發育、劇烈扭動,卵膜彈性下降、變薄,大部分仔魚以身體前端或頭部脱離卵膜的方式孵出,而小部分最先破膜的部位為尾部。發現仔魚開始平遊後,收集仔魚,統計仔魚數量,計算出苗率。新生仔魚頭部呈圓鈍狀,緊貼卵黃囊,鰭褶膜較薄且呈透明狀、眼大;2日齡魚苗的游泳能力增強;3日齡魚苗的活動能力更強,卵黃囊已很小,膘泡形成,即可適時下塘進行夏花魚種培育。 [5] 

華鰁亞種分化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華鰁福建亞種
Sarcocheilichthys sinensis fukiensis
Nichols,1925
華鰁指名亞種
Sarcocheilichthys sinensis sinensis
Bleeker,1871 [1]  [6] 

華鰁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1年 ver 3.1)——無危(LC)。 [2] 

華鰁主要價值

食用及經濟:華鰁個體小,數量較多,有一定的經濟價值,是一種小型的食用魚類。此外,可食部分含有率為61.38%,肌肉中水分、蛋白質、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別為77.26%、18.47%、2.96%和1.14%。肌肉鮮樣中含有18種氨基酸,氨基酸總含量為18.06%,肌肉中主要含有14種脂肪酸,其中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為21.14%,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總含量為5.63%,DHA與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比值為1.00。肌肉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豐富。 [4] 
觀賞:其體色較鮮豔,有4條黑斑。因此有作為觀賞魚開發的潛力。 [4] 
藥用:全魚可以入藥。味甘、平、無毒。安胃和中、利小便,解毒。主治水腫脹滿、黃疸,瘡毒。 [7] 
參考資料
  • 1.    Sarcocheilichthys sinensis Bleeker, 1871  .biolib[引用日期2020-03-27]
  • 2.    華鰁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20-03-27]
  • 3.    華鰁  .國家動物標本資源庫[引用日期2020-03-27]
  • 4.    石瓊,範明君,張勇主編,中國經濟魚類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01,第157-158頁
  • 5.    張傑,吳永君,沈家佳.華鰁人工繁殖與夏花魚種培育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19,(第2期):68-69
  • 6.    福建華鰁  .國家動物標本資源庫[引用日期2020-03-27]
  • 7.    伍漢霖主編,中國有毒及藥用魚類新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06,第500頁
  • 8.    中國濕地博物館,西溪濕地魚類識別手冊,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8.07,第52頁
  • 9.    楊幹榮,黃宏金等編著,武漢地區經濟動物手冊,湖北省暨武漢市動物學會,,第30頁
  • 10.    李文華,旭日干,中國自然資源通典 吉林卷,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第339頁
  • 11.    石瓊,範明君,張勇主編,中國經濟魚類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01,第157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