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莫桑比克島之戰

鎖定
莫桑比克島之戰;是發生1607年3月29日在莫桑比克島的戰爭。
名    稱
莫桑比克島之戰
發生時間
1607年3月29日-5月7日
地    點
莫桑比克島
參戰方
荷蘭東印度公司,葡萄牙
結    果
葡萄牙獲勝
參戰方兵力
荷蘭9艘戰艦,1500人;葡萄牙戰士60人,非洲僕從軍若干
主要指揮官
保羅-範-卡登;斯蒂芬

目錄

莫桑比克島之戰背景介紹

17世紀初的荷蘭,已初步擺脱了西班牙帝國束縛。為打破馬德里宮廷制定的經濟封鎖政策,大量城市資產階級聯合創立了東印度公司,準備在全球各地打造只屬於自己的國際貿易網絡。依然服從帝國控制的葡萄牙海外據點,自然是讓他們最好的下手目標。

莫桑比克島之戰經過

東印度公司就是荷蘭建立獨立貿易體系的產物 東印度公司就是荷蘭建立獨立貿易體系的產物
1606年,東印度公司就準備向遙遠的東非海岸派遣遠征部隊。其目的在於攻佔莫桑比克島,從而截斷葡萄牙本土與印度總督區之間的聯繫。曾為公司遠征過東印度羣島巴西好望角的名將保羅-範-卡登,被授命指揮這次重要的戰略破局。他將嘗試用手中的9艘戰艦和1500名水兵,切斷對手的遠海帝國咽喉。再以莫桑比克為前進基地,拔除其他的葡萄牙東方據點。
擁有豐富海外作戰經驗的 保羅-範-卡登 擁有豐富海外作戰經驗的 保羅-範-卡登
莫桑比克是里斯本通往印度的重要咽喉 莫桑比克是里斯本通往印度的重要咽喉
面對荷蘭方面的行動,葡萄牙人幾乎完全沒有察覺。基於歷史原因,其主要的海外兵力都集結在巴西和印度兩地,對扼守大西洋印度洋快速航道的東非反而不夠重視。這主要是因為除法國以外,其實很少有歐洲國家對波斯灣以西的海區進行攻擊。所以在往返歐亞兩地的船長們看來,非洲東南部海岸都比較安全。作為重要據點的莫桑比克島,只有不大的定居點和小型要塞,並由60名守軍及若干非洲僕從軍防衞。
1606年4月30日,保羅的人馬完成集結,並從荷蘭本土的特塞爾島出航。艦隊中除1艘小型的快艇外,其餘8艘都是滿載士兵和武器的蓋倫帆船。雖然在漫長的航行中,有不少人因疾病喪生或失去戰鬥力,但其規模依然遠超東非小島上的葡萄牙殖民者。當艦隊在1607年3月29日抵達目標所在位置,發現根本沒有任何敵方船隻能夠在海上予以攔截。雖然莫桑比克島上的港內確有3艘武裝商船,但以運貨為主的它們只裝備着很少火炮,更湊不出足夠士兵完成備戰。
保羅的船隊 通常都比葡萄牙對手裝備精良 保羅的船隊 通常都比葡萄牙對手裝備精良
因此,整個船隊就迅速從島嶼的外側駛過,陸續發炮轟擊小型要塞內的守軍。葡萄牙人也迅速做出反應,依靠陸基火炮的更好穩定性,頻頻擊中入侵者船隻。然而,荷蘭艦隊在損失百名成員後,還是在莫桑比克島和非洲大陸之間的水域下錨。這樣一來,守軍就很難通過友好部落獲取補給。至於從本土或印度趕來的海軍援助,就更是遙遙無期。
莫桑比克島之戰的雙方部署 莫桑比克島之戰的雙方部署
次日,保羅下令荷蘭戰艦集中突襲港口,準備奪取已困在其中的3艘葡萄牙船隻。上面運載的大量東方貨物,正是全體成員都渴望分配的額外獎勵。守軍也意識到堡壘火力不足,根本擋不住對手進入。於是就索性將商品都搬到岸上,將2艘較大的蓋倫帆船鑿穿,使其變為坐沉港口的木質炮台。但因為火炮數量實在有限,那艘較小的槳帆船還是被荷蘭人用小艇拖走。
保存至當代的莫桑比克島要塞 保存至當代的莫桑比克島要塞
此時,荷蘭人已覺得很難從海面迫使守軍投降。雖然莫桑比克島要塞初建於16世紀初,但在戰役爆發時已完成了稜堡化改造。低矮的牆體不容易被遠程火炮所命中,斜坡牆體也有助於抵消炮彈的衝擊力。加上緊密的工程學計算,讓守軍不必擔心存在射擊死角。所以,區區60名守軍就可以用12門大口徑岸炮覆蓋極大的區域。荷蘭人也根本不敢在靠近島嶼外側的海面停泊。
荷蘭士兵在歐洲並不以善戰著稱 荷蘭士兵在歐洲並不以善戰著稱
4月1日,保羅派出陸戰隊抵達島上,在靠近島嶼內側的位置建立陣地。由於葡萄牙要塞外圍還有用磚石砌成的壕溝,簡單的坑道作業根本難以實施。進攻者便將一些艦炮搬運過來,對一側的護牆進行了18天密集轟炸。然而,用於海戰的長程火炮威力有限,很難直接轟開那些城牆。所以在命中2000多發大小炮彈後,葡萄牙人的莫桑比克要塞依舊巍然不動。
17世紀的葡萄牙海外駐軍形象 17世紀的葡萄牙海外駐軍形象
於是,荷蘭人向要塞的指揮官斯蒂芬提出休戰,並藉機策動柔性攻勢。保羅首先警告守軍,很難在短期內獲得海上援助。接着又表示願意直接出錢,將要塞和整個島嶼一併買下,否則將被整個定居點徹底摧毀。但葡萄牙人始終拒絕榮譽投降,並惹得對手發起惱羞成怒的謾罵。當進攻者自詡為擺脱西班牙奴役的自由人,也徹底激怒了被説成是帝國奴隸的守軍。斯蒂芬甚至向保羅提出集體決鬥要求,願意用25名士兵迎戰對方選出的50人代表。荷蘭人當然不會答應,便終止休戰並繼續火炮轟擊。
17世紀 駐防莫桑比克的葡萄牙火槍手 17世紀 駐防莫桑比克的葡萄牙火槍手
4月29日夜間,不願繼續死守的葡萄牙人策劃了一次反突襲。當初由斯蒂芬精選出來的25名決鬥者,趁着下雨摸上了對方陣地。在火繩槍不便使用的情況下,雙方以佩劍和長矛展開近身混戰。荷蘭人被這些突襲者打了個措手不及。雖然敢死隊很快因人數不足而選擇後撤,但大量追趕他們的圍攻者還是落入下風。當全部的葡萄牙人安全回到要塞,已成功擊殺30名敵軍,還另外打傷了80人。
許多沿海的黑人部落 也完全站在葡萄牙一邊 許多沿海的黑人部落 也完全站在葡萄牙一邊
到這年的5月7日,保羅已沒有耐心繼續包圍要塞。在圍城期間,他曾經數次派人到大陸上向非洲部落購買口糧。但當地土著要麼已皈依天主教,或者就是害怕葡萄牙人事後報復,根本沒人願意進行交易。荷蘭人便只有孤注一擲,將所有人撤回船上繼續作戰。臨走前,他們也不忘放火焚燬島上的定居點,報復那些躲入要塞助戰的土著居民。然而,由於不敢輕易靠近島嶼,所有戰艦的炮擊都沒有獲得理想結果。
荷蘭艦隊在最後突襲中還損失了1艘船 荷蘭艦隊在最後突襲中還損失了1艘船
最後在5月16日,保羅下令艦隊利用漲潮衝入錨地位置,準備一鼓作氣的攻克堡壘。但在守軍火力的精準阻擊下,荷蘭人始終無法從容地派出陸戰部隊。更有船長因不熟悉當地水文,致使整艘蓋倫帆船擱淺。為了不給對手留下任何戰利品,保羅在全體船員疏散後便下令將之焚燬。其餘人也駕着遍體鱗傷的帆船,迅速離開守軍的射擊範圍。至此,任何對莫桑比克島的進攻計劃都已宣告破產。
荷蘭艦隊最後只能轉進海峽北部的科摩羅羣島 荷蘭艦隊最後只能轉進海峽北部的科摩羅羣島
此後,荷蘭艦隊依然在島嶼附近停留了一段時間。等到破損的船體在29日完成修復,才心有不甘的駛往科摩羅羣島尋求補給。至於姍姍來遲的葡萄牙戰船,則要再過三週才能從西非海岸抵達。但缺乏根基的荷蘭人,無疑比島上守軍更拖延不起。只能硬着頭皮到印度和南洋羣島尋覓劫掠機會。

莫桑比克島之戰評價

缺乏可靠盟友 是荷蘭早期擴張中的最大麻煩 缺乏可靠盟友 是荷蘭早期擴張中的最大麻煩
1607年的這次莫桑比克島之戰,無疑是荷蘭早期海外擴張過程中的困難縮影。雖然作為後進挑戰者,他們很容易在某個局部集中優勢兵力,卻很難奈何那些有本土勢力支持的葡萄牙據點。
東印度公司就在後來的對抗中轉變思路,專門與敵視葡萄牙人的本土君主聯合,或尋找對手無力顧及的區域進行滲透發展。局部進程看似快速,實則將耗費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等徹底勝利的曙光照耀到地平線上,更加不易對付的英國人也開始光臨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