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莊窠遺址

鎖定
莊窠遺址,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常寧鄉莊窠村南,東西各距桃花和吉家莊鎮15華里,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夏商時居住址。 [2]  [4] 
莊窠遺址的內函極為豐富,有仰韶、龍山商代早期和遼代各時期的文化遺存,還有夏朝時代的文化遺物。以商代早期的遺存最為重要。文化層厚達5米,斷崖處可見灰坑、墓葬遺蹟。遺址龍山時期的遺物有石斧、夾砂灰陶的細繩紋鬲、折沿素面盆、圜足豆等。 [2]  [4] 
2013年3月5日,莊窠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莊窠遺址
地理位置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常寧鄉莊窠村南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商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009-1-009

莊窠遺址歷史沿革

莊窠遺址 莊窠遺址
1958年,河北省文物普查時發現莊窠遺址。 [2] 
1979年、1981年,河北省文物管理處、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張家口地區博物館組成張家口考古隊,對莊窠遺址進行了發掘。 [2]  [8] 

莊窠遺址遺址特色

莊窠遺址 莊窠遺址
莊窠遺址的內函極為豐富,有仰韶、龍山商代早期和遼代各時期的文化遺存,還有夏朝時代的文化遺物。以商代時期的遺存最為重要。文化層厚達5米,斷崖處可見灰坑、墓葬遺蹟。遺址遺物有石斧、夾砂灰陶的細繩紋鬲、折沿素面盆、圜足豆等。 [2]  [5] 
莊窠遺址 莊窠遺址
莊窠遺址東西寬100米,南北長56米。地層堆積相當豐富,最下層是相當龍山文化時期的堆積,其上為相當早商文化堆積,最上存在遼代文化疊壓。 [3]  [5] 

莊窠遺址文物遺存

龍山時期的遺物
莊窠遺址發掘龍山時期的遺物有石斧、夾砂灰陶繩鬲、泥質灰陶斝、罐等。商代早期陶器有夾砂灰陶折沿方唇紋繩鬲、泥質灰陶寬折沿方唇素面盆等。這些陶器均與鄭州二里崗上層器物相似,應屬商代早期。 [2]  [3] 
新石器時代遺物
莊窠遺址發掘新石器時代遺物有圜底缽、細泥紅陶壺等,彩陶多為黑條帶紋或直線三角紋。其中,圜底缽、寬黑彩條帶紋斂口缽和紅陶壺等,與半坡類型同類器物相近。 [3]  [5] 
折肩鬲
莊窠遺址出土折肩鬲一件,卷沿、折肩,下為三錐形袋足,無實足跟,器表多素面或磨光,少數施彩繪。出土數量較多,形制彼此接近。 [7] 
莊窠遺址出土缽一件,圓唇斂口,腹圓折向下斜收成小平底,口緣外飾寬黑綵帶,綵帶中有三條一組的紅色斜線。圜底缽出土一件,圓唇素面,圜底。 [8] 

莊窠遺址研究價值

莊窠遺址是一處重要商代址,對於研究中國北方夏商時期考古文化的面貌性質有着重要的價值。 [2]  [6] 

莊窠遺址保護措施

莊窠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莊窠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7月,莊窠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莊窠遺址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莊窠遺址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5日,莊窠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莊窠遺址旅遊信息

莊窠遺址地理位置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常寧鄉莊窠村南。

莊窠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蔚縣人民政府出發,用時大約40分鐘,路程大約28.2千米。
參考資料
  • 1.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3-13]
  • 2.    張家口市檔案館編. 張家口名勝景觀[M].181.
  • 3.    鄧幼明.張家口豐富的文物[M]:黨建讀物出版社,2006:14.
  • 4.    蔚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蔚縣誌[M]:中國三峽出版社,1995:573.
  • 5.    中國考古集成 華北卷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 綜述 2[M].孫進已,蘇天鈞,孫海:哈爾濱出版社,1994:822.
  • 6.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張家口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張家口文史資料 第35輯 紀念張家口市開展文史工作二十年[M]:張家口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2000:359.
  • 7.    中國考古學會.中國考古學會第七次年會論文集 1989[M]:文物出版社,1992:298.
  • 8.    孫進已,蘇天鈞,孫海.中國考古集成 華北卷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 新石器 1[M]:哈爾濱出版社,199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