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荔城報恩寺塔

鎖定
荔城報恩寺塔,又稱東巖山塔,位於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東巖山報恩寺內,佔地面積約49平方米,是北宋時期的古建築。 [3]  [5] 
荔城報恩寺塔建於宋紹聖年間(1094~1098年),坐落於東巖山報恩寺中大雄寶殿與觀音殿之間的中軸線上,為3層八角樓閣式空心石塔,邊長4.4米,須彌座高1.2米,塔身通高約13米。須彌座上下梟浮雕蓮花紋飾,上下坊浮雕卷草紋飾,束腰浮雕37只形態各異奔獅。塔身各層疊澀出檐。每層四面開拱門。荔城報恩寺塔經歷八級大地震仍完好無損。塔牆薄而塔身空,門洞大而塔身輕,使塔能穩定地豎立在塔基上,重心低下。而塔牆內外都托出三層懸臂,亦可以牢固地承載塔檐和上層塔牆,因此這是座抗震建築物。荔城報恩寺塔見證了佛教文化在東南地區的傳播與興盛。荔城報恩寺塔歷史沿革清晰,造型古樸渾厚,是東南地區擁有重要影響的佛塔及保存較為完整的北宋古塔,為研究中國南方地區宋代樓閣式石塔的發展、宗教藝術、雕刻藝術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5-6] 
2019年10月,荔城報恩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荔城報恩寺塔
地理位置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東巖山報恩寺內
所處時代
北宋
佔地面積
約 49 m²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322-3-12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荔城報恩寺塔歷史沿革

荔城報恩寺塔建於宋紹聖年間(1094~1098年)。 [4]  [6] 
元皇慶二年(1313年)、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荔城報恩寺塔經過兩次大修。 [2]  [6] 
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荔城報恩寺塔經歷八級大地震仍完好無損。 [4-5] 
荔城報恩寺塔 荔城報恩寺塔
1985年,荔城報恩寺塔經過一次維修。 [2] 

荔城報恩寺塔建築格局

荔城報恩寺塔
荔城報恩寺塔(2張)
荔城報恩寺塔,坐落於報恩寺中大雄寶殿與觀音殿之間的中軸線上,為3層八角樓閣式空心石塔,邊長4.4米,須彌座高1.2米,塔身通高約13米,佔地面積約49平方米。須彌座上下梟浮雕蓮花紋飾,上下坊浮雕卷草紋飾,束腰浮雕37只形態各異奔獅。塔身各層疊澀出檐。每層四面開拱門。荔城報恩寺塔經歷八級大地震仍完好無損。專家研究,塔牆薄而塔身空,門洞大而塔身輕,這使塔能穩定地豎立在塔基上,重心低下。而塔牆內外都托出三層懸臂,亦可以牢固地承載塔檐和上層塔牆,因此這是座抗震建築物。 [3-5] 
塔門
塔門
塔門(2張)
第一層塔門兩旁有淺龕,內浮雕金剛武士,線條粗獷有力,塔門金剛力士造像和基座獅子浮雕具隋唐風格。 [4-5]  [6] 
塔檐和塔室
塔室 塔室
一層塔檐為三層混肚石疊澀出檐,以5到6塊條石拼接而成,檐口平直,兩端檐角翹起,刻瓦壟、瓦當和滴水等。二三層塔檐均為雙層混肚石疊澀出檐,以條石拼接成。二三層塔檐上方設平座,但沒有欄杆。塔心室為空筒式結構,猶如一個天井,站在底層可看到塔頂。東門內壁至北門頂砌有石梯可登至二層北門內,石階邊安置鐵欄杆,在第八級合階處還設一鐵欄杆門,石梯是從塔牆減薄砌成的。要上第三層需另架梯子,塔蓋的南面塔檐留一空洞,用梯子可登塔頂。由於塔身每層都有四個門,塔頂還有孔,因此塔心室內明亮。塔心室二層內壁每面闢五個並排的歡門式券龕。 [4-5]  [6] 
塔剎
塔剎 塔剎
塔剎為相輪式,刻有九環九腰,頂蓋八角攢尖,從蓋的四周朝八角檐脊用八條鐵鏈拉住固定。各檐脊翹舉內用石佛像壓住。塔尖安置寶葫蘆,有三球二腰一尖,也用八條小鐵鏈從頂尖拉住頂蓋固定着。 [4-5]  [6] 

荔城報恩寺塔文物遺存

浮雕獅子
浮雕獅子(2張)
荔城報恩寺塔束腰轉角為五段式竹節柱,每面以四根竹節柱分隔成五部分,每部分浮雕獅子,共有37只。這些獅子姿態各異,或低頭奔跑,或回首觀望,或抬頭向前,或玩耍繡球,或靜卧在地,或倒地翻滾。一層塔身每扇門外兩邊外牆各浮雕金剛力士一尊,共有8尊,形態各異。 [5]  [6] 

荔城報恩寺塔文物價值

荔城報恩寺塔見證了佛教文化在東南地區的傳播與興盛。荔城報恩寺塔歷史沿革清晰,造型古樸渾厚,是東南地區擁有重要影響的佛塔及保存較為完整的北宋古塔,為研究中國南方地區宋代樓閣式石塔的發展、宗教藝術、雕刻藝術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4-5] 

荔城報恩寺塔保護措施

1996年,荔城報恩寺塔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3-4] 
2019年10月,荔城報恩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荔城報恩寺塔旅遊信息

荔城報恩寺塔地理位置

荔城報恩寺塔位於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東巖山報恩寺內。

荔城報恩寺塔交通信息

自駕:自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荔城報恩寺塔,路程約4.2千米,用時約13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