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茶可道

(潘向黎著隨筆集)

鎖定
《茶可道》是當代作家潘向黎創作的隨筆集,首次出版於2011年2月。 [1-2] 
該書共84篇,涉及茶與人、茶與水、茶與詩、茶與史、茶與器。作者在書中大量引經據典,將茶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融入現實生活,從茶的性情,自然而然地跨越到喝茶人的性情。作者的文筆清新、細膩、輕快、典雅,具有感染力、親和力和新鮮感。雖引經據典卻不失趣味,絕無一些茶書中高深莫測的玄妙之感。 [3] 
作品名稱
茶可道
作    者
潘向黎
文學體裁
隨筆集
首版時間
2011年2月
字    數
158000(2017年版)

茶可道內容簡介

《茶可道》是一本茶文化的文集。喝茶,很多人都喜歡;茶之道,卻不是人人盡知。作者講茶道,不講茶,先講水;龍井碧螺春、香片、鐵觀音等名茶盡出東南,然茶卻誕生在西南之雲南,茶業、茶文化的搖籃卻是巴蜀之地;茶之“芳名”,或因形得名,如珍眉瓜片,或因地得名,如龍井,均名如其茶,可謂二美具,但“龍井43”就讓人想到了滿是試管的實驗室。讀者還可以跟着作者去品嚐碧螺春、老君眉、鐵觀音、白毫,去見識茶禮、茶規、茶宴茶會,去欣賞名目繁多的茶具。 [4] 

茶可道作品目錄

2017年版目錄
梅花上的雪
茶之初
花是花,茶是茶
一聲“茶發芽”
敢問佳人芳名
鑑別力神話
茶之雅稱、戲稱和貶稱
飲茶之宜
且慢驕傲,冷水在此
真香無敵
茶洗葫蘆茶洗錢
香·味·韻
小娘子,葉底花
吃茶,真的吃?
如今到處亂定親
何處天下第一泉
茶與飯
何物茶粥?
二娘子家書
千古清逸《苦筍帖》
一聲漸兒茶,雙淚落君前
茶人與茶鬼
浮生清福
人世真侷促
不在茶中在夢中
燙茶神
煮茶不論英雄
消受一杯碧螺春
烏龍茶之韻
鐵觀音打敗大紅袍
黑白兩道
蒸青豈是日本茶
身世紛紜老君眉
福建白茶老君眉
春天,想起台灣茶
一飲傾心説凍頂
因禍得福話白毫
藥或者文物或者卡米拉
普洱燒退,可緩緩飲矣
茶不知名分外香
聽,茶哭的聲音
本地山 本地水 本地茶
茶禮與茶規
茶會與茶宴
茶與果
雲霧 輕香 冷韻
一春心事在新茶
各自喝茶去吧
我的那杯及時茶
睡前一壺茶
茶邊話
梅家塢初夏
茶是此山茶 道是此山道
吟到新茶詩也香——茶與詩之一
貢茶滋味——茶與詩之二
茶煙輕颺名寺中——茶與詩之三
茶香入對聯
《金甌缺》無茶
詩人原是種茶人——茶人之一
醉翁本色是茶仙——茶人之二
“前丁後蔡”話丁謂——茶人之三
蔡襄與小團——茶人之四
到底是蘇東坡——茶人之五
趙佶:風雅絕代衰天子——茶人之六
“分寧一茶客”與“黃州夢”——茶人之七
八百年前一盞茶——茶人之八
想見其人肺腑香——茶人之九(上)
但願相對啜一甌——茶人之九(下)
不伍於世流,不污於時俗——茶人之十
千古茶閒煙尚綠——茶人之十一
玉與水晶 但等知音——茶人之十二
黯淡之光——茶具之一
人生百年 紫氣萬年——茶具之二
水色 茶香 壺魂——茶具之三
若即若離錫與茶——茶具之四
壺嘴的曲直是非——茶具之五
二十四將與十二先生——茶具之六
從青瓷而黑瓷到白瓷——茶具之七
秋水澄 千峯翠——茶具之八
黑,妙不可言——茶具之九
白碗勝霜雪 盛茶有佳色——茶具之十
一枝獨秀是青花——茶具之十一
何似在人間——茶具之十二
清芳留取餘味——寫在後面 [2] 

茶可道作品鑑賞

《茶可道》共收入作品80餘篇,每篇約1200字,讀起來既可以思想連續,也可以獨立成篇。就題材而言,茶文化不可謂不厚重,但潘向黎並沒有像某些故作高深的作家那樣把茶文化寫成一篇大文章,羅列資料萬千條,上下五千年議論得沒完沒了,而是從小處着眼,從自己細微的心靈感受落筆,從而把文章寫得融知識性、趣味性和文學性於一體,韻味無窮。如《何處天下第一泉》一文,作者針對天下第一泉的不同爭論,在引用了歐陽修的一句話“水味有美惡而已,欲舉天下之水一一而次第之者,妄説也”之後,她認為:“只要覓得好水,能沏出自己滿意的好茶,就是樂事,何必問虛妄的天下第幾?若問到底有沒有天下第一泉,也許有。在何處?在心裏。除了在乾淨的心裏,哪裏有真正的天下第一泉?心泉不清不淨,天下再沒有乾淨的水,乾淨的茶了。”
再如《人世真侷促》一文,自古以來,詩與茶、禪同道,相互作用,啓人心智。題目源於蘇東坡詠茶長詩《寄周安孺茶》中“乳甌十分滿,人世真侷促”詩句,意思為:茶器裏的茶湯可以注到十分滿,人生在世就有種種欠缺,不可能這樣圓滿了。更深一層解釋:滿是茶湯的小小茶杯真實廣大,杯外的人士反而狹小侷促。這樣的解釋自然是此中有禪意了。但作者並不滿足,她認為這10個字的含義遠不止這些,只可以“説不清但能體會到,真是醍,醐,灌,頂”。只有對茶對人生都有着最深體驗的人,才寫得出這樣的詩,它觸及了茶飲的終極意義。或許是千年得以遇知音,作者在幾番論述後於結尾生髮出自己對茶與人生的感悟:“也許,使人們對茶戀戀難捨的,歸根結底,不是因為百般功用,不是因為千般風雅,而是這種在短暫的人生、侷促的人生中找到片刻自在的感覺。”
散文創作首先要有“我”,從“我”出發,從“我”的發現、感悟出發,實現人們的接受與共鳴。知識只是傳播與接受的過程,是不帶感情色彩的,只有思想感情才能達到共鳴。讀《茶可道》,人們不僅知道了中華民族茶文化的自然發展史,而且感悟到了作者對茶文化的人生哲學。過去,人們評價作品與人品總愛説文如其人,即做到了人品和作品的統一。讀《茶可道》,就彷彿在一個週末的午後,坐在茶館裏聽潘向黎説茶書。其實,一些深諳茶道的人,其本身就是一杯充滿文化自覺與自信的千年老茶,潘向黎就屬於此類。 [5] 

茶可道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2年7月12日,《茶可道》獲得第五屆冰心散文獎(2010—2011年度)散文集獎。 [6] 

茶可道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茶可道》
2011年2月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978-7-108-03614-8 [1] 
《茶可道:增補本》
2017年10月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978-7-108-05992-5 [2] 

茶可道作者簡介

潘向黎(1966—),女。生於福建泉州,12歲移居上海。現為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著有長篇小説《穿心蓮》、小説集《白水青菜》《上海愛情浮世繪》《十年杯》《我愛小丸子》《輕觸微温》《女上司》《中國好小説·潘向黎》、專題隨筆集《茶可道》《看詩不分明》《梅邊消息:潘向黎讀古詩》《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詩詞十二講》、散文集《萬念》《如一》《無用是本心》《茶生涯》《純真年代》等多部。曾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報人散文獎、朱自清散文獎、花地文學榜年度散文金獎、鐘山文學獎、人民文學年度小説獎、郁達夫短篇小説獎等。小説五次入選中國小説排行榜,多次入選多種年度榜單。部分作品被譯成英、德、法、俄、日、韓、希臘等語種,出版英譯小説集《緬桂花》及俄譯隨筆集《茶可道》。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