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茵陳丸

鎖定
茵陳丸主治時行病,急黃,瘴癘疫氣,痎瘧,赤白痢,傷寒,婦人血氣刺痛,小兒驚熱欲發癇。
藥品名稱
茵陳丸
編    號
77581
組    成
茵陳3兩,梔子3兩
出    處
《千金》卷十
編號: 77581
名稱: 茵陳丸
組成: 茵陳3兩,梔子3兩,芒硝3兩,杏仁3兩,巴豆1兩,常山2兩,鱉甲2兩,大黃5兩,豆豉5合。
出處: 《千金》卷十。
主治: 時行病,急黃,瘴癘疫氣,痎瘧,赤白痢,傷寒,婦人血氣刺痛,小兒驚熱欲發癇。 時行病,急黃,瘴癘疫氣,痎瘧。黃病痰癖,時氣傷食,小兒驚熱欲發癇,赤白痢,春初有宿熱。傷寒5-7日以後,胸膈痞悶,喘息嘔逆;婦人血氣刺痛。
用法用量: 每服3丸,飲送下。以吐利為佳。不知,加1丸。初覺體氣有異,急服之。
製備方法: 上為末,以餳為丸,如梧桐子大。
各家論述: 《醫方集解》:此足太陽、陽明、厥陰藥也。梔子、淡鼓,梔鼓湯也,合常山可以湧吐,合杏仁可以解肌;大黃、芒消,承氣湯也,可以蕩熱去實,合茵陳可以利濕退黃,三藥名茵陳湯,治黃正藥;加巴豆大熱以祛臟腑積寒,加鱉甲滋陰,以退血分寒熱。此方備汗吐下三法,故能統治諸病。居平當預合之,以備緩急,雖雲劫劑,實佳方也。
附註: 茵陳蒿丸(《聖濟總錄》卷三十七)、三山丸(《雞峯》卷五)、茵陳梔子丸(《雞峯》卷九)、梔子丸(《得效》卷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