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英西戰爭

(克倫威爾時代的英西戰爭)

鎖定
英西戰爭發生於1655年至1660年。第一次英荷戰爭克倫威爾領導下的英國將劍鋒指向西班牙,根本目的是要打破西班牙隊加勒比海商業的壟斷。1656年、1657年兩次摧毀了西印度羣島西班牙珍寶船隊 [1-2]  但英國海上航道卻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在整個戰爭期間,為西班牙和荷蘭服務的私掠船頻繁打擊英國航運,這其中包括敦刻爾克私掠船,使英國損失了1500至2000艘商船,給英國本已惡化的財政雪上加霜。到17世紀50年代後期為商船護航已成為英國海軍的一項重要任務。英西戰爭期間,荷蘭趁機恢復了不少原本已被排除在外的貿易領域。故荷蘭成為這場英西戰爭的最大贏家。 [3] 
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後,這場戰爭在1660年9月正式結束。1670年又通過《馬德里條約》使西班牙承認英國在加勒比海佔領島嶼的主權。戰爭使兩國經濟都遭受嚴重損失。但第一次英荷戰爭和1655年英西戰爭至少證明英國海軍已成為歐洲主要海軍強國之一。 [4] 西班牙帝國則繼續衰落。
名    稱
英西戰爭(1655-1660)
地    點
西印度羣島加那利羣島西歐
參戰方
英格蘭聯邦、法蘭西王國 VS 西班牙帝國
結    果
英國勝利;英西分別在1660年和1670年簽訂馬德里條約
發生時間
1655年至1660年9月

英西戰爭背景及原因

克倫威爾在鎮壓了平等派,征服了愛爾蘭和蘇格蘭,又於第一次英荷戰爭戰勝荷蘭,使得克倫威爾聲望達到了頂峯,其權勢和地位空前增長。 [5]  隨即克倫威爾又將矛頭指向西班牙。為了消除西班牙人的警覺性,克倫威爾派遣羅伯特·布萊克指揮一支英國艦隊進入地中海執行遠航任務,使西班牙對英國的戰略行動做出錯誤判斷,也順便在地中海打擊北非的巴巴里海盜,加強英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1654年,布萊克迫使葡萄牙簽訂條約,從葡萄牙手裏取得了其原先給予荷蘭的海上貿易特權,為英國勢力向東印度羣島巴西非洲西海岸等地的滲透,提供了機會與條件。 [6-7]  就在一切準備就緒之時,1654年,克倫威爾制定“西進”計劃,旨在向西印度羣島進軍。 [8]  克倫威爾此舉除了拓展英國的殖民地,根本目的在於打破西班牙在加勒比海商業的壟斷。1654年10月,克倫威爾任命海軍上將佩恩為遠征艦隊司令,當年12月又任命維納布爾斯將軍為遠征軍陸軍司令併兼任美洲英屬殖民地行政首腦。 [9] 

英西戰爭過程

1655年1月,英國遠征艦隊主力到達巴巴多斯島。接着在奪取海地失敗後,便轉而奪取牙買加。當時,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聽到英國進攻海地牙買加的消息後,沒收了英國人在西班牙屬地上的所有財產。1655年10月13日,西班牙大使及外交人員索還了他們的護照,同年10月25日,英西兩國正式宣戰,11月3日英、法簽訂和平與貿易條約,戰爭迅即全面展開。
英國海軍名將羅伯特·布萊克 英國海軍名將羅伯特·布萊克
英、法與西班牙的戰爭同時在陸上和海上進行。英國利用海軍優勢從海上封鎖了西班牙海岸,切斷通往佛蘭德爾的海上通道,阻止西班牙同西印度羣島的一切商業來往。 [9]  1656年布萊克率領英國艦隊封鎖西班牙加的斯港,期間截住一支西班牙珍寶船隊,捕獲兩艘價值20萬英鎊的寶藏船。次年4月,羅伯特·布萊克在獲悉一支西班牙珍寶船隊駛往加那利羣島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港口後,隨即改變計劃捕獲這支珍寶船隊,在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海戰中,布萊克重創了這支珍寶船隊並使西班牙的岸防炮台遭受嚴重破壞。儘管在返航途中,布萊克因傷病纏身在接近普利茅斯港時去世,但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海戰對西班牙造成的財政打擊是巨大的,併為英國贏得了作為歐洲主要海軍強國的聲譽。西班牙不但不能迅速派出增援部隊援助他脆弱的西屬美洲,而且也無法保護海上生命線。一切跡象都有力的證明,西班牙帝國已經日暮西山。 [10] 
1657年3月,英法通過《巴黎條約》正式建立聯盟。英國出兵進入法國支援法軍。英法軍隊在陸上佔據了優勢,但進攻不斷出現波折,因為英、法、西三國互相間皆有密切往來,英法互相猜忌,只得靠不斷地借條約維持同盟。在1658年的沙丘戰役和敦刻爾克戰役雙方進行了決戰,最終西班牙戰敗,敦刻爾克由英軍佔領並轉歸英國管轄。 [9]  有效的制止了敦刻爾克私掠船對英國航運的打擊。

英西戰爭後果

儘管英國戰果輝煌,但英國商船卻在西班牙的敦刻爾克私掠船的騷擾下吃盡了苦頭,戰爭期間英國損失了1500至2000艘商船。到1650年代後期,為商船護航已成為英國海軍的一項主要戰略任務。 [3]  從1657年開始,英國政府已無法向海軍提供足夠的資金。到1658年,出現水手拒絕出海執行任務的嚴重情況。英國和西班牙在戰爭中都遭受到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11]  隨着英國的盟友法國和西班牙在1659年簽訂《比利牛斯和約》,導致斯圖亞特王朝在英國復辟。英西戰爭也於1660年9月正式結束。1662年查理二世不顧本國利益,將敦刻爾克以20萬英鎊的價格賣回給法國。後來當法國與英國交惡時,敦刻爾克又變成了法國的私掠船基地,再次成為英國海上貿易的絆腳石。1670年英國又通過《馬德里條約》使西班牙承認英國在加勒比海佔領島嶼的主權。戰爭使兩國經濟都遭受嚴重損失。而荷蘭趁機恢復了不少原本已被排除在外的貿易領域。故荷蘭成為這場英西戰爭的最大贏家。 [3] 
參考資料
  • 1.    雷蒙德·卡爾 .世界歷史文庫:西班牙史:東方出版中心,2009年11月:162
  • 2.    克雷頓·羅伯茨、戴維·羅伯茨、道格拉斯·比松 著,潘興明 譯.世界歷史文庫:英國史(上冊):商務印書館,2013年2月:438
  • 3.    蘭伯特 著,鄭振清,向靜 譯.風帆時代的海上戰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63
  • 4.    J. S.布羅姆利 .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第四卷):劍橋大學出版社 ,1970年:237
  • 5.    陳曉律、王蘇琦、王君、袁滿.世界帝國興衰叢書:英帝國:三秦出版社,2000年5月:136
  • 6.    戴維·豪沃斯 .戰艦:海洋出版社,1984年:59
  • 7.    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1654)評析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8-02-23]
  • 8.    錢乘旦、許潔明 .大國通史:英國通史:上海社會科學院,2007年:172
  • 9.    試析克倫威爾的英國海權戰略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8-02-23]
  • 10.    戴維·豪沃斯 .戰艦:海洋出版社,1984年:79
  • 11.    約翰·巴拉特.克倫威爾的海上戰爭:筆和劍圖書有限公司,2006年:18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