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苗而不秀

鎖定
苗而不秀,漢語成語,拼音是miáo ér bù xiù,意思是指莊稼出了苗而沒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資質,卻沒有成就。出自《論語·子罕》。
中文名
苗而不秀
拼    音
miáo ér bù xiù
出    處
論語·子罕
注    音
ㄇㄧㄠˊ ㄦˊ ㄅㄨˋ ㄒㄧㄨˋ
反義詞
開花結果

苗而不秀成語解釋

苗:指莊稼出苗;秀:莊稼吐穗開花。 [1] 

苗而不秀成語出處

《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1] 

苗而不秀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 [1] 
示例
【1】《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你元(原)來苗而不秀。呸!你是個銀樣鑞槍頭。
【2】 郭沫若《玉簪花》 如果把我們栽種在陰暗偏陬,那就染上官氣暮氣,苗而不秀。 [1] 
【3】北周·庾信《傷心賦序》:“羈旅關河,倏然白首,苗而不秀,頻有所悲。” [2] 
【4】元·關漢卿《陳母教子》二折:“打這廝父母教訓不秋,做的個苗而不秀。” [2] 
參考資料
  • 1.    苗而不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1-26]
  • 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新華成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