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芭蕉子

鎖定
芭蕉子,中藥名。為芭蕉目芭蕉科芭蕉屬植物。分佈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種子入藥,具有止渴潤肺之功效。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芭蕉目
芭蕉科
芭蕉屬
芭蕉
亞    科
芭蕉亞科
分佈區域
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中文學名
芭蕉子
採收時間
夏、秋季果實熟時採收
用    量
適量
毒    性
無毒

芭蕉子來 源

為芭蕉科芭蕉屬植物芭蕉Musa basjoo Sieb. et Zucc.的種子。

芭蕉子形態特徵

植株高2.5-4米。葉片長圓形,長2-3米,寬25-30釐米,先端鈍,基部圓形或不對稱,葉面鮮綠色,有光澤;葉柄粗壯,長達30 釐米。花序頂生,下垂;苞片紅褐色或紫色;雄花生於花序上部,雌花生於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內約10-16朵,排成2列;合生花被片長4-4.5釐米,具5(3+2)齒裂,離生花被片幾與合生花被片等長,頂端具小尖頭。漿果三稜狀,長圓形,長5-7釐米,具3-5稜,近無柄,肉質,內具多數種子。種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規則稜角,寬6-8毫米。
[1] 

芭蕉子分佈區域

產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芭蕉子生長環境

生於房前、屋後、山坡等處。

芭蕉子採集加工

夏、秋季果實熟時採收,鮮用。

芭蕉子歸 經

歸肺、心、腎經。

芭蕉子功 能

止渴潤肺。

芭蕉子相關配伍

蒸熟暴之令其開,春取仁,食之,通血脈,填骨髓。(《食療本草》)

芭蕉子用法用量

生食或蒸熟取仁,適量。

芭蕉子禁 忌

子生食發冷病。
[2] 
參考資料
  • 1.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2.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