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舞陽彼岸寺大殿

鎖定
舞陽彼岸寺大殿,位於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侯集鎮高寺與蘆郭村之間,是元朝至清朝時期的古建築。 [2] 
舞陽彼岸寺建於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現存天王殿和中佛殿(大殿)。大殿坐北向南,面闊進深各三間,面闊10.80米,進深8.8米,台基出牆0.16米,單檐九脊歇山頂式,大殿早年均為琉璃瓦件,現已全部拆除換為灰板瓦。灰瓦、正、垂、戧脊、鴟吻等均為陶件,中間寶瓶、走獸亦全部拆除。屋架結構,斗拱,也在後代重建中更換不少,但主要木結構還不失元代建築風格。大殿共有木柱14根,四周飾斗拱,當心間斗拱上保留有真昂,前排柱子使用減柱造,有明顯的側腳與柱升起,皆為早期特徵。舞陽彼岸寺大殿,建築歷經重修,木構件仍不失元代特徵,是研究元代建築的寶貴實物資料。 [2]  [4] 
2019年10月7日,舞陽彼岸寺大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舞陽彼岸寺大殿
地理位置
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侯集鎮高寺與蘆郭村之間
所處時代
元朝至清朝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357-3-16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舞陽彼岸寺大殿歷史沿革

舞陽彼岸寺建於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石志原文為:“敕建,至正二年歲次巳十月十五日,施主李文,韓禮謹志,重進,重建立”。另外,道光十五年《舞陽縣誌》載:“普善寺,彼岸寺,文殊寺,壽聖寺俱元至正年建。” [2]  [4] 
因屢遭兵賽和風雨襲擊,建築大多被毀,現存天王殿和中佛殿(大殿)。 [4] 
1956年,舞陽縣文物普查時,在高寺村學校發現640年前的大結構古代建築。當地叫高寺,它的正名為彼岸寺。 [6] 
舞陽彼岸寺大殿 舞陽彼岸寺大殿
1982年,河南省文物局撥款修繕舞陽彼岸寺。 [3-4] 

舞陽彼岸寺大殿建築格局

舞陽彼岸寺大殿立面圖 舞陽彼岸寺大殿立面圖
舞陽彼岸寺存中佛殿(大殿)與天王殿,置於同一中軸線上,天王殿為小型懸山頂建築,中佛殿坐北向南,面闊進深各三間,面闊10.80米,進深8.8米,台基出牆0.16米,單檐九脊歇山頂式,大殿早年均為琉璃瓦件,現已全部拆除換為灰板瓦。灰瓦、正、垂、戧脊、鴟吻等均為陶件,中間寶瓶、走獸亦全部拆除。屋架結構,斗拱,也在後代重建中更換不少,但主要木結構還不失元代建築風格。大殿共有木柱14根,四周飾斗拱,當心間斗拱上保留有真昂,前排柱子使用減柱造,有明顯的側腳與柱升起,皆為早期特徵。 [2]  [4]  [5] 

舞陽彼岸寺大殿文物遺存

石碑
石碑 石碑
石碑嵌入在大殿門東牆壁內,上刻“敕建,至正二年歲次已巳十月十五日,施主李交、韓禮謹志,主持僧重進、重暹建立。”這塊碑與眾不同的是還刻有一幅佛像,圍繞佛像頭部又刻光環一週,佛像赤背袒腹,盤足端坐,神態安詳,置身於須彌座蓮花池中,為其他碑少見。 [3-4]  [5] 

舞陽彼岸寺大殿文物價值

樑架 樑架
舞陽彼岸寺大殿,建築雖歷經重修,但木構件仍不失元代特徵,是研究元代建築的寶貴實物資料。 [2] 

舞陽彼岸寺大殿保護措施

舞陽彼岸寺大殿 舞陽彼岸寺大殿
2019年10月7日,舞陽彼岸寺大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舞陽彼岸寺大殿旅遊信息

舞陽彼岸寺大殿地理位置

舞陽彼岸寺大殿位於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侯集鎮高寺與蘆郭村之間。

舞陽彼岸寺大殿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舞陽彼岸寺大殿,路程約38千米,用時約57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