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貢桓侯宮

(自貢市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自貢桓侯宮,又名張飛廟,俗稱張爺廟 [19]  [30]  ,位於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新街街道龍鳳山社區中華路路口 [31]  ,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是一座佔地面積約1240平方米的會館建築,建築面積約560平方米 [3]  [6]  [12] 
桓侯宮屬古壇廟祠堂,桓侯宮是一個由山門、正殿、戲樓、鐘樓、鼓樓、月台組成的四合院,整體建築為磚木結構、穿鬥抬梁式樑架,重檐歇山、捲棚式歇山屋頂。 [1]  [9]  [15]  桓侯宮曾是屠宰幫的行業會館,是鹽都會館的代表建築。
1985年,自貢桓侯宮被自貢市人民政府列為自貢市文物保護單位 [5]  。2013年5月,自貢桓侯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  [23] 
中文名
自貢桓侯宮 [18] 
地理位置
中國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
所處時代
清代
佔地面積
124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開放時間
8:00-17:00
別    名
桓候宮、張飛廟、張爺廟 [11] 
編    號
7-1351-3-649 [13] 

自貢桓侯宮歷史沿革

據《重建桓侯宮碑》記載,自貢桓侯宮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桓侯宮是祀奉桓侯張飛的廟宇,因張飛是屠夫出身,桓侯宮遂成為屠宰業的行業會館。
清咸豐十年(1860年),張爺廟曾被燒燬,後經自貢屠宰業同行協商,按照“每宰豬一支,按行規抽錢兩百文”的規定,經眾人錙銖積累十餘載,後於清同治四年至光緒元年(1865年~1875年)原址復建,清光緒元年竣工 [21] 
2021年,自貢桓侯宮修繕工程啓動 [16] 
2023年8月30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貢桓侯宮修繕工程通過竣工驗收 [17] 
2023年,自貢市自流井區文旅局正在進行展陳策劃,計劃未來將自貢桓侯宮打造成“自貢鹽業行幫博物館”,在此集中展示因自貢井鹽生產而興起的多個古老行業 [16] 
2023年12月20日,自流井區文物局發佈消息稱,自貢桓侯宮實行預約開放,市民遊客可以預約參觀 [29] 
正門 正門 [24]

自貢桓侯宮建築格局

大門
大門(2張)
自貢桓侯宮是一個四合院,始建於清乾隆年間。位於中華路口,佔地1240平方米,建築精巧玲瓏,殿閣井然有序,是自貢鹽場屠夫行幫會館建築,也是自貢會館的代表性建築 [19]  。該建築利用地勢落差,在前後高差14.16米中,形成一種建築視覺上的仰視感。山門精緻的廡殿頂、三重檐、牌樓式磚石結構建築,兩側如大鳥展翅的弧形風火山牆 [8]  [20]  。桓侯宮有戲台、大殿、鐘樓鼓等建築,灰塑、木雕、石刻做工精細,有較高的藝術、歷史研究價值 [27]  。桓侯宮正殿屋脊灰塑由於地震,部分損毀 [1]  [4] 

自貢桓侯宮文物遺存

桓侯宮正中橫額上書“桓侯宮”,桓侯宮是自貢市唯一的屠夫行幫會館 [1]  [5]  。山門上遍佈灰塑、石雕、跌疊彩成,“羣仙拱壽”石雕、環天井內壁木雕羣、西廂房隔扇和正殿殿前廊道頂駝峯最具特色。其中,又以正殿殿前廊道頂的駝峯尤為驚豔 [24] 
文物遺存

自貢桓侯宮文物價值

自貢桓侯宮的建築以其精巧的佈局、華麗的裝飾,顯示出了較高的藝術價值。對於研究鹽業資本主義萌芽、會館的演進和行幫的發展,探討清代自貢鹽場的社會關係和工人狀況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4]  [7]  [10] 

自貢桓侯宮歷史文化

桓侯宮既是祭祀奉神的會館,也是行業幫會決議重大事項的場所,其誕生和發展與井鹽文化息息相關。 [31] 
  • 相關人物
張飛(?—221年),字益德 [22]  ,幽州涿郡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歷史演義中的張飛,原本是涿郡中一個以宰殺牲畜為業的屠夫,被譽為“屠夫祖師爺”。自貢張爺廟的建設初衷,就是當時的自貢民間屠宰業發達,為紀念張飛的“忠肝義膽”,而募資修建的行幫會館 [8]  。張飛是中國文化史中重要的人物,作為英雄人物的典型代表而存在 [26] 
  • 相關著作
自貢桓侯宮》——曹念父女 [24-25] 
著作 著作

自貢桓侯宮保護措施

1985年,自貢桓侯宮被自貢市人民政府列為自貢市文物保護單位 [5] 
2013年5月,自貢桓侯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14] 

自貢桓侯宮旅遊信息

自貢桓侯宮地理位置

自貢桓侯宮處於四川省自貢市市中心,緊靠温州商業街,毗鄰燈杆壩市場,中華路由門前經過,濱江路解放路距此約20米,交通便利 [15] 

自貢桓侯宮門票信息

免費

自貢桓侯宮交通信息

自貢桓侯宮位於自貢市市中心,可乘坐自貢公交1路、33路、307路、16路公交車在濱江路下車,步行300米即可到達。

自貢桓侯宮開放時間

8:00-17:0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