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高角燈塔

鎖定
臨高角燈塔,又稱“加美燈塔”,位於海南省臨高縣臨城鎮昌拱村的臨高角海邊(瓊州海峽西面進口處),建成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 [1] 
臨高角燈塔,是海南最古老的燈塔,塔高20.6米,螺旋式樓梯;燈高20.8米,閃自10秒,射程18海里;塔身為鋼質結構,周圍支撐的鋼杆有350條,塔身為紅白相間橫帶圓柱形結構;四面牛眼透視航標燈; 美國泰藍SeaBeacon2(mark11)型雷達應答器;遙測遙控系統。臨高角燈塔是海南島西北部的重要航標。臨高燈塔被列入1998年出版發行的《世界歷史文物燈塔圖冊》,進入世界著名燈塔之列。2002年5月,臨高燈塔被國家郵票總局列為《歷史文物燈塔》特種郵票發行。臨高角燈塔因英法列強的殖民統治而設立,也見證了革命先輩們解放海南島的光輝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臨高角燈塔仍發揮着導航作用。 [1]  [3-4] 
2013年5月,臨高角燈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臨高角燈塔
地理位置
海南省臨高縣臨城鎮昌拱村的臨高角海邊(瓊州海峽西面進口處)
所處時代
清朝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860-5-25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臨高角燈塔歷史沿革

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英法列強憑藉鴉片戰爭中與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為了瓜分掠奪中國,控制瓊州海峽,保證海運通道的暢通,首先選擇海南島的臨高角和秀英港碼頭,以“瓊海關”的名義為建兩座鐵燈塔而圈地。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臨高角燈塔建成。 [1]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侵瓊日軍對臨高角燈塔佔據。 [1] 
民國十九年(1930年),臨高角燈塔曾改造燈器。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臨高燈塔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管理。 [1] 
1980年4月,臨高角燈塔劃歸國家交通部管理;1984年,燈塔內部維護;1994年,燈塔引進PRB46mkl型進口燈器;1995年,燈塔建供自來水;1998年4月,安裝美國泰藍SeaBeacon2(mark11)型雷達應答器,提高了臨高燈塔的助航功能。 [1] 
2009年,安裝航標遙測遙控系統;2010年開始,依據燈塔初建時拍攝的照片,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燈塔開始修復。 [1]    
2011年11月,海口航標處邀請上海航標廠的8位工程師對臨高燈塔進行修復,將原安裝在秀英燈塔的500毫米牛眼透視鏡旋轉燈器移植到臨高燈塔,將鐵皮燈罩更換為原有的透光玻璃燈罩、塔身除鏽、燈器光源的技術升級等一系列技術改造,完善了燈塔的功能。 [1] 
臨高角燈塔 臨高角燈塔
2023年12月1日起,臨高角燈塔面向大眾免費開放。 [4] 

臨高角燈塔建築格局

臨高角燈塔
臨高角燈塔(2張)
臨高角燈塔又稱“加美燈塔”,是海南最古老的燈塔,位於瓊州海峽西面進口處,塔高20.6米,螺旋式樓梯,梯階82級;燈高20.8米,閃自10秒,射程18海里;塔身為鋼質結構,外存6根斜柱支撐,周圍支撐的鋼杆有350條,塔身為紅白相間橫帶圓柱形結構,直徑1.88米;四面牛眼透視航標燈,手工打磨的玻璃透鏡,新型閃光儀,嵌在線條流暢圓潤的銅框裏; 美國泰藍SeaBeacon2(mark11)型雷達應答器;遙測遙控系統;周圍徹有周長為133.8米的圍牆。臨高角燈塔是海南島西北部的重要航標。 [1]  [4] 

臨高角燈塔主要建築

臨高角燈塔 臨高角燈塔
燈塔旁建有一棟約100平方米供管理員休息的守燈房和燈塔能源房。 [1] 

臨高角燈塔歷史文化

文化宣傳
特種郵票 特種郵票
臨高燈塔被列入1998年出版發行的《世界歷史文物燈塔圖冊》,進入世界著名燈塔之列。2002年5月,臨高燈塔被國家郵票總局列為《歷史文物燈塔》特種郵票發行。 [1] 

臨高角燈塔價值意義

臨高角燈塔因英法列強的殖民統治而設立,也見證了革命先輩們解放海南島的光輝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臨高角燈塔是海南島西北部的重要航標,仍發揮着導航作用。 [3-4] 

臨高角燈塔保護措施

遺址碑 遺址碑
2013年5月,臨高角燈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臨高角燈塔所獲榮譽

1997年5月,臨高角燈塔被國際航標協會列入“世界一百座文物燈塔”。 [1] 

臨高角燈塔旅遊信息

臨高角燈塔地理位置

臨高角燈塔位於海南省臨高縣臨城鎮昌拱村的臨高角海邊(瓊州海峽西面進口處)。 [1] 

臨高角燈塔交通信息

自駕:自海南省臨高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臨高角燈塔,路程約13.3千米,用時約22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