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潭縣

鎖定
臨潭縣,隸屬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部,東鄰岷縣,北接康樂縣渭源縣,與卓尼縣插花接壤,總面積1557.68平方公里。 [7]  截至2023年6月,臨潭縣轄11個鎮、5個鄉 [13]  截至2023年末,臨潭縣常住人口為12.43萬人。 [21-22] 
臨潭縣,古稱洮州。 [7]  西晉,置祧陽縣。北魏,以其地為洮州。民國二年(1913年),改洮州廳為臨潭縣。 [8]  2020年2月28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臨潭縣退出貧困縣。 [2] 
2023年,臨潭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6078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實際增長3.6%。 [22] 
中文名
臨潭縣
外文名
Lintan
行政區劃代碼
623021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部
面    積
1557.68 km²
下轄地區
11個鎮、5個鄉
政府駐地
城關鎮
電話區號
0941
郵政編碼
747500
氣候條件
高原性氣候
人口數量
12.43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21] 
著名景點
冶力關風景區
車牌代碼
甘P
地區生產總值
306078 萬元(2023年)

臨潭縣歷史沿革

全景 全景
夏、商、周,,臨潭地屬雍州之域。春秋、戰國,為諸羌所據。
秦朝,臨潭為隴西郡臨洮縣(今岷縣)轄地。
西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十一月,拔隴西。三年六月,新置河上、渭南、中地、隴西、上郡5郡,臨潭為涼州刺史部隴西郡臨洮縣轄地。
西晉惠帝,分隴西郡之狄道、臨祧、河關3縣,又置洮陽縣、遂平、武街、始興、第五、真仇6縣,合9縣置狄道郡,屬秦州。永嘉之亂,祧陽淪陷。東晉十六國末期,為吐谷渾佔據。
南北朝永初元年至永明初,臨潭地區仍引舊為吐谷渾佔據。北魏,臨潭地區為河州洪和郡蕈川縣管轄。永定三年(559年),以其地為洮州。隨之,又置洮陽郡及汎潭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置州縣,洮州如故。十一年,改後周汎譚縣為臨潭縣。大業五年,平定吐谷渾,更置4郡。當時臨潭境內置有美相、臨潭、當夷、博陵4縣,縣隸臨祧郡。
唐貞觀元年(628年),分天下為10道,臨潭為隴右道祧州臨潭縣。開元二十八年,為隴右道臨祧郡臨潭縣。安史之亂,洮地也陷於吐蕃
五代十國,唐滅梁,洮地仍為後唐所有,洮州得以復置,繼為隴右道隸屬。長興四年(933年),升洮州為保順軍。
北宋初,臨潭地區初為吐蕃瑪爾戩(即木徵)所佔,仍號洮州為臨洮城。大觀二年(1108年),復洮州,改臨洮城依舊為洮州,並歸秦鳳路下轄。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失洮、岷二州與金。三十一年,復之。隆興元年(1163年),又失陷於金,金人仍稱洮州,併為其臨洮路來屬。嘉定十二年(1219年),又為蒙古兵所得。
元朝,洮州為河州路來屬,州領可當一縣。
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洮州軍民千户所,隸屬河州衞。洪武十二年(1379年),升洮州軍民千户所為洮州衞軍民指揮使司,屬陝西都司。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洮州衞為祧州廳,隸甘肅省鞏昌府
民國二年(1913年),改洮州廳為臨潭縣,屬蘭山道管轄。1938年,甘肅省調整行政督察區,擴大第一督察區(岷縣)範圍,劃臨潭為該區隸屬。1949年9月11日,臨潭縣解放,為岷縣專區管轄。
1950年,劃臨潭縣為臨夏專區轄。
1953年,劃歸甘南藏族自治州。 [8] 

臨潭縣行政區劃

臨潭縣區劃沿革

1991至2002年,臨潭縣有1鎮18鄉。
2002年12月,撤銷新城鄉,成立新城鎮;撤銷冶力關鄉,成立冶力關鎮。
2006年10月,撤銷新堡鄉、總寨鄉,成立祧濱鄉;撤銷陳旗鄉、龍元鄉,成立王旗鄉;撤銷扁都鄉歸入新城鎮。
2006年底,全縣轄3鎮13鄉。 [8] 
2015年,羊永、王旗撤鄉建鎮; [7] 
2017年,古戰鎮、八角鎮、祧濱鎮撤鄉建鎮; [7] 
2018年,流順鎮、店子鎮、羊沙鎮撤鄉建鎮。 [7] 

臨潭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臨潭縣轄11個鎮、5個鄉:城關鎮新城鎮冶力關鎮羊永鎮王旗鎮古戰鎮洮濱鎮八角鎮流順鎮店子鎮羊沙鎮術布鄉卓洛鄉長川鄉三岔鄉石門鄉 [13]  臨潭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臨潭縣地理環境

臨潭縣位置境域

臨潭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部,介於東經103°10'~103°52',北緯3430'~35°05'之間。東鄰岷縣,北接康樂縣渭源縣,與卓尼縣插花接壤,東西最大直線距離60公里,南北最大直線距離83公里,總面積1557.68平方公里。 [7] 

臨潭縣地形地貌

臨潭縣,地勢西高東低,大多地區屬高山丘陵狀地帶,洮河、冶木河、羊沙河流域切割較深,峯巒重疊。白石山、蓮花山、大嶺山為主要山峯,海拔在2209~3926米之間,平均海拔2825米。 [7] 

臨潭縣氣候

臨潭縣,氣候屬高寒乾旱區,乾旱、冰雹、霜凍、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繁。2022年平均氣温5.1℃,年總降水量420.7毫米;年日照時數2167.2小時,年日照百分率49%。年最多風向為SE,年內共出現大風13次,年極大風速為24.1米/秒,風向為W,出現在3月18日。年最大凍土深度為102釐米。年最大積雪深度為5釐米。 [7]  2023年平均氣温4.9℃,全年總降水量626.8 mm,總日照時數為2711.3小時。 [22] 

臨潭縣自然災害

2023年,臨潭縣共發生洪澇災害2次,冰雹災害2次,造成9個鄉鎮27個行政村2734户9705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544.84公頃、成災面積544.84公頃、絕收面積12.28公頃,牛死亡5頭,各受災鄉鎮基礎設施遭受不同程度損壞。直接經濟損失約521.14 萬元。 [22] 

臨潭縣自然資源

臨潭縣水資源

臨潭縣 臨潭縣
臨潭縣,水資源總量3.0453億立方米(其中:自然水資源量2.912億立方米、地下水水資源量0.1333億立方米),入境水量2.7787億立方米,出境水量0.1333億立方米。2022年度用水總量控制目標為1240萬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控制目標為0.56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控制目標為95%以上,全縣範圍內的企業及用水單位無超額用水。 [7] 

臨潭縣生物資源

臨潭縣,主要林木有云杉、冷杉、華山松、白楊、柳、柏、樺、青岡、椴木、枇杷、李子、木梨、沙棘、毛櫻桃、蘋果、杏等。藥材有麝香、蟲草、貝母、秦艽、大黃、黨蔘、黃芪、當歸、柴胡、升麻、百合、獨活、黃檗、黃連、丹蔘等。食用類植物有蕨菜、地耳、木耳、蘑菇、狼肚菌、山野菜等。野生動物有鹿、狐、狼、豹、麝、獾、野豬、猞猁、山狳、馬雞、雪雞、蘇門羚、黑鸛、娃娃魚等。 [7] 

臨潭縣礦產資源

臨潭,地處秦嶺山脈的西端,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構造,形成豐富的礦藏資源。已查明的礦種有銅、鐵、金、鉛、銻、汞、水泥、灰巖、煤、石膏、礦泉水等11種33處礦產,其中銅、銻、石膏資源前景可觀。 [7] 

臨潭縣人口

截至2023年末,臨潭縣常住人口12.4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02萬人,城鎮化率40.39%。人口自然增長率0.79‰,人口出生率10.34‰,人口死亡率9.55‰。0-15歲人口3.14萬人,佔全部人口的25.26%;16-59歲人口7.77萬人,佔全部人口的62.51%;60歲及以上人口1.52萬人,佔全部人口的12.23%;65歲及以上人口0.96萬人,佔全部人口的7.72%。全縣總户數4.52萬户,總人口(户籍)16.0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8萬人,佔總人口的36.1%;全縣少數民族6.3萬人,佔總人口的39.2%。 [22] 

臨潭縣經濟

臨潭縣綜述

2022年,臨潭縣地區生產總值29.7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實際增長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5億元,下降5.2%;第二產業增加值2.27億元,下降20.5%;第三產業增加值22.43億元,增長9.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7︰7.6︰75.4。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3399萬元,下降4.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1394萬元,增長50.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5449萬元,下降15.4%;金融業增加值15003萬元,下降3.9%;房地產業增加值12924萬元,增長5.9%;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7220萬元,增長7.9%;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882萬元,增長6.4%;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加值460萬元,增長0.6%;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加值3475萬元,增長11.2%;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加值2971萬元,下降2.5%;教育增加值39924萬元,增長6.9%;衞生和社會工作增加值13010萬元,增長14.9%;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加值1433萬元,下降6.4%;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增加值72916萬元,增長9.5%;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3695萬元,增長2.4%。 [4] 
2023年,臨潭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6078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實際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973萬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21667萬元,下降6.1%;第三產業增加值235438萬元,增長4.4%。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6︰7.1︰76.9。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4964萬元,比上年實際增長11.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6690萬元,增長17.1%;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5996萬元,增長9%;金融業增加值14408萬元,增長0.2%;房地產業增加值12828萬元,增長2.9%;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7221萬元,增長10.6%;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950萬元,增長10.8%;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加值399萬元,下降12.2%;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加值3258萬元,增長1.4%;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加值2837萬元,下降0.4%;教育增加值41714萬元,增長2.3%;衞生和社會工作增加值14263萬元,增長2.3%;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加值1428萬元,下降4%;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增加值74502萬元,增長0.3%;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3773萬元,增長1.9%。 [22] 
就業
2023年,臨潭縣新增城鄉就業人員66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22] 
固定資產投資
2023年,臨潭縣固定資產投資額比上年實際下降1.5%。縣固定資產投資在庫項目共計129個,減少5個,下降3.7%。 [22] 
財政
2023年,臨潭縣累計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16886萬元,比上年實際增長2.3%。其中:國税部門完成6164萬元,增長22.4%;財政部門完成2498萬元,下降45.1%。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662萬元,比上年實際下降9.6%;各項税收收入5840萬元,增長27.5%。財政累計支出320699萬元,增長3.1%。其中:八項支出154561萬元,下降3.1%。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3720萬元,下降8.1%;教育支出43427萬元,下降7.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2317萬元,增長8.4%;醫療衞生與計劃生育支出23915萬元,增長33.6%;公共安全支出8031萬元,下降1.7%;科學技術支出1662萬元,增長37.9%;節能環保支出6112萬元,下降30.8%;城鄉社區支出5377萬元,下降45%。 [22] 
人民生活
2023年,臨潭縣共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4.3萬人,有組織輸轉3.44萬人;輸轉已脱貧勞動力1.78萬人,易地搬遷安置點人員就業200人,對有輸轉意願的已脱貧勞動力做到了應輸盡輸。創勞務收入12.05億元。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59元,比上年實際增長6.8%。從收入構成情況看:工資性淨收入23934元,增長6.6%;經營性淨收入7418元,增長7.2%;轉移性淨收入450元,增長9.1%;財產性淨收入457元,增長8.4%。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18549元,增長10.7%。恩格爾係數為35.2%。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12元,比上年實際增長8.5%。從收入構成情況看:工資性淨收入6207元,增長7.6%;經營性淨收入3134元,增長8.4%;轉移性淨收入1953元,增長11.4%;財產性淨收入18元,增長8.1%。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10103元,增長8.4%。恩格爾係數為38.3%。 [22] 

臨潭縣第一產業

2023年,臨潭縣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2746萬元,比上年實際增長3.9%。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3773萬元,增長1.9%。
農業:2023年,臨潭縣各類農作物播種總面積為35.37萬畝,比上年實際增長3.4%。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16.12萬畝,增長3.3%;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為16.77萬畝,增長3.8%,其中油料種植4.96萬畝,下降8.9%,藥材種植10.62萬畝,增長5.7%,蔬菜種植1.12萬畝,增長91%;青飼料及其他農作物播種面積為2.48萬畝,增長1.1%。種植業內部結構調整為45.6:47.4:7。
主要農產品產量:2023年,臨潭縣糧食產量29452.8噸,比上年實際增長3.7%;(其中:青稞產量8799.6噸,增長3.8%);油料產量6980.9噸,下降8.2%;中藥材產量23715.3噸,增長1.9%;(其中:柴胡3710.8噸,增長2.8%);蔬菜產量15735.3噸,增長256.6%。
牧業:截至2023年末,臨潭縣各類牲畜存欄16.07萬頭(匹、只),比上年實際增長11.8%。其中,豬存欄2.34萬頭,下降5%;牛存欄3.35萬頭,增長18.3%;羊存欄10.36萬隻,增長14.5%。各類牲畜出欄14.45萬頭(匹、只),增長8.1%。其中豬出欄3.85萬頭,增長5.3%;牛出欄2.55萬頭,增長4%;羊出欄8.05萬隻,增長10.9%。
主要畜產品產量:2023年,臨潭縣肉產量7191.38噸,比上年實際增長6.55%。其中:牛肉產量2909.89噸,增長6.13%;羊肉產量1286.95噸,增長10.64%;豬肉產量2919.53噸,增長5.36%;牛奶產量6450噸,增長0.58%;羊毛產量163.39噸,增長13.55%。 [22] 

臨潭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3年,臨潭縣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7756萬元,比上年實際增長34%。其中,規上工業企業增長36.3%,規下工業企業增長55.4%。規模以上企業全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8267.2萬元;實現利潤總額2662.9萬元;利税總額5383.9萬元;資產總計達66184.4萬元。
2023年,臨潭縣主要工業產品:水能發電量10255萬度,比上年實際增長23.6%;太陽能發電量2849.47萬度,下降1%;服裝製造19.25萬件,增長82.5%;皮鞋製造11萬雙,增長30.5%;有機肥料製造26800噸,下降20%;商品混凝土生產65285立方米,增長47.3%。
建築業
2023年,臨潭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4119萬元,比上年實際下降18.6%。 [22] 

臨潭縣第三產業

臨潭縣 臨潭縣
郵電:2023年,臨潭縣郵政業務收入1254.12萬元,比上年實際增長17.7%。其中,金融業務收入680.86萬元,增長14.9%;寄遞業務收入253.48萬元,增長15.1%;國內普通包裹收入201.99萬元,增長44.3%;函件業務收入15.67萬元,增長12.4%;報刊業務收入82.71萬元,增長19.9%;集郵業務收入12.18萬元,增長117.9%;電商業務收入0.34萬元,下降74.2%;分銷業務收入18.09萬元,增長55.9%。 [22] 
通訊:截至2023年末,臨潭縣固定電話用户及移動電話用户12.7萬户,比上年實際增長11.7%。其中:移動電話用户7.4萬户,增長27%;聯通電話用户0.84萬户,增長3.2%;電信電話用户3.9萬户,增長0.5%。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4.124萬户,增長13.73%。其中:電信用户1.6萬户,增長8.2%;移動用户2.5萬户,增長3%;聯通用户0.024萬户,增長30%。 [22] 
旅遊
2023年,臨潭縣共接待遊客265.13萬人次,創旅遊綜合收入15.82億元,分別比上年實際增長453.9%和480%。 [22] 
商貿
2023年,臨潭縣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3373萬元,比上年實際增長5.4%。按行業分:零售業完成27315萬元,增長5.5%;住宿業完成3731萬元,增長1.8%;餐飲業完成12327萬元,增長6.2%。按銷售地區分:城鎮32954萬元,增長7%;鄉村10419萬元,增長0.6%。全縣限額以上零售業企業1户,住宿餐飲業企業3户,零售業大個體户1 户,餐飲業大個體户1户。 [22] 
金融
2023年,臨潭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9.69億元,比上年實際增長2.8%;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8.79億元,下降5.4%。 [22] 

臨潭縣交通運輸

臨潭縣 臨潭縣
248國道 [9]  、卓合高速 [12]  穿過臨潭縣。
2023年,臨潭縣有客運企業3家,貨運企業4家;有客運班線13條,客運班車16輛,普通貨運車輛59輛,出租汽車210輛,5座城鄉公交車124輛,19座公交車2輛,從業人員共計390餘人;全縣建成鄉鎮汽車站16所,其中:三級車站1所,其他為四級、五級和簡易車站,建制村通客車率100%。 [22] 

臨潭縣政治

縣委書記:楊永紅
縣長:宋國全
截至2024年2月 [5-6] 

臨潭縣社會事業

臨潭縣教育事業

2023年,臨潭縣有各級各類學校218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獨立初中3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九年制學校5所,小學112所(含89個教學點),幼兒園95所(其中民辦10所)。在校學生23463人,減少1126人(其中學前教育4477人,小學11201人,初中5193人,高中2592人)。教職工2451人,減少72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40%以上,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初中階段入學率達到100%。 [22] 

臨潭縣文化事業

2022年,臨潭縣有博物館2個、紀念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6個,鄉村文化舞(戲)台141個,健身廣場141個,旅遊道路觀景台6個。 [22] 

臨潭縣醫療衞生

2023年,臨潭縣產婦總數1168人,活產數為1174人,住院分娩率100%。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4.75%。孕產婦死亡率為0,新生兒死亡率為3.41‰,嬰兒死亡率3.41‰;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4.26‰;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94.78%。 [22] 

臨潭縣社會保障

2023年,臨潭縣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9502人,徵繳保金6877.1萬元,報銷支出5461.42萬元;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138482人,徵繳保金14125.16萬元,報銷支出14285.23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95118人,徵繳保金1175.77萬元,發放養老金4009.76萬元;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1868人,徵繳保金2165萬元,發放養老金2085萬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6615人,徵繳保金11789.97萬元,發放養老金11152.2萬元;失業保險參保人4352人,徵繳保金378.44萬元,發放保險金47.4萬元;工傷保險參保人8561人,徵繳保金204.8萬元,發放保險金267.69萬元。
2023年,臨潭縣農村低保享受人數9786人次,發放農村低保金3498.46萬元。城市低保享受人數1375人次,發放城市低保金1025.6萬元。城鄉特困供養人員1275人,發放供養金1147.02萬元。 [22] 

臨潭縣歷史文化

民俗風情
拔河(萬人扯繩賽):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21年5月24日,龍神賽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Ⅵ-102。 [19] 
龍神賽會: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21年5月24日,龍神賽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Ⅹ-172。 [19] 

臨潭縣風景名勝

尕路田大房子
尕路田大房子,位於甘肅省臨潭縣古戰鄉尕路田村。始建於民國32年(1943年)。大房子採用當地藏族傳統“外不見木,內不見土”的風格倚山而建,坐北朝南,為四合院式的二層樓房,平面佈局與藏式民居相似,但整體呈現出“回”字形結構。整個建築猶如一座城堡,雄渾古樸,端莊沉穩,稜角分明。總計有大小房間54間,一、二層房間佈局基本一致,即樓上、樓下正房(北屋)各5間,東、西廂房各16間,公共廚房2間,其餘的雜房共計10間。 [16] 
2019年10月,尕路田大房子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5] 
磨溝遺址
磨溝遺址,位於臨潭縣王旗鎮磨溝村,出土的墓葬以齊家文化、寺哇文化墓葬為主,還有零星的明清墓葬,總面積約40萬平方米。磨溝遺址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列為 “2008年度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之一”,被國家文物局評為“200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18]  2013年5月,磨溝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 
洮州衞城
洮州衞城,位於甘肅臨潭縣新城鎮。據《洮州廳志》、《洮州衞城竣工碑》載,為明洪武十二年(1379)西平侯沐英所築,明、清兩代多次重修。城周實測為5400多米,垣牆高9米以上,東西南北設四座甕城。保存完整,是中國明代衞所制度不可多得的實物標本,對研究明清時期洮州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民族關係等具有重要價值。 [18]  2013年5月,洮州衞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 
新城蘇維埃舊址
1936年8月,紅四方面軍長征途徑臨潭縣新城鎮,紅軍共停留47天。在這47天裏,紅軍在新城召開了著名的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會議,建立了甘南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洮州會議紀念館於1991年10月被臨潭縣人民政府正式授匾命名為“蘇維埃舊址”,1993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列為甘肅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8] 

臨潭縣地方特產

臨潭當歸
臨潭當歸,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20] 
臨潭大黃
臨潭大黃,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20] 

臨潭縣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臨潭縣榮獲第七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 [1] 
2020年,臨潭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3] 
2021年8月,臨潭縣入選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10] 
2021年9月,臨潭縣入選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縣。 [11] 
2022年3月,臨潭縣入選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縣。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