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沭第二中學

鎖定
臨沭二中始建於1966年4月,其前身為臨沭師範學校,1980年改為普通中學,現為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聯合體理事單位,教育部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模式研究重點基地,山東省級規範化學校、省級電化教育示範學校、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省教育科學重點課題研究先進實驗基地、省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省級綠色學校、省學校文化研究重點基地,臨沂市高中教學示範學校、市花園式單位。2023年7月,獲評2022年度全縣政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 [2] 
中文名
臨沭第二中學
簡    稱
臨沭二中
創辦時間
1966年4月
所屬地區
臨沭縣城中心地帶
總佔地面積
200餘畝

臨沭第二中學師資力量

學校地處臨沭縣城中心地帶,總佔地面積200餘畝,建築面積近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5000餘萬元。學校現有82個教學班,學生4200餘人,教職工409人,學歷達標率100%。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28人,一級教師 157人,國家級骨幹教師1人,省級優秀教師4人,沂蒙名師2人,市縣教學能手90餘人,7人獲省優質課評選一等獎,2人執教省級示範課、公開課。 [1] 

臨沭第二中學教學建設

學校擁有綜合教學樓2座,辦公樓2座,學生宿舍樓2座,科技樓、實驗樓各1座,學生用餐廳3個。圖書閲覽室、實驗室、微機室、舞蹈室和音美訓練室等均符合省規範化標準,完全可以滿足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需要。學校鋪設有高標準塑膠跑道和草皮足球場和符合省級規範的藝體教學綜合樓,購置大批健身器材放置在學校各運動場所,為師生創設了温馨的生活環境。 [1] 

臨沭第二中學文化傳統

先進的辦學理念。學校立足辦學實際,將“以人的終身發展為本”作為育人目標,以“多元智能理論”為依據,引導全體學生、全體教職工和學校領導班子為學校的發展而團結一致,凝智聚力。並建成了“世紀風廣場”、“桃源文化廣場”和“生活娛樂廣場”等三個校園文化園區,豐富了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就餐文化和廊道文化,打造了“點、面、線”三結合的“生態”育人環境。
科學的教學思想。學校立足學生實際,提出了“適應的教育”的教學思想,發現並確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努力為學生制定最適合學生自身特點的發展計劃,力爭讓學生有最大可能的發展。全體教師瞄準“零起點”,堅持“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落實分層教學,耐心調控課堂,努力讓“優等生能吃好,中等生能吃飽,後進生能吃了”,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實施“導師制“,促成師生結對子,由幫輔教師全方位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確保學生健康成長。積極構建“學生循環教育自主管理”德育模式,在學校政教處和團委的指導下,以校學生會和各班團支部為基層組織單位,充分調動了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 

臨沭第二中學所獲榮譽

學校連續多年被市、縣教育管理部門授予“高三教學示範單位”“高中教學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先後榮獲省機器人競賽二等獎、全縣教職工排球賽一等獎,連續五年獲市中小學電腦機器人競賽一等獎,連續7年蟬聯全縣中學生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名,被評為“市人民防空知識教育先進單位”“全縣高中教學工作綜合評估先進單位”“全縣教學服務工作先進單位”“全縣實驗教學、電化教學先進單位”“全縣行風建設先進單位”“縣師資隊伍建設年活動先進單位”等多個榮譽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