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能仁寺摩崖造像

鎖定
能仁寺摩崖造像,位於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中農鎮能仁村,造像開鑿始於唐代。 [4] 
能仁寺摩崖造像分佈在原“羅漢堂”右側山壁,在長29米,高6米的範圍內共28龕。其中大佛三龕,坐高3.35米者為其首,均為主像,結跏趺坐於須彌座上,大耳垂肩、面部圓潤、雙目微睜、鼻正直、頸有蠶紋,或者圓領袈裟,或着袒右肩式袈裟、衣褶少而粗、褶紋線條陰刻,或直式或呈階梯式。造像雕刻於唐、宋,歷史悠久,規模較大,內容豐富雕刻精美,各具特色,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對研究佛教藝術有一定的佐證價值。 [2-3] 
2013年5月3日,能仁寺摩崖造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中文名
能仁寺摩崖造像
地理位置
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中農鎮能仁村
所處時代
唐至宋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585-4-088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能仁寺摩崖造像歷史沿革

1982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能仁寺摩崖造像被發現,彼時大部分文物已遭破壞,原來的百餘龕造像僅剩二十餘龕。

能仁寺摩崖造像文物特點

能仁寺摩崖造像分佈在原“羅漢堂”右側山壁,在長29米,高6米的範圍內共28龕。其中大佛三龕,坐高3.35米者為其首,均為主像,結跏趺坐於須彌座上,大耳垂肩、面部圓潤、雙目微睜、鼻正直、頸有蠶紋,或者圓領袈裟,或着袒右肩式袈裟、衣褶少而粗、褶紋線條陰刻,或直式或呈階梯式。 [3] 
能仁寺摩崖造像

能仁寺摩崖造像文物遺存

能仁寺摩崖造像主要遺存
編號
名稱
現狀
1號
坐佛龕
龕形殘損嚴重,現存一坐佛、一弟子。坐佛高326釐米、寬170釐米,弟子像高214釐米、寬46釐米,均風化嚴重。
2號
坐佛龕
龕形殘損嚴重,現存一坐佛、二弟子二菩薩。坐佛手部均殘,面部風化剝落。左側弟子像風化模糊,右側弟子頭部與左手殘損。左側菩薩半身像位於上壁,身軀模糊不清。右側菩薩像殘缺,僅剩腹部及以下部分。
3號
千手觀音龕
龕內千手觀音像缺失,只剩壁上背光。左右壁分別有兩尊天王像,頭部均殘損。左右壁刻有“紹興十四年”和“聖大悲”題記。
4號
地藏菩薩龕
龕內地藏菩薩像已缺失,右壁鑿刻有“地藏菩薩記”題刻。
5號
西方三聖龕
龕內存一佛、二菩薩、二瑞獸。主佛頭部與基座殘損。左右壁菩薩頭部均殘。龕口左右各一隻瑞獸,左側風化嚴重,僅存輪廓,右側頭部殘損。
6號
説法龕
龕內存一佛、六菩薩、一力土、五天王、一跪姿供養像。主尊坐佛頭部與右手殘損。主尊左側4尊菩薩,其中2尊僅為半身像,右側殘存2尊,頭部殘損。
7號
地藏龕
龕內現存一地藏坐像,造像風化侵蝕,手部殘損。
8號
菩薩龕
龕內存一菩薩立像,衣飾雕刻細緻精美,造像頭部與手部缺失。
9號
菩薩龕
龕形殘損嚴重,龕內菩薩立像風化嚴重,只能模糊識別。
10號
菩薩龕
龕內存一菩薩立像,衣飾雕刻細緻,頭部與右手殘缺。
11號
高僧龕
龕左壁殘損,內存一高僧立像,雙手呈合十狀,手部與面部部分殘缺。
12號
地藏龕
龕內存一地藏坐像,整體識別模糊。
13號
僧人龕
龕內存一僧人像,姿勢為側面,整體受損且凹凸不整。
14號
降魔龕
龕高527釐米、寬436釐米、深196釐米。龕內主佛高285釐米、座高164釐米、寬270釐米,雙手均殘損,身體部分受雨水侵蝕留下深色印漬,面部有水泥修補痕跡,基座邊角殘損。龕壁造像形態各異,場面紛繁複雜,妖魔神態逼真。壁面受到不同程度風化和雨水侵蝕,尤其是右側受損最嚴重。
15號
殘像龕
龕形殘缺嚴重難識別,僅存龕底和一尊人物殘像。
16號
千手觀音龕
龕右壁缺損,龕內存一尊六臂觀音坐像,手部殘損。
17號
僧人碑龕
龕形殘損,龕內存一尊立像和一圓拱形立碑,均風化嚴重。
18號
經幢龕
龕內存一經幢,雕刻精美,有人物像、亭台樓閣等細節裝飾。
19號
坐佛龕
龕形僅剩左半部,內存一坐佛、一弟子、二菩薩、一力士。坐佛頭部及身體右邊殘缺。弟子與菩薩像面部及身體風化嚴重。力士像位於外龕左側壁,面部殘損。
20號
觀音地藏龕
龕內存一地藏、一觀音、一供養人像。地藏、觀音像衣紋模糊,基座殘缺。左側稜柱的供養人像呈跪立乞祈禱狀。
21號
坐佛龕
龕底部被水泥地掩埋,內存一佛、二弟子、一菩薩、一力士像。主佛雙腳垂坐,頭部、身體風化,其餘造像不同程度缺損。
22號
華嚴三聖龕
龕形殘損斷裂,底部埋於泥土中,龕內存一佛、二菩薩、三立像以及小坐佛像若干,均風化嚴重,被植被環繞。
23號
僧人經幢龕
龕內有-僧、一經幢與三人物像。三人物像尺寸較小,分佈於龕外部和經幢與僧人間。僧人保存較好,面部略有殘損。
24號
十六羅漢龕
龕內存一佛、十六羅漢以及大量供養人像,造像風化殘損嚴重
25號
觀音地藏龕
龕內分別離鑿觀音地藏立像,周圍密佈植物。地藏整體風化嚴重,觀音面部、手部風化,能識別部分衣飾。
參考資料 [1] 

能仁寺摩崖造像歷史文化

  • 能仁意譯
“能仁”是“釋迦”的漢語意譯,即能以仁愛的心來憫念人生,也就是佛教所説的大慈大悲心。因為佛能夠給眾生以安樂,能夠濟拔眾生的痛苦,以大慈大悲之心去救度眾生,這就是佛陀所具足的悲德。 [3] 

能仁寺摩崖造像文物價值

能仁寺摩崖造像雕刻於唐、宋,歷史悠久,規模較大,內容豐富雕刻精美,各具特色,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對研究佛教藝術有一定的佐證價值。 [2] 

能仁寺摩崖造像保護措施

1988年,能仁寺摩崖造像被仁壽縣人民政府公佈為仁壽縣文物保護單位。 [1] 
2001年,能仁寺摩崖造像被眉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眉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07年,能仁寺摩崖造像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13年5月3日,能仁寺摩崖造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能仁寺摩崖造像的保護範圍為東至1號龕東側外緣向東延伸50米,南至13號向南延伸15米至曬壩,西至27號龕西側外緣向西延伸50米,北至巖頂向外延伸15米。建設控制地帶為保護範圍之外50米。 [1] 

能仁寺摩崖造像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能仁寺摩崖造像位於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中農鎮能仁村。 [4] 
  • 交通信息
自駕:從眉山市出發經G351—廣洪高速—蓉麗高速—川西環線—紅星路南延線—能仁寺摩崖造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