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以華

(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教授)

鎖定
胡以華,1962年5月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教授,脈衝功率激光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光學工程學科首席專家,光電對抗領域專家,中國光學學會會士,軍隊科技領軍人才,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兼職副主席。 [2] 
2017年、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初步候選人(信息技術科學部)。 [3-4]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5]  ,首屆軍隊科技創新羣體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全軍優秀教師,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後 [6]  ,安徽青年科技獎 [6]  ,2007安徽十大新聞人物。 [7] 
胡以華長期從事光電對抗理論與應用研究。 [2] 
中文名
胡以華
出生地
安徽懷寧
出生日期
1962年5月
畢業院校
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
性    別

胡以華人物經歷

1962年5月,胡以華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
1979年9月-1983年6月,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雷達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3年7月-1985年8月,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教員
1985年9月-1988年1月,西北電訊工程學院信號、電路與系統學科,獲碩士學位,師從張以傑、尚志祥教授
1988年2月-1994年8月,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研究室副主任、講師
1994年9月-1997年7月,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學學科,獲博士學位,師從王大珩院士、章立民研究員
1997年8月-2000年5月,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博士後,師從薛永祺院士
2000年5月-2017年6月,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副教授、教授、研究所副所長
2006年12月-2007年6月,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空間信息處理方向高級訪問學者 [8] 
2004年5月,嫦娥一號衞星有效載荷激光高度計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 [9] 
2017年7月-至今,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教授,脈衝功率激光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任 [10-11]  [15] 

胡以華主要成就

胡以華科研綜述

胡以華專注於光電對抗的精確激光偵察和新型光電信息控制理論與應用研究,牽頭創建了國內首個航天電子信息控制專業 [12-13]  ,服務於要地防空、嫦娥探測和電子制約 [14]  。創新性地開展了對地觀測激光成像技術研究 [14]  ,取得了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 [14]  [18]  合作研製出國際首台機載激光-紅外成像組合遙感器,曾用於澳門迴歸立體影像獲取生成; [15]  作為副主任設計師,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套空間激光遙感系統——“嫦娥一號”衞星激光高度計,實現了我國空間遙感激光探測技術與系統研製的重大突破,為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做出了重要貢獻 [17]  ;創建了“線陣凝視+變頻推掃”凝視激光成像目標立體偵察方法,實現當時國內外最高精度的目標三維成像,解決了對目標的屬性判別和精細識別難題,核心技術還用於嫦娥三號、四號軟着陸懸停避障激光三維成像敏感器;提出了超光譜遙感成像支持的目標激光探測方法 [63]  、基於大氣擾動激光探測的運動目標偵察新方法[17],開闢了一種運動目標偵察新途徑,解決了低探測概率目標發現難題;提出了區域高效光電對抗新途徑,創建出融合自然的高效消光與目標防護新模式[18],系統形成介質與環境有序控制應用理論與技術,取得廣泛使用,軍事社會效益顯著 [62] 

胡以華學術論著

胡以華先後在國內外正式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總被引3500餘次。出版基金資助中英文專著4部,主編著6本。
第一作者專著:
(1) 激光相干探測應用理論方法,,2022年12月,第1作者/獨著 [21]  [49] 
(2)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LaserImaging Based Target Detection,Springer,2018年8月,第1作者/獨著 [22] 
(3) 目標衍生屬性光電偵察技術,國防工業出版社,2018年12月,第1作者 [20] 
(4) 激光成像目標偵察,國防工業出版社,2013年5月,第1作者/獨著 [19] 

胡以華科研及成就

胡以華先後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軍隊/省部級科技一等獎8項。 [18]  [23] 
獲獎情況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2010.11
凝視激光成像目標立體偵察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序1)
2012.12
多維精細超光譜遙感成像探測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序3) [16] 
2014.09
航天電子信息控制專業創立與實踐
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序1) [16] 
2009.09
複雜電磁環境教學研究與實踐
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序2) [25] 
2020.06
-
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年度全省唯一) [73] 
2022.03
激光多維高分辨探測技術及應用
安徽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序1) [24] 
2021.06
基於大氣擾動激光探測的運動目標間接偵察技術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技術發明一等獎(序1) [26] 
2019.03
空天探測光電圖像精細處理技術及應用
安徽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序1) [27] 
2014.01
衞星通信監測與控制系統
安徽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序1) [19]  [28] 

胡以華授權專利

獲國家/國防發明專利70餘項,代表性專利有:
(1) 一種目標微動特徵相干激光探測效果量化評價方法,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1510997458.3,(按照類別排列) [29] 
(2) 一種基於邊緣檢測的目標微多普勒特徵分離提取方法,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1610035912.1 [30] 
(3) 一種激光反射層析成像投影數據的重構處理方法,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1610879285.X [31] 
(4) 激光反射層析成像欠採樣的重建方法、存儲介質和系統,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2010459498.3 [32-33] 
(5) 一種基於相干激光雷達的靜態隱身目標揭示方法,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2010860217.5 [46] 
(6) 一種基於大氣擾動相干激光探測的空中目標探測方法,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2010853553.7 [47] 
(7) 一種單光子探測時間-強度信息的恢復方法,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2010904130.3 [48] 
(8) 一種基於相干激光探測空中尾渦的單/多目標判定方法,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2010853554.1
(9) 空中目標大氣擾動變分辨率探測方法、存儲介質和系統,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2011004999.9
(10) 基於激光雷達通道線掃描特點的光子點雲去噪方法和系統,第3發明人,專利號:ZL202110285640.1
(11) 一種基於單脈衝激光回波分解的空間目標尺度反演方法,第2發明人,專利號:ZL202110304581.8
(12) 一種激光點雲畸變的消除方法和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2110616595.3
(13) 一種基於光子探測的空間目標識別分法、存儲介質和系統,第2發明人,專利號:ZL202110597828.X
(14) 一種激光反射斷層成像多角度激光回波配準方法,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2110688530.X
(15) 一種對空中運動目標的激光外差探測自主搜索方法,第2發明人,專利號:ZL202110991568.4
(16) 一種對高速運動目標的大動態激光相干探測裝置及方法,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2210631958.5
(17) 一種環境自適應的糾纏干涉目標感知方法,第2發明人,專利號:ZL202010500353.3
(18) 一種自適應傅里葉計算關聯成像方法及系統,第2發明人,專利號:ZL202210051839.2
(19) 基於激光反射層析的空間小碎片質心距離估計方法和系統,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2210037058.8
(20) 基於目標區域局部增強的反射層析激光雷達圖像分割方法,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2210360532.0
(21) 一種移動目標監測方法、系統、電子設備和存儲介質,第2發明人,專利號:ZL202211629156.7
(22) 基於SAL回波數據的目標振動檢測方法,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1210209267.2
(23) THz級大帶寬激光合成孔徑雷達成像系統的數據處理方法,第3發明人,專利號:ZL201210091702.6
(24) 多用途激光高度計測試裝置,第4發明人,專利號:ZL200510029959.9
(25) 自適應變速掃描激光成像裝置,第1發明人,專利號:ZL02157696.3
(26) 一種帶閉環控制結構的法布里-珀羅干涉儀及控制方法,第2發明人,專利號:ZL201210405626.1
(27) 分束角任意可變的激光分束裝置,第2發明人,專利號:ZL03151057.4
(28) 激光成像回波波形和層次特徵獲取方法及裝置,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1010102417.0
(29) 基於差分吸收的大氣二氧化碳遠距離激光相干探測裝置,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0810195013.3
(30) 星對星SAL成像中跟瞄光束偏移修正方法,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1210208641.7
(31) 一種光束方位和偏振角度共光路檢測裝置及方法,第3發明人,專利號:ZL201010564303.8
(32) 測量激光測高儀/測距儀測距能力的設備和方法,第3發明人,專利號:ZL200310108724.X
(33) 人工製備生物材料在外部環境下的遮蔽效能獲取方法,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2010643112.4
(34) 一種多分散多形狀生物材料的消光係數確定方法,第2發明人,專利號:ZL202010707222.2
(35) 生物氣溶膠成煙面積的多維觀察系統設計及計算方法,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2010654533.7
(36) 生物氣溶膠強消光特性顆粒形態的快速計算方法,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2010654585.4 [45] 
(37) 一種目標波段下強消光生物材料的粒子形態確定方法,第2發明人,專利號:ZL202010719660.0 [44] 
(38) 一種目標波段下強吸收性生物顆粒組分的確定方法,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2010901746.5 [43] 
(39) 一種不規則生物顆粒毫米波透過率的測試裝置,第2發明人,專利號:ZL202010629434.3 [42] 
(40) 一種在預定高度上快速形成消光型生物氣溶膠的方法,第2發明人,專利號:ZL202010633555.5 [41] 
(41) 噴撒濃度均勻的生物氣溶膠壓力釋放裝置,第2發明人,專利號:ZL202010691750.3 [40] 
(42) 基於BCCA優化模型的生物粒子團簇體構建方法,第2發明人,專利號:ZL202110755031.8 [39] 
(43) 一種基於消光特性定量判定生物材料活性的方法及裝置,第3發明人,專利號:ZL202211244183.2 [38] 
(44) 一種粉末狀生物粒子材料活性判定方法和系統,第2發明人,專利號:ZL202210443023.4 [37] 
(45) 基於近紅外光譜的生物氣溶膠含水量測定及其分類方法,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1210396396.7 [36] 
(46) 基於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的生物氣溶膠透過率測試裝置,第1發明人,專利號:ZL201210396060 [35] 
[34] 

胡以華榮譽表彰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2) [5]  ,首屆軍隊科技創新羣體獎(2006),全軍優秀教師(2018) [50]  ,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2014) [11]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3) [11]  ,總參優秀中青年專家(2009),安徽年度新聞人物(2007) [7]  ,安徽青年科技獎(2007) [6]  ,繞月探測工程立項突出貢獻獎(2004) [51]  ,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後(2001,合作導師薛永祺院士) [6] 

胡以華人才培養

專業建設
胡以華創建了全軍第一個航天電子對抗專業,填補了我軍該領域人才培養的空白,通過理論研究和技術攻關,在胡以華十多年的辛勤努力和不懈堅持下,航天電子對抗專業逐步發展壯大。 [61] 
講授課程
激光雷達系統、成像光學 [6] 
培養成果
培養多名碩士、博士研究生。 [18] 

胡以華學術交流

(1)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Aircraft Wake Vortex and the Detection Technique by Lidar》,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otoelectronic Detection and Imaging,2011.05
(2) 《Laser detection method of space debris barycenter》,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Optics, Electronics, andOptoelectronics(第四屆國際光電創新大會),2023.06[33]
(3) 會議主席,4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Optoelectronic Science and Materials(第4屆光電科學與材料國際學術會議),2022.09 [60] 
(4) 《激光偵察技術及空間碎片質心激光探測方法》,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信息科技進展”技術科學論壇,2020.09 [59] 
(5) 《面向羣體高效電子對抗的多域匹配光電干擾方法》,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光學與光子學”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2019.07 [51] 
(6) 《複雜電磁環境下電子對抗技術發展》,全國電子對抗技術大會,2015.08 [58] 
(7) 《反隱身激光探測技術》,第三屆軍用光電技術發展論壇,2023.05 [57] 
(8) 《量子糾纏目標探測問題初探》,2023光電子前沿技術及應用高峯論壇(2023.04)等4次報告[39]-[40]
(9) 《空間碎片質心激光探測方法》,全國光電測量測試技術及產業發展大會,2023.03 [56] 
(10) 《智能光電成像偵察問題研究》,第五屆全國電子戰大會,2022.09 [55] 
(11) 《反隱身激光偵察技術及軍民融合探測構想》,第三屆全國電子戰大會,2018.09 [53-54] 
(12) 《反隱身激光探測方法》,激光與紅外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論壇,2021.09 [52]  《運動目標激光探測新方法》,第一屆全國電子戰學術交流大會(2016.06)等2次報告

胡以華社會任職

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委員會副主席(兼職) [64]  ,軍隊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65]  、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 [66]  ,《中國激光》編委 [67]  ,《國防科技大學學報》編委 [68]  ,《國防科技》編委,《信息對抗技術》編委會副主任,中國電子學會電子對抗專委會委員,中國光學學會環境光學專委會委員 [69]  ,光電信息控制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18]  ,電子測試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70]  中國電子學會會士。 [74] 

胡以華人物評價

胡以華教授是安徽省懷寧縣人,十多年前開始創造性地開展激光探測成像技術研究,並取得了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報道) [12] 
胡以華創建瞭解放軍第一個航天電子對抗專業,填補瞭解放軍該領域人才培養的空白;率先在全軍開展複雜電磁環境作戰訓練應用研究,為電磁環境應用理論形成和高效干擾技術進步作出重要貢獻;組織“嫦娥一號”衞星核心有效載荷激光高度計的研製,為我國首次探月工程作出突出貢獻。(鳳凰網-安徽頻道 報道) [9]  [61] 
胡以華研製的激光高度計,為嫦娥裝上了“千里眼”,將助力嫦娥三號實時精確測距,準確抵達月球, 實現了我國空間遙感激光探測技術與系統研製重大突破。(中安在線 報道) [71] 
國防科技大學胡以華教授團隊,研製出反射層析激光雷達(Reflective Tomography Lidar,RTL)成像實驗系統,完成了距離為10.38 km的遠距離RTL成像實驗,成像分辨率優於2 cm。其成像分辨率突破了相同孔徑光學成像系統的衍射極限,優於目前已見報道的RTL成像相關研究。(《中國激光》雜誌社“激光評論”報道) [72] 
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胡以華教授科研團隊長期致力於激光精確信息獲取理論與應用研究,圍繞目標的激光三維成像、反射層析激光雷達成像、大氣擾動激光探測、相干探測、光子探測以及量子糾纏探測方法,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為空天弱暗目標遠距離探測、高精度定位和多維信息獲取提供新型技術手段。(《中國激光》雜誌社“激光評論”報道) [72] 

胡以華個人簡介

胡以華,男,漢族,1962年5月生,安徽懷寧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中國空間學會會員。
1983年7月獲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雷達工程專業工學學士學位;
1988年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路與系統專業工學碩士學位
1997年獲中科院安徽光機所光學專業理學博士學位;
1997年~2000年在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電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進行研究工作。 [1] 

胡以華研究方向

現主要從事空間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激光探測與成像技術、衞星傳感器有效載荷、光電信息與圖像處理等方面的技術研究和系統設計工作,研究工作涉及光學和電子學兩大學科領域,側重於光電系統和電子系統設計與信息處理的實現。 [1] 

胡以華工作成就

創新性地開展了對地觀測激光成像技術研究,取得了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參與負責研製成功了月球探測衞星激光高度計,實現了我國空間遙感激光探測技術與系統研製的重大突破,已經在軌正常工作。
先後完成了三十餘項應用基礎和應用類研究項目,其中包括多項國家863項目、省部級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主要涉及星載和機載對地觀測三維成像與處理技術、激光遙感成像與專題圖生成技術、超光譜成像技術、超光譜測量與數據處理技術、目標偵察識別技術、圖像處理技術等。
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後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三等獎6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項,累計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30餘篇,出版專著8本,參與出版譯著4本。
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30餘名。講授過成像光學、圖像處理、光電信息處理、應用衞星、電子技術、雷達原理等十多門課程。曾被授予“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後”稱號。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