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職業探索

鎖定
職業探索是指增加對自我和環境的認識和了解以促進個體職業發展的活動
中文名
職業探索
外文名
Career exploration

目錄

職業探索方法

歸納起來,大學生進行職業探索通常採用查閲、討論、參觀、實習和訪談的方法。其中對宏觀環境的探索主要採用查閲和討論的方法;而對行業環境、組織環境、崗位環境的探索,除了通過查詢資料和討論外,還可以通過實地參觀、實習以及對相關從業人士進行訪談等方法。我們在這裏結合案例分析探索職業環境的方法及其應用。
一、查閲法(檢索法)
查閲法主要是通過瀏覽和查看Internet網絡、報刊、書籍等途徑探索目前的職業環境。
(一)查閲法
在宏觀職業環境探索中的應用宏觀環境探索的內容在第六章已經作了詳細論述,主要是探索政治法律政策經濟發展水平、各地區的文化特點、技術更新速度、人才整體需求狀況等環境對自己職業發展的宏觀影響。在探索宏觀職業環境時,要多瀏覽政府網站信息,尤其是各省市的畢業生就業信息網,這些網站往往包含職業環境分析所需的信息。例如,人才市場公共信息網每個季度都會公佈全國部分人才市場供求情況及分析,通過閲讀這些資料可以瞭解不同職業的需求狀況。大學生可以嘗試分析下面的資料,從中總結出一些最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市場的總體狀況和特徵。
(二)查閲法
在其他職業環境探索中的應用運用查閲法在探索行業環境、組織環境、崗位環境時,一般按照下面的程序進行:
(1)將個人希望瞭解的職業方向(或職業羣),通過網絡、書籍、期刊及有關聲像資料,進行初步查閲;
(2)選定各種典型的職業,進一步對其入門所需的基本條件如學歷、資格證書、身體條件等進行查閲;
(3)通過查閲,自己對做好職業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生理條件及個性特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對該職業的生存環境及發展前途以及個人循此發展可能取得的職業成就等形成初步印象。查閲法的優點是方便、快捷、信息量大、成本低,而查閲法的不足是得到的信息是間接的、隔離的,可能與現實感受有差距。
二、討論法
討論意味着與別人共享對職業的探索結果。“理越辯越明”,當大學生對職業的特點不能很好地把握時,可以和周圍人羣一起討論,比如和同學、朋友,甚至老師、父母進行討論。個人的探索總有侷限性,與別人一起討論感興趣的職業問題,共享職業探索成果,會互相打消一些不現實想法或前景暗淡的東西,而共同發現一些更好的東西、更多的前進道路。討論法的要點是:不要把個人已經拿定主意、不會改變的事情進行討論,也不要把自嗚得意的結果拿出來炫耀,把正在探索或是已有結果但仍需進一步證實或充實提高的東西拿出來討論。
探索或是已有結果但仍需進一步證實或充實提高的東西拿出來討論。
三、參觀和實習法(體驗法)
參觀和實習法是探索行業環境、組織環境及崗位環境常用的方法。參觀是到相關職業現場短時間地觀察、瞭解。通過觀察,可以瞭解職業相應工作的性質、內容,職業環境及氛圍,獲得實實在在的職業感受。參觀法的優點是能得到切身的感受,缺點是無法對職業的實質深人瞭解,易被營造的氛圍迷惑。實習是到職業場所進行一定時間的打工、兼職或教學實習、實踐。實習是一種比較全面地瞭解職業的方法。實習可以更深入、更真實地對職業的工作任務、工作要求、工作環境及個人的適應情況進行了解、判斷,可以瞭解工作的程序、報酬、獎罰、管理及升遷發展的信息,還可以通過與工作人員的實際接觸,感受職業對人的影響及人職和諧情況。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於專業、興趣和職業的困惑;二是存在社會參與和適應的問題。他們的“迷茫”也來自兩個方面:不瞭解自己,不瞭解社會。而這些都可以歸因於缺乏社會實踐。參加社會實踐的意義在於它能使學生在認識自我和改造自我兩個方面獲益。
人們只有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下,才能真正全面、清晰地瞭解自我,瞭解職業。有個同學曾在寒假期間跑到機關去實習,別人都説他瘋了,白給別人幹活不説,還要自己花錢吃飯,但他覺得很有意義。他説:“至少我瞭解了一種職業狀態,機關的生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決定:這種生活不是我想要的。”另外一個例子可以從反面佐證。有一個碩士研究生職業選擇的時候,陷入了不會選擇的痛苦之中。當時,她需要在中學老師和出版社編輯之間作出選擇。她説:“我不會選擇,因為我對這些職業、對自己不太瞭解。如果我參加過更多的實習活動,對各種職業都有所瞭解,再作選擇就會好很多。可是,我們現在的實習只是流於形式,大家隨便找一個掛名的單位,糊弄一下而已。”社會實踐是一種很好的真正瞭解自己的方式。
大學生應該通過不同的工作環境、不同的工作經歷發現清晰的自我形象,同時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反應;儘可能多地尋找和獲得不同的生活經歷,並把這些生活事件和經歷結合起來,找到價值觀、興趣和技能之間的聯繫,用更復雜的方式思考自我。改善與生涯決策有關的自我知識也是一個終身的過程,永遠不會結束,生活經歷不會被浪費。社會實踐的另一個作用是幫助大學生不斷改造自我,更快地實現社會化。大學與高中的不同在於,大學是進入社會的過渡期,是進入社會的預演;學校與社會的不同在於,衡量人才的參照系不一樣。通過社會實踐,大學生可以更深刻地認識社會,瞭解社會,發現認識上的偏差。學校教育以知識積累為主要目的,而職業領域更看重能力和素質。職業在滿足現實的生存和發展需要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通過和別人一起共事來克服自我中心的意識。換句話説,職業化的過程就是社會化的過程,而克服自我中心、為職業做準備是大學生這個年齡段的重要人生課題。
無論是自我、興趣的探索,還是職業素養職業能力的培養,都需要與社會多接觸。温家寶總理到北京師範大學視察的時候,曾強調讓學生多瞭解社會。大學生對於社會參與,是渴望和迷茫並存,因此,要引導學生把自我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去認識,只有在與外界接觸的過程中得到的自我形象才是清晰、真實的;只有把自我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去鍛鍊,才能造就社會需要的人才。“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習作為從學生生活到社會生活的一種過渡,是一次介於學習與工作之間的特殊經歷,一次沒有工作壓力的上班體驗,一個不曾經歷過的生活環境,實習可以讓大學生深入瞭解不同職業的特點,瞭解自己和目標職業的差距,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所以,大學生要儘可能地通過實踐參與探索職業環境。
四、訪談法
訪談法是通過和相關的從業人員特別是成功的人或失敗的人交流,瞭解職業的知識、技能需求、待遇和發展前景的方法。訪談法的好處是結果比較客觀,對職業瞭解得較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職業。不足是由於訪談對象的不同,結果可能差異很大。有的人對工作比較積極,讚譽較多;有的人對工作比較消極,可能評價較低。大學生在對職業環境進行分析的時候,不要僅僅採用一種方法,應該採用多種方法,多角度、全面地瞭解自己。

職業探索方向

擇業目標是畢業生對某種職業的追求和嚮往,是自身的興趣、能力、價值觀與社會需求相互協調的結果。在瞭解形勢、掌握政策、收集信息、自我認識的基礎上擬定出相應的待選目標。人生中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追求,但首先要確定奮鬥目標,給自己的人生進行準確的定位,切忌好高騖遠、不切實際。高職學生大三時期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為畢業確定職業探索方向,不管你現在有沒有確定畢業後要走哪條路,還是明確地不打算畢業後直接就業,在這一年你都要以就業的心態來規劃和安排生活,因為畢竟你還是要工作的,而你現在所做的任何打算還都不是定數。瞭解職業及崗位並初步確定。瞭解社會上的眾多職業、瞭解自己專業所對應的職業、瞭解職業所對應的崗位是大三學生為就業準備的第一關。信息不充分是大學生無法做選擇的一個關鍵原因,所以在大三時期要先知道社會上都有什麼職業,這些職業都是做什麼的,這個步驟的要求是要全面、準確瞭解職業信息。體驗目標職業或目標選擇。當了解眾多職業後,你會根據自身確定一些自己喜歡的職業,在進一步對職業進行理論上的調研後,接下來就是要在實際的體驗中來了解職業和檢驗自己的職業選擇。如果你此時有自己的一個明確目標,那你也要對目標進行調研和體驗,也就是你所要確定職業或目標經過理論和實踐兩個步驟的驗證的。瞭解並確定畢業出路。在以就業為導向的過程中,你還要再重新考慮一下自己畢業後要走什麼路,此時,你要了解一下自己或者和自己情況相似的人畢業後都會面臨什麼樣的畢業出路,這些出路的要求和利弊是什麼,然後結合自身情況確定幾個出路,接着要詳細比較、研究每條出路,最後確定一條自己畢業後的最佳出路。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