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聶榮臻故居

鎖定
聶榮臻故居,原名石院子,位於重慶市江津區吳灘鎮郎家村,佔地面積5630平方米,始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 [1]  [7] 
聶榮臻故居建築面積630平方米,坐西向東,共有房屋17間,由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館名,呈復四合院佈局,其中共8間土木結構房屋。聶榮臻故居是聶榮臻元帥出生、生活、學習過的地方,真實地反映了聶榮臻在投身中國革命實踐以前生活和學習環境時局的動盪。 [1]  [6]  [8] 
2013年3月5日,聶榮臻故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中文名
聶榮臻故居
外文名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Nie Rongzhen
地理位置
重慶市江津區吳灘鎮郎家村
所處時代
1899年
佔地面積
563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09:00—17:00(每週一全天閉館)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1864-5-257

聶榮臻故居歷史沿革

清康熙年間(1662年—1772年),王姓地主始建石院子於此。 [7-8] 
清末,聶氏祖先從江西遷於此,買下石院子。 [8]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12月29日,聶榮臻出生於此。 [8]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聶榮臻的妹妹聶榮昌出生於此。 [8] 
民國三年(1914年),聶榮臻隨父親到附近院子佃居。 [1] 
民國十二年(1923年)秋,聶榮臻故居遭土匪焚燒,僅存西北角兩間偏房。 [1] 
1988年12月,江津縣人民政府對聶榮臻故居進行了修復。 [1] 
1989年10月1日,聶榮臻故居正式對外開放。 [1]  [6] 
1999年,聶榮臻故居移交聶榮臻元帥陳列館管理使用。 [8] 
2000年,中共江津市委、市人民政府在故居佈置了聶榮臻元帥生平業績展覽。 [7] 
2008年6月,江津區區委、區府籌集資金,在聶榮臻元帥誕辰110週年之際,對聶榮臻故居進行改陳布展,維修了房屋,增添了文物展品,並對聶榮臻元帥父母親的墳地進行了綠化。 [1] 

聶榮臻故居建築格局

聶榮臻故居結構

聶榮臻故居整個建築為平房,坐西朝東,沿中軸線排列,佔地面積5630平方米,建築面積630平方米,三重堂建築,四合院佈局,土木結構,懸山頂,屋脊平直,有內院和外壩,外壩兩側有堰塘,共有房間17間。 [1]  [5]  [8] 

聶榮臻故居特點

聶榮臻故居的建築佈局、建築形式體現出了川東地區民居的建築格局。故居沿中軸線排列,形成大小不等的天井院落,屋脊平直,用磚砌築,外側抹以白泥,木頭構件均施深色漆,色彩穩重,與白色牆體對比強烈。周邊集人文、城市、園林景觀形式統一協調,故居周圍山林環抱,水田疊疊,自然環境優美,是川東農村近現代民居建築縮影。 [8] 
聶榮臻故居

聶榮臻故居文物遺存

聶榮臻故居房屋中有6間按舊貌進行復原陳列,陳列傢俱45件;4間房屋作為陳列室,陳列聶榮臻青少年時期在江津生活、學習用具等35件,展示了聶榮臻青少年時期發奮讀書、立志報國的事蹟,尤其是聶榮臻晚年對家鄉領導的囑託,充分表現了聶榮臻元帥對故鄉切切牽掛和殷殷期盼。 [1] 

聶榮臻故居主要展覽

聶榮臻故居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展覽為“少年立志圖報國”,展線展示了聶榮臻家族的族譜;聶榮臻出生時,父親聶仕先為其取名所依據的《隨身寶》一書;聶榮臻8歲時,儘管家境困難,開明的父母將他送到衝口外祖父家讀私塾,當時在重慶法政學堂讀書的三舅唐海潭,思想活躍,經常帶回一些“民主、共和”的思想回家討論,聶榮臻耳濡目染,受到一些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政治需要變革的想法,在他幼小的心靈中開始萌芽。 [1] 
第一部分展覽 第一部分展覽

聶榮臻故居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展覽為“耕讀傳家濟世長”。模擬復原陳列:當年,聶榮臻他們一家只住了四分之一的房產,而且住的都不是正房。灶房屋裏的這個水缸是民國時期的。聶榮昌的房間擺放有中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聶榮昌到北京後與聶力和她兩個兒子的合影。聶榮臻父母的居室展出的牀、衣櫃等傢俱是聶家保存下來的。堂屋是祭祀祖先和接待賓客的地方。聶榮臻的少年居室的牆上掛了一個臉譜。 [1] 

聶榮臻故居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展覽為“最是親情鄉情間”,聶榮臻20歲離開故鄉就再也沒回來過,家鄉是他永遠的牽掛。1955年他到西南三省檢查兵工企業時,短暫回到母校江津中學看了看。可惜的是江津中學當時全校放假,未能瞭解到學校的情況,讓聶榮臻元帥非常遺憾。但好在當時的老校工李桂榮認出了聶榮臻,並向他問好,聶榮臻元帥非常高興,握着李桂榮的手久久不願鬆開。這些是聶榮臻元帥給江津中學部分題詞。 [1] 
第三部分展覽 第三部分展覽

聶榮臻故居歷史文化

聶榮臻故居相關人物

主詞條:聶榮臻
聶榮臻雕像
聶榮臻雕像(6張)
聶榮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男,漢族,字福駢,曾用名聶雲臻,重慶市江津區(原四川省江津縣)吳灘鄉石院子人。民國十二年(192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十三年(1924年)到蘇聯學習。建國後,歷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兼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國防科委主任,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發明協會名譽會長。 [4] 

聶榮臻故居相關詩文

《紅色旅遊之歌》收錄有《聶榮臻故居》一首,全文如下:
元帥聶榮臻,故鄉是江津。勤工儉學後,馬列修養深。回國黃埔始,軍徽即在身。戎馬經百戰,建樹立功勳。
起義任要職,蘇區擔重任。長征結束後,抗日上前陣。開闢晉察冀,統率黨政軍。邊區發展快,面貌日日新。
形勢一片好,聶帥威名震。解放戰爭中,局勢一帆順。速取華山區,還有平和津。全國解放後,總參管全軍。
社會在發展,歷史在前進。科學和技術,越來越逼近。軍隊搞建設,要與時俱進。受命管科委,聶帥又出陣。
國防科工委,他是奠基人。帶領科學家,科研步步深。兩彈和一星,先後把世問。國防現代化,躋入世界林。
振我中華威,興我華夏魂。驚天動地事,聶帥有功臣。回首憶往事,倍覺萬分親。聶帥功德高,精神千古存。 [3] 

聶榮臻故居活動建設

2017年12月23日,為了學習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大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繼承愛國主義傳統,促進學院教職工精神文明建設,美視電影學院工會和黨委共同組織了教職工30餘人開展了“參觀聶榮臻元帥故居”活動。 [2] 

聶榮臻故居文物價值

聶榮臻故居歷史價值

聶榮臻故居是聶榮臻元帥出生、生活、學習過的地方,體現了近代重要歷史人物的出生、生活、學習的地方,真實地反映了聶榮臻在投身中國革命實踐以前生活和學習環境時局的動盪,農村農民生活的艱辛,社會需要變革的萌芽思想由此播下了革命的種子,他的世界觀在這裏形成。民國八年(1919年)聶榮臻赴法勤工儉學,民國十二年(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全身心地投入黨的日常工作中,世界觀由此發生根本的轉變。他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為職業革命家,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8] 

聶榮臻故居藝術價值

聶榮臻故居建築形式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集中體現了木結構穿鬥式川東民居的風格;故居房後和兩側種植的柏樹和竹子,現已成林,四季常青。 [8] 

聶榮臻故居文物保護

文保碑 文保碑
2000年9月,聶榮臻故居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 
2013年3月5日,聶榮臻故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聶榮臻故居旅遊信息

聶榮臻故居地理位置

聶榮臻故居位於重慶市江津區吳灘鎮郎家村。 [1] 

聶榮臻故居開放時間

09:00—17:00(每週一全天閉館)

聶榮臻故居交通線路

從成都沿迎暉路行駛2.8公里,稍向右轉進入成渝高速公路沿成渝高速公路行駛282.7公里,在大安出/入口,稍向右轉部分路段收費行駛190米,過大安收費站,左前方轉彎進入江津市區後根據指示牌行駛可到達聶榮臻故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