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聖德寺塔

鎖定
聖德寺塔,俗稱白塔,初名聖因塔,位於四川省成都市簡陽市城區城南約1千米處,建成於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秋。 [2] 
聖德寺塔俗稱白塔原位於聖德寺中軸線上,坐西向東,方形平面,通高37.9米,塔基佔地面積125.5平方米。聖德寺白塔屬磚石仿木結構、四周攢尖頂、十三級密檐式佛塔。塔基為方形須彌座式,飾有簡單樸素的圖案。塔身平面呈方形,為仿樓閣式造型。塔身內部共四層,密檐式特徵明顯。聖德寺塔明顯具有唐代遺風,顯示出唐代以前至宋代塔基由低矮到雄偉的發展演變軌跡;塔身雖為密檐式,但造形仍仿樓閣式。塔內部富於變化的建築結構及細部處理,具有典型的宋代風格。聖德寺塔的建築樣式和繪畫技法既保留了唐代遺風,又具有典型的宋代特色,是中國南宋時期磚石仿木結構高層建築的代表作之一,是研究宋代建築和繪畫藝術的重要歷史遺物。 [1-2]  [6] 
2006年5月,聖德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聖德寺塔
地理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簡陽市城區城南約1千米處
所處時代
宋朝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700-3-40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聖德寺塔歷史沿革

據《簡陽縣誌•輿地篇•名勝》記載,聖德寺建於唐僖宗乾符年間(874~879年),進山門有三重大殿:天王殿、佛殿、千手觀音殿,當初並沒建塔。南宋慶元三年(1197年)夏天,簡州教諭張方率僧人惠祖募捐建塔,落成於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秋。維修中添置了八隻鐵風鈴,與原有的八隻銅鈴相間懸掛,並在塔頂加置了重三十餘斤的錫塔剎,塔身也塗成了灰白色。“白塔”之名由此得來。 [2]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仲秋,郡人何本貴等捐資倡眾維修;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季秋,竣工。 [2] 
20世紀60年代,聖德寺毀,聖德寺塔保存。 [1] 
2008年,汶川地震時,聖德寺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壞。2013年,聖德寺塔修復工程完工。 [3] 

聖德寺塔建築格局

綜述
聖德寺塔俗稱白塔,初名“聖因塔”,原位於聖德寺中軸線上,坐西向東,方形平面,通高37.9米,塔基佔地面積125.5平方米。聖德寺白塔屬磚石仿木結構、四周攢尖頂、十三級密檐式佛塔。 [2]  [6] 
塔座
塔座 塔座
塔座為方形須彌座式。邊長11.2米、高5米,共計4層。第一層東面有兩個矩形龕,其餘三面均有三個。第二層為滴水紋走水檐。以上兩層為束腰。第三層每面有反向魚尾龕兩個,每龕兩魚張嘴相對形成一壼門。第四層每面有反向魚頭龕兩個,每龕中減地浮雕一貝葉。塔座東面有石質垂帶式梯踏28級,由塔埕通向座面拱門。 [2]  [6] 
塔身
塔身 塔身
自須彌座起塔身每層平面皆為方形。第一級塔身較高大上施密檐十三級。塔身平面呈方形,共十三層,為仿樓閣式造型。塔身內部共四層,第四層樓頂對應塔外第九層,外部檐層與內部樓層不一致,密檐式特徵明顯。塔身層層收分曲線柔和。底層東闢卷門,其餘三面為券形龕。自第二層始,四面以柱分為三間各開一洞,第十層起去掉中間兩柱,第十二層起減為兩洞,頂層施一洞。塔檐均使用青磚疊澀。第一級檐下先出菱角牙子以上再疊出層層略為加大的挑檐7層。第二級以上則先疊出挑磚3層後出菱角牙子上面再疊出挑磚3~6層。塔身外磚砌精緻的仿木結構,立圓柱,柱頂卷殺優美。至第九層各面均為四柱三間,當心間闌額作法式月梁狀。底層四面留當心間闌額,柱頭施普拍方,每面置斗栱五朵:心間柱頭鋪作二、補間鋪作一、另轉角鋪作二,一週合為十六朵,為四鋪作出單杪。泥道二層隱刻慢栱,跳頭令栱上置替木以承撩檐枋。塔身第三級四面共八座重檐抱廈,抱廈置於蓮座上,兩柱頭鋪作承託外檐柱頭枋,四圓柱櫨鬥託內檐。歇山式廈頂。第四層東面外壁正中塑釋迦牟尼佛頭像,第五層東面置匾額書“釋迦舍利”四字。第七層東面當心間左右各立一小塔,第十層各面正中皆塑佛陀頭像。 [2]  [6] 
塔室
一層塔內仿木藻井 一層塔內仿木藻井
塔內共四層,塔身剖面為雙層結構,裏層為塔心室,外層為厚壁,中間夾以迴廊,石質蹬道置於迴廊中,梯級安排為“壁內折上結構”。各層均有形制多樣、大小不一的壁龕、斗栱、藻井等,疊澀拱頂錯落有致。塔內部富於變化的建築結構及細部處理,具有典型的宋代風格。底層塔室四角磚砌倚柱,西側兩柱以闌額相連,各柱頭施斗栱承覆鬥狀疊色藻井。第二層塔心室四角柱施斗栱,仿木作鬥口跳之制,以捲雲浮雕相連,另施補間鋪作兩朵,把頭絞項造,出爵頭式耍頭,上飾淺浮雕芍藥。第三層塔身室施覆鬥狀藻井,闢圓形龕,第四層塔室疊澀藻井,闢八角形龕。第二三層之間階梯西北轉角處有一屋形壁龕,內供觀音菩薩一尊。 [2]  [6] 

聖德寺塔文物遺存

壁畫
壁畫
壁畫(2張)
聖德寺塔內迴廊兩壁及券頂留存百餘幅宋人佛像壁畫,主要內容為千佛圖和佛國勝景。佛像均結跏趺坐,每佛均有圓形頭光,面部輪廓線多用墨線勾勒,間或墨、紅雙重輪廓線,衣紋褶皺亦清晰可見。佛相無差異,但每尊佛像着裝及衣飾、色彩卻有細微區別。佛像之間由書寫榜書的立式長方形框相隔。佛像羣交錯排列有序,上方是碩大的祥雲在天空中飄動。榜書內容因年代久遠已字跡無存,書寫的內容推測為供養人祈福壽、平安及姓名、身份之語。這些壁畫無論線描勾勒,還是敷色暈染,均帶有唐代遺風。 [5-6] 

聖德寺塔文物價值

聖德寺塔的建築樣式和繪畫技法既保留了唐代遺風,又具有典型的宋代特色,是中國南宋時期磚石仿木結構高層建築的代表作之一,是研究宋代建築和繪畫藝術的重要歷史遺物。 [1] 

聖德寺塔保護措施

遺址碑 遺址碑
2006年5月,聖德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聖德寺塔旅遊信息

聖德寺塔地理位置

聖德寺塔位於四川省成都市簡陽市城區城南約1千米處。 [2] 

聖德寺塔交通信息

自駕:自四川省成都市簡陽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聖德寺塔,路程約4.8千米,用時約13分鐘。
參考資料